20240428

復活期第五主日

主曆2024年4月28日


課程公告

【聖經講座】《雅各伯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洽詢。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思高聖經洽購 

思高臉書專頁 

思高中心Line官方帳號 

聖地在華辦事處 

思高中心Podcast


sundaytitle19

復活期第五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留」在耶穌內

【福音:若十五1-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 1「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 2凡在我身上不結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 3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 4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 5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 6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彿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火中焚燒。 7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 8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門徒。」

【經文脈絡】

若望福音十三章到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時,和他們談話的內容,這段教導一般被稱為耶穌的「臨別贈言」。但是這整段大篇幅的經文,並非前後連貫、一氣呵成;經文中有許多不連貫的情形,說明這段經文經過了不同的形成階段。第十五章中所謂的「葡萄樹的比喻」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的出現和前面十四章的結尾,完全沒有任何聯結。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就是有關葡萄樹和葡萄枝的圖像性言論(十五1-8)。整段經文都是以現在式的時態敘述,這一點符合一般的比喻敘述;但事實上,經文中的圖像和事物彼此交雜,各個象徵有了解釋,而且和直接性的話語交織在一起,因此就文學類型而言,這段經文既非比喻、也不是隱喻。

主要關鍵概念

這段經文中最主要的動詞是「留」或「留在」(中文聖經有時也翻譯為「住」或「住在」),一共出現了八次;其次就是「結出果實」,共出現六次。這樣的文字,表達了耶穌所提出的是一種急迫的要求,要求他們留在其中,相當符合「臨別贈言」的經文脈絡。經文內部的主要思想也和臨別贈言一致,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新的主題,就是「祈禱必被俯聽」。

耶穌和屬於祂的人之間的關係

葡萄樹、葡萄園、或園丁是舊約中常常出現的圖像,例如依撒意亞第五章就有一首著名的「葡萄園寓言詩」。但是,我們把若望福音和舊約的相關經文相互比較,便可看出若望福音使用這種圖像性語言具有其獨特之處。雖然若望福音當中所談論的主題仍然是天主子民、或者新的天主子民,但是真正的中心則是耶穌基督。若望福音中關於葡萄園的言論,所談論的內容不再是關於葡萄園的故事,而是透過葡萄園的圖像來表達耶穌基督和那些屬於祂的人之間的關係。

耶穌的「絕對性」

耶穌基督是「真」葡萄樹,「真」表達「唯一性」和「絕對性」。在耶穌生活的時代,強調天主即將來臨的默示性(天啟)思想十分盛行,許多人自稱是帶來救援的人。耶穌說自己是真葡萄樹,強調出祂的唯一性和獨特性,意思是祂並非這些人中的一位,或者是與他們競爭的對手;耶穌和他們之間有絕對性的不同,只有祂才是真正給予生命的救援者。因此,在這個葡萄園的比喻的背後,也含有「生命樹」的思想背景。但是在言論發展的過程中,談到結出果實的思想時,生命樹的影響就慢慢地退居幕後,甚至於完全消失。

信仰生活必須結出果實

比喻一開始就將天主介紹為「園丁」。天主是葡萄園的管理者,透過修剪和清理的行動,表達出祂對葡萄園具體的照顧。葡萄園工人或園丁工作的目標,都是使葡萄園產生更多的果實和收成。在真實的葡萄園工作中,工人們都會在冬天的時候,將乾枯的樹枝從葡萄樹上砍下。但是,在耶穌的言論中則是利用「不結出果實的枝條將被砍除」的圖像,強調信仰生活是不能停止的,必須不斷的成長、成熟並且結出果實。

留在基督內

信仰生活的出發點是基督,門徒們在祂的話中已經得到潔淨,他們更必須留在祂內,如此便得到確認和保障。門徒必須「留」在耶穌基督內,意思就是相信祂,因為沒有基督他們什麼也不能做。因此,誰如果與祂分離、在信仰上跌倒,或者犯了致死的罪便會枯萎、消失(參閱:若壹五16)。誰如果停留在耶穌內,就可確信祈禱將會得到上主的俯聽,耶穌必要實現他們的祈求。而基督所要實現的並非只是一些次要的瑣碎之事,而是讓門徒們結出生命的果實。

光榮天主

福音說:「沒有耶穌,門徒們便一無所能」,這句話徹底地質疑人性的一切努力和成就。這裡所談論的當然不是直接涉及技術或者是科學方面的成就,而是談論人生命的終極價值,意思是離開耶穌,門徒們便不能結出生命的果實。耶穌表達祂和門徒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天父和祂之間的關係上。如同基督活在天父提供的愛內,並且實現了天父的旨意,門徒們也必須生活在耶穌基督所提供的愛內,所以,他們所言所行和一切祈求都會符合天父的意願,必然會給他們成就;如此門徒們便是光榮了天主。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是比較晚期加入福音之中的,其主要關心的是復活後信仰團體如何具體的生活,一方面對基督徒團體提出警告與勸言,另一方面也激勵信仰生活具體的發展與成長。經文中最著名的句子:「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可以用積極的方式表達:「和我在一起,你們什麼都可以做,可以成就一切的事。」這是基督的許諾,也成為基督徒生活的最高目標:「留」在基督內,也就是完全與祂合而為一。

top


第十四章 拉維爾納山

一二二四年八月,方濟在良、安哲樂、馬塞歐、路斐諾、馬維斯德及依路米鈉多等兄弟陪同下,前往拉維爾鈉山(Laverna)。他願以一長期的守齋,退避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為準備聖彌格天使的瞻禮。他騎在驢背上,走向海拔一二八零英尺的山上,這座山是由羅蘭秋西(Rolandde Chiusi)伯爵所贈予的,方濟特別喜愛這山的僻靜及荒野,拉維爾納山是阿龐納(Apenhin)山脈之獨峯之一,它劃開了ArnoTierb的上游水道。這山有三面高聳得有如一堵牆,人們不能接近,而第四面則是一個很陡峭的斜坡,因而很難爬上山。山的頂點如同一個傾斜的寶塔,生長著濃密的森林。方濟到達山頂之後,便受到一群鳥兒交響樂似的歌聲的歡迎敬禮,這位亞西西的貧窮者心靈喜悅地向他的同伴說:「我看,天主的聖意要我們住在這裡,因為我們的飛鳥姊妹這樣喜歡見到我們。」(文大八10

這地方的寂靜與莊嚴深深地凝聚著方濟的靈魂,在山的高處,他的眼光視野能延伸到無限的遠景中;而那廣闊的平面,人們眼目所及是一片荒野、偏僻。方濟讓自己深處於那些岩石的坳處,且隱蔽其內,遠離人們的眼光,但其內心的火卻燃燒著。他只願意是完全獨自一人,僅和一隻隼為友,在夜晚,牠會以牠的聲喊醒方濟,提醒他祈禱的時刻。

方濟的心靈內又在思量什麼呢?他的默想對象是什麼呢?人們將會慶祝聖十字架光榮的瞻禮,這是一個紀念光榮十字架的日子,而這光榮和獲得復活的耶穌苦難有關;這瞻禮是詠唱十字架在光榮中被舉楊,光榮勝利的十字架思想已佔據了方濟整個的心,且得到了光照。

一天早晨,正是破曉時分,方濟在山坡地祈禱,他看見空中友一個帶有翅膀的東西正向他這邊來,那是一個火與光的東西:是一個有六個翅膀的色辣芬天使,正如同厄則克耳神視中的一樣,兩個翅膀則裹著整個身體。這精神像是站在天主寶座前,分享祂的光榮及永恆的一位。這是一個使人為之驚異、為人所不解的事,因為這光明及榮耀的精神似乎正受苦著,他的翅膀遮蓋著被釘者的身體,他的手足皆被釘在十字架上。

看到了這景象,方濟的心靈因著兩種相反的感覺之佔據而引起劇痛。色辣芬不可言喻的美麗,祂的仁愛及恩寵的眼光,使方濟感到著迷而心靈充滿喜樂;然而,被釘者的痛苦卻也同時使他感到驚呆了,方濟自問:為何如此光榮、永恆及美麗的精神體能承受著如此殘酷的苦惱?他絲毫不能理解,苦惱中也有著心醉狂喜。苦難與光榮的思想在方濟心中交織著,使它有如被捕獲的鳥兒。

逐漸地,這神視消失了,方濟的憂苦也漸漸離開了他。然後,他垂下他的雙眼,看見他的雙手有了釘痕,天主的光榮已觸碰到他,並且穿透了他。方濟此時是個有了傷痕的人,就如同那整夜和天使搏鬥後的雅格,他不能行路,只能蹣跚而走。

(第十四章未完 敬請待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