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
2015復活節文告
親愛的弟兄姐妹,復活節快樂!
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
愛擊敗了仇恨,生命戰勝了死亡,光明驅散了黑暗!
耶穌基督為了愛我們,捨棄了自己身為天主的光榮;祂空虛了自己,取了奴僕的形體,至死謙卑,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舉揚了祂,使祂成為宇宙之主。耶穌是主!
「基督的苦難」觀後
吳皓玲
夜幕低垂,薄霧輕籠著濕涼的山林,天際黯淡的月光在林間、石上投下縷縷微弱的青光。我的心好亂,依傍著山石,我向父祈求、詢問︰能否躲過那即將來臨的痛苦考驗?父給我的答案依舊!幽深處有個暗影不斷以輕視、誘惑與打擊來干擾我的思緒,我汗如雨下!遠方傳來幾聲狗吠,那該來的時刻終將來到,阿爸!請賜給我力量,讓我能以此有限的身軀來完成您交代我的工作。
四旬期默想《瑪竇福音》第六章有關「守齋、祈禱與施捨」之經文
3. 論守齋(瑪六16-18)
摘自韓承良著《週年福音默想》
要義
猶太人非常重視的另一宗教善工是守齋或禁食。本來按梅瑟法律的規定,每年只有一次當守齋,就是在贖罪節日上(肋十六29)。由於經過積年累月的傳統之後,猶太人竟自動地增加了不少守齋的節期。而且他們守這些齋期非常認真,凡是熱心的猶太人更樂意守齋補贖。可是到了耶穌時代,這種善工居然走了樣,變成尋求虛假光榮的門徑了。尤其是那些有社會地位的法利塞人,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極力謀求人們的讚揚。完全置上主的光榮於不顧,所求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和虛假光榮。於是耶穌不得不針對這一點,發表他自己的意見和教訓了。
四旬期默想《瑪竇福音》第六章有關「守齋、祈禱與施捨」之經文
2. 論祈禱(瑪六5-15)
摘自韓承良著《週年福音默想》
要義
猶太人對祈禱是非常重視的,住在耶京的人,一定要按時去聖殿祈禱;遠離耶京的人,也必定每天找出一定的時間來,去到清靜的地方祈禱,普通是在房頂上去祈禱;而且一定要舉起雙手,面向耶路撒冷作自己的祈禱善功。熱心的猶太人甚至於每天七次祈禱。可見祈禱與猶太人的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耶穌就針對了這點,發表了他的教導。旨在說明,人應當在什麼地方祈禱,如何祈禱。耶穌並且以身作則,親自教授了一段經文。就是我們今天常念的「天主經」。
四旬期默想《瑪竇福音》第六章有關「守齋、祈禱與施捨」之經文
1. 論施捨(瑪六1-4)
摘自韓承良著《週年福音默想》
要義
直到現在耶穌所講的法律的問題,是法律的真精神以及什麼是成全的法律等。繼之,耶穌以幾個日常生活的實例,來講真正守法的人應當如何處世為人。首先耶穌說明,他所要求的不是純表面化的作為,而是內心的真正義德。在這裡耶穌引用了猶太人宗教生活上最習見的三個例子:施捨、祈禱、守齋。這裡我們所討論的是施捨的問題。
教宗方濟各
2015四旬期文告
「你們要堅固你們的心」(雅五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四旬期是讓整個教會、每一個教會團體及每一位信友煥然一新的時期。四旬期更是一個「救恩的時日」(格後6:2)。天主沒有先給我們的,祂也不會向我 們要求。「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9)。天主與我們並不疏遠,每一個人在祂心中都有一席之地。祂叫得出我們的名字、祂關心我們,任 何時候我們若對祂轉面不顧,祂都會來尋找我們。祂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興趣;祂的愛,讓祂無法漠視我們的境遇。通常,在我們健康、舒適時,很容易忘記他人 (但是天主父絕不會如此):我們不關心他們的困難、他們的痛苦以及他們所承受的不公義……。我們的心日趨冷漠。只要我還算是健康、過得舒適,我就不會想到 那些比較不順心的人。今天,這種冷淡的自私態度已經具有全球性的規模,甚至可以稱之為「冷漠的全球化」。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