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家節

主曆2019年12月29日

 




「瑪利亞分娩的日期滿了,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
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裏,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
(路二7)

八百年前,聖方濟得到前往聖地朝聖的特殊恩寵。在那個機會中,他在沒有攜帶任何武器的情況下,和埃及的蘇丹相遇,向他宣講福音。

很可能是由於這個會面,聖方濟得以

很可能這也促使聖方濟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把耶穌誕生於瑪利亞和祂謙遜的臨在於聖體聖事中相提並論。《方濟忠告集》第一篇告訴我們:

「看,他每日都謙卑自己,如同他由天上王座來到了貞女胎中時一樣;他每日以謙卑的外表來到我們這裡;他每日從天父懷裡下降,來到祭台上,來到司鐸的手中。」

不論在白冷馬槽前,或每日舉行感恩聖事的祭台前,我們首先必須讓心中充滿驚訝與感恩。這是多麼驚人的恩典:天主子竟然成為嬰孩,更以這麼謙卑的方式,經由聖體把自己每天給予我們!我們應該震驚:每一個祭台都變成了白冷的馬槽,每一個司鐸的手都成為白冷的馬槽,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白冷的馬槽,天主子以絕大的愛與謙卑把自己放在「這個」馬槽中。

當普世基於各種不同原因迎接聖誕時,願我們的聖誕慶祝是特殊不同的。願我們的聖誕慶祝引領我們跟隨、仿效天主的謙遜。願馬槽和祭台 ── 我們每日領受天主子為我們貶抑自己的地方 ── 使我們把自己變小,願意每天把自己交付出去,給孤獨寂寞的人,遭受虐待和遺棄的人,由於人類傲慢、暴力、戰爭而受苦的人,生命中感受不到喜樂與希望的人讓我們把自己交付給我們的家庭、堂區、社會、國家

林思川神父與JDSB、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全體同工
從我們所布置的馬槽
從我們聖堂的祭台
從天主子為了救援我們而成為嬰孩的地方
衷心祝福大家因聖誕而充滿喜樂與希望!


最新消息

很開心思高中心陪大家度過了精采的2019年,一起邁向2020年!思高中心在此敬祝大家2020年平安喜樂,新年快樂!

課程公告

※ 星期二聖經課程暫停中,敬請留意新課程公告。

時間:再行公告(週二晚上 7:30~9:00)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中文聖地網站

思高聖經洽購

思高臉書專頁

思高中心Line官方帳號



聖家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納匝肋人耶穌

【福音:瑪二13-15、19-23】

13他們離去後,看,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14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15留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回了我的兒子。」

19黑落德死後,看,上主的天使在埃及托夢顯於若瑟,20說:「起來,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那些謀殺孩子性命的人死了。」21他便起來,帶了孩子和他的母親,進了以色列地域;22但是一聽說阿爾赫勞繼他父親黑落德作了猶太王,就害怕到那裡去;夢中得了指示後,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23去住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中,如此應驗了先知們所說的話:「他將稱為納匝肋人。」

【節日簡介】

「聖家節」是教會勉勵基督徒家庭,以耶穌、瑪利亞和若瑟所組成的納匝肋的聖家為榜樣,抗拒一切相反基督徒家庭價值觀念的外來威脅,而制訂的慶節。最早於十九世紀在加拿大開始,後來由於教宗良十三世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世界性的響應,但直到1920 年的彌撒禮儀本出版,才成為教會禮儀日曆中固定的節日,明訂於聖誕八日慶期中的主日慶祝,如果聖誕節恰好是主日,則在十二月三十日慶祝此節日。

【經文脈絡】

新約聖經中只有在耶穌的童年故事裡,有聖家三口同時出現的場合,但經文重點仍然是耶穌。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瑪二13-15、19-23,內容敘述大黑落德王意圖殺害嬰孩耶穌,若瑟帶領聖家三口逃往埃及避難,以及後來由埃及返回並定居於納匝肋的故事。這段敘述中多次影射梅瑟的故事,因為瑪竇福音刻意地將耶穌表達為比梅瑟更大的先知(參閱:申十八15)。

嬰孩誕生與遭難

默西亞的誕生帶來正反兩極的結果,首先是賢士們前來朝拜,但緊接著卻是大黑落德王企圖殺害祂,因此默西亞必須逃難。

猶太傳統文學作品敘述梅瑟也經歷了類似的遭遇:埃及法老王由於做了怪夢而召來術士為他解夢,他們解說一位以色列嬰孩將要誕生,他將消滅埃及。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 Flavius )也記載:一位埃及經師預言了同樣的事,法老王於是命令接生婆將那嬰孩丟入尼羅河淹死。以色列民族因此陷入完全無助的狀態,但那嬰孩卻在天主的保護下得救。

逃難

對以色列人而言,埃及一向是他們遭受災難或危險時的逃亡避難之地(參閱:列上十一40;列下二五26 等)。

「逃難」的主題也出現在梅瑟的故事中,但情況卻不同:梅瑟長大後因為殺害了一個埃及人而逃往米德楊(出二15 ),並且在「那些想殺害他的人都死了」(出四19-20 ;參閱:瑪二20 )之後又回到埃及。

逃難與返鄉

關於聖家在埃及停留與生活的情況,福音沒有透露任何具體的資訊。瑪竇福音只敘述了逃難與返鄉,而這段時期的長短以大黑落德王死亡(AD 4)為限,因此大約是兩年到三年半之間。

瑪二16-18 敘述聖家避難埃及的期間,黑落德屠殺嬰孩的殘暴事蹟。這個主日的感恩禮福音跳過這一段,直接敘述他們由埃及返回的情形(瑪二19-23)。

【瑪二19-23 經文分析】

瑪二19-23 首先敘述聖家由埃及返回猶大地區(瑪二19-21);不過這段經文真正的重點在於第二部分,敘述聖家遷居納匝肋的情形,經文說明聖家基於雙重的原因繼續遷往納匝肋(22-23):外在原因是由於當時猶大地區的政治情勢(22),內在原因則是若瑟再次在夢中得到新的指示(22),這當然是瑪竇所特別強調的理由(23)。

聖家返回以色列地域

聖家避難埃及直到大黑落德王去世(AD 4),瑪竇首先報導天使托夢給若瑟的話是「那些謀殺孩子性命的人死了」,再一次顯示影射梅瑟的故事(參閱:出四19)。接著敘述「若瑟便帶了孩子和他的母親,進了以色列地域。」(21)所謂「以色列地域」也同樣具有影射梅瑟的色彩,這是上主許諾的神聖之地,就如過去以色列子民由「為奴之地」進入福地(則二十41-42),現在默西亞嬰孩也一樣由「避難之地」回來。梅瑟的「出谷」經驗,新的方式重現於這嬰孩身上。

阿爾赫勞

阿爾赫勞是大黑落德的兒子,是他的遺囑所指定的繼位人;但是凱撒奧古斯都卻只任命阿爾赫勞做猶太、撒瑪黎雅和依度默亞的分封侯。阿爾赫勞奢華和殘暴的程度比起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主曆六年,凱撒答允猶太長老的請求,將他罷黜放逐他鄉。

明顯地,若瑟原本希望帶領聖家回到原本居住之地白冷(瑪二11),但由於害怕阿爾赫勞,又由於上主在夢中派天使指示他,遂前往加里肋亞地區,居住於納匝肋。

納匝肋 ─納匝肋人

納匝肋是加里肋亞地區一個毫不重要的地方(參閱:若一46),不論舊約或其他猶太文學作品都未提過這個地名。「納匝肋人」的意思就是「來自納匝肋的人」;由於納匝肋是耶穌的故鄉,因此祂被稱為納匝肋人,這個稱號在福音和宗徒大事錄中一共出現18 次。

這就應驗了先知們的話

瑪竇運用了他慣用的手法評論整個事件:「如此應驗了先知們所說的話:『他將稱為納匝肋人』。」這只是福音作者的文學操作,強調納匝肋成為耶穌的家鄉,因為事實上在舊約中並沒有這句話。瑪竇透過文學的技巧賦予整個事件神性的根源,表達一個默西亞基督論的意義:先知們有關默西亞的言論都在耶穌身上得到應驗。即使耶穌的家鄉是個被猶太人輕視的小地方,但卻隱藏著一個重大的奧秘,默西亞的救援道路正是由這個無足輕重的納匝肋展開的。

【綜合反省】

    這個故事顯示了天主對其獨生子的領導與保護,人儘管可以設計傷害耶穌,但除非有天主的許可、耶穌的同意,人對耶穌一無所能。若瑟隨從天主使者的指示行事,善盡保護聖家的職責,他的表現再次顯示他是基督徒的模範。

整段敘述顯示豐富的猶太人生命經驗:天主曾將以色列(祂的兒子)由埃及救出,現在祂也將耶穌(祂的真正兒子)由埃及召回。基督徒團體常常回憶以色列子民由埃及奴役得到釋放的事蹟,每年在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更是以感恩與慶祝的心情重溫這些經歷,這個禮儀的慶祝幫助我們明白,「聖家逃亡埃及和返回」的事件已是耶穌基督逾越奧蹟的象徵。

top



第二篇:在中國耕耘(一九二二-一九三三)

一九三○年

最近政府大力推行語體文,以便取代文言文,各界都熱烈響應──包括共黨宣傳機構在內。我們的福傳當然也該義不容辭地採用這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我特別發函給全國教區:每一傳教士都應學好國語,會說會寫,並用語體文出版福傳書籍。如有一兩位喜歡古典文學的神父,讓他們去潛心研究,這對教會傳統也相吻合。

我也提醒主教們,公教學校師資應符合教育當局規定之學歷。此外,要鼓勵青年司鐸到大學攻讀,以便獲取大學文憑。

孫中山先生的一位退職秘書魏若瑟曾對我說:「在中國有三件事可得人尊敬而發生影響力:學識,財富和官階;外籍傳教士因有學問而受人尊敬。可是,多數中國神父因不精通中國文學及科學,在教外人前抬不起頭來。」面對新中國,應採用學術去宣揚福音才是。

北平有一家法文的「北京日報」,可惜沒給法國增光,卻淪為奸商的圖利工具,是反神職的共濟黨員(Massone)所辦。這報今年刊載了一系列攻擊我的文章。假使不是因為與原則有關,我才懶得管呢。因有少數法籍傳教士觀念錯誤,對教會最近的傳教方針有所攻擊,使我不得不加以更正,以正視聽。

我的罪名是:率領中國主教在歐洲到處招搖撞騙;把幾個法國教區轉給中國主教──應歸還法王建立教區所花的約四十萬美金;企圖消滅法國的保教權;中國神父不久便會群起反對外國神父──這將摧毀福傳事業;討好中國得勢的政黨;推展本地神職的觀念根本就是謬論;有關教廷最近通電,全是出自習於幻想的剛總主教之手。

為駁斥這最後一項的濫調,聖座藉觀察報(一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公佈了官方聲明,指明教宗通電,是出自教宗之手。我對北京日報的攻擊不曾反擊,同時也要求中國教友不必辯護,以免家醜外揚。然而該報激起了公憤,抗議與慰問信函如雪片湧到代表公署,我只提出兩人的話以資參考:北平林懋德主教對我說:「凡是有價值的財經得起考驗。我們法國傳教士把多年成果拱手讓人,傳教士也是血肉之人,難免有所反應。您讓我們犧牲,而這種犧牲卻是英烈的行為……。北京日報的攻擊原能發生更早些──當您初到北平的當而。今天當您辛苦的工作有了成果時才爆發,已不足為奇。您無恐無懼,忍辱負重,您的行動如此積極,如此革新,自會引起反抗……。」

另一位杜里歐博士(Tullio)給我寫信說:「既然您的工作激起了這場風雪,這證明它是有益和需要的,教宗因此才派您來,以便把教會國有化或國際化之原則,認真地推行。」

一九三年接連收到不少教區被共黨和土匪破壞的消息:漢陽、安慶、贛州、老河口、鄭州、宜昌、衡陽、漢口、北海、長德、長沙、吉安、等地都遭受了相當嚴重的損失。聖座表示關切和慰問,外交部也答應立刻採取保護傳教士的措施。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繼拳匪之亂後,去年(一九二九年)要算是最混亂的一年,但傳教成果卻非常豐碩,比往年要好很多,雖然還有十五個教區的報告尚未送來,到目前為止,今年皈依者已超過四萬七千多人。這正是教會特色:遭受羞辱時,仍活潑煥發;被指控時,方被人瞭解;被拋棄時,卻蒙救援。

七月二十五日,收到羅馬一封電報,賜封我的秘書安童儀為蒙席。安神父在代表公署工作非常辛苦,接受這項榮譽,當之無愧。然而面對兩位主教遇害,五位神父落入共黨手中之際,他認為時機不對,會帶給傳教士們不良印象。我覺得他的話有道理,聖座也特准由我決定,因此頒賜予延期。(編者按:安童儀後來升為大使、樞機、修會部長。)


 

齊齊哈爾監牧向我請示,可否用巨款建立屯墾區,以安置三百多窮苦的移民教友。我告訴他,用意甚佳,但我提醒他在蒙古曾有被沒收的先例。我建議他不如貸款給教友,產權歸每家教友。

我以為教會當地主有三弊:

(一)怕被充公,事實上已有先例。

(二)呈現大地主之氣派。

(三)增加傳教士管理上的嚴重負担。

屯墾區應由農民自己組成,可發揮經濟意識與勞動精神。而傳教士只作精神園地的屯墾者與播種者。

北平的王子貞是位中醫,他對福傳之障礙有一書面聲明,我覺得有參考價值:

(一)神父與教友缺乏溝通。

(二)外國民族主義作祟。

(三)部分傳教士中國話欠佳。

(四)中國教友缺乏傳教心火。

(五)中國政府反洋,視公教與列強為一丘之貉。

(六)教科書具有濃厚的反公教色彩,表示教育部與公教作對。

(七)教友多為無知窮人。習慣接受幫助,而不知助人。

他希望我向羅馬反應他的意見,他積極的建議是:

(一)宣講。

(二)舉行演說,建立神父與教友間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

(三)不僅關心教友牧靈工作,也要關心外教人皈依的使命。

(四)要在教堂內、家庭中與廣場上佈道(像基督教一樣)。

(五)須以文化傳教,走利瑪竇路線。凡由歐洲來的東西都受中國人重視,唯宗教例外。

有不少人反對我,為什麼?我待他們還不錯嘛!只因我站在中國人這邊,我曾反對外籍傳教士的帝國主義作風;他們在其他方面可稱出類拔萃。我因此只好請羅馬准我回去,向聖座報告,我已準備好,讓一位沒有已往煩惱牽掛的新人大刀闊斧的去幹。

我一向主張,傳教區不是為傳教士而設,而是傳教士為傳教區而準備的,今天這主張正印證在我身上。「凡是該做的都做了,但我們仍是無用的僕人。」(路十八10)

我於十月二十六日離開北平,北京日報沒有放過我,用陳腔濫調歡送我。

十一月三日在香港下船。我和其他五位主教會合,準備去韶州為接替雷主教的耿主教舉行祝聖禮。這麼多主教等於進入虎口,萬一落入共黨手中可怎麼辦?不免心生憂慮;也不願給政府製造麻煩。我們細心籌劃了旅程,準備換穿便服前去。

十一月七日先到廣州,受到軍政和教會首長歡迎,我們也到省政府與市府回拜。我們乘政府撥給的專車赴韶州,同行的有港澳兩地慈幼會樂隊相伴,專車後附加一輛裝甲車,內有七十位士兵作護衛,經過了雷主教和高神父被逮和遇害的地方。

九日的祝聖大典進行的非常隆重,幾乎就在雷主教墓地上舉行的。一位主教被害,另一位遞補,教會歷久不衰。午宴中城防司令有急事先走一步;事後才知道,就在當天,破獲了共黨暴動陰謀,處決了五名叛亂分子後,秩序也就恢復了,讓我捏了一把冷汗。回程經過廣州,省主席以上等酒席招待,對雷主教的被害表示愧疚,對教會放棄金錢賠償表示由衷感謝。(圖見82頁

香港主教要我提供改進的意見,我恭喜他在發展教育與出版事業方面的努力,身為一個大城市的主教,教宗、社會、教育各方面都有責加以明瞭,香港在這方面作的有聲有色。此外,恩理覺主教在香港計畫成立護校、學生宿舍、勞工漁民社會救濟、兒童康樂中心、海員之家、診所、女青年會……我請他不需事必躬親才不致累壞身體,可請人代勞。也可讓度默觀生活的加諾撒會修女出外為傳教區服務。

十二月二十日到達義大利,我的弟弟──斯伯濟教區主教不遠千里而來歡迎我,使我深為感動。兩天後會見國務卿巴柴利樞機,他態度和藹可親,是教宗得力助手。當我詢及在中國散佈的謠言時,他回答說,法國大使並未在聖座前反對我。他所談的事是有關中國大力消除煙毒問題。我滿懷感激之情離開了國務院,感謝天主賜我領導有方的上司。王老松樞機溫和、嚴肅而寡言,他非常關心中國教會,他明確告訴我,在中國應繼續已敞開的途徑。

當我向教宗屈膝行禮後,教宗示意讓我坐下。我首先對聖座與義大利之間的和約表達中國教友和我的祝賀之意。話題轉到傳教區,當我敘述謠傳所說:教廷有意改變傳教方針時,教宗立刻直起胸膛,清晰而斬釘截鐵地對我說:「要知道,開倒車不是我的作風!」這話使我大為感動不已。

82頁圖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