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五主日
主曆2020年5月10日
最新消息
佳播圖書為了提供您更好的服務,成立了Line官方帳號了!若您有購買思高聖經或佳播書籍的問題,歡迎您加佳播為Line好友,佳播圖書可與您進行一對一線上客服服務唷!
請在Line官方帳號處搜尋「@gabriel」,或掃描下方QR Code。您也可以在佳播圖書網站(http://gabrielprinting.com/)下方點選連結加好友。
課程公告
※ 《哥羅森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再行通知(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復活期第五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基督徒生活
【福音:若十四1-14 】
1【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 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訴了你們。 3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的是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 4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往那裏去的路。」 5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 6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 7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8斐理伯對他說:「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9耶穌回答說:「斐理伯!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 10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作他自己的事業。 11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若不然,你們至少該因那些事業而相信。」
12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作比這些更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裏去。 13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麼,我必要踐行,為叫父在子身上獲得光榮。 14你們若因我的名向我求什麼,我必要踐行。」
復活期禮儀聖經選讀原則
教會安排復活期七個主日的福音有相當清楚的原則:前面三個主日是有關耶穌復活和顯現的敘述,第四主日是善牧言論,而信仰團體則在最後三個主日的感恩禮中一起聆聽耶穌的「臨別贈言」和「耶穌(大司祭)的祈禱」(若十四~十七)。教會禮儀年甲年復活期第五主日的福音選自若十四1-12,就內容而言,應該到14節才是一個整體。因此筆者建議,在主日彌撒中,最好是誦讀若十四1-14,故根據這個原則,提供我們的詮釋。
耶穌為門徒們預備地方
本主日的福音是耶穌在晚餐廳預言自己將被交出(負賣)之後,繼續對門徒們的談話。根據若望的瞭解,耶穌的離去就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但是耶穌的死亡並非消極的任人處置,而是返回父家的道路,是祂積極完成天父所派遣的使命的必要過程。由於門徒們不瞭解這個真理,因此為了即將失去耶穌而感到憂悶懼怕,耶穌遂安慰他們。在安慰中耶穌解釋祂離去的目的:祂去原是為門徒們在天父家中準備地方,然後祂要再來接他們一起回歸父家,他們將和祂一起永遠生活在天父家中。因此耶穌的離去,並不是拋下門徒們成為孤兒(若十四18),反而是使門徒們現在就能夠確認,他們即將得到他們整個民族傳統的期待,他們現在就知道要被安置在天父的家中(天人合一)。面對這一切,門徒們唯一能做的、而且必須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相信 — 相信天主,也就是相信耶穌。
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
耶穌的目的地就是門徒的目的地,耶穌的道路就是門徒的道路。多默提出的無知的問題,引出了著名的「我是」言論。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通往天主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耶穌基督。耶穌自己就是道路!同樣地,真理和生命所表達的,也是和耶穌緊密相連的救恩意義。這條道路的最終目標是天主,但是人只能在基督身上認識天主,因此道路本身就是目的地,走上了道路,就是達到了目標。有了這個認識,便可知道斐理伯的請求:「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也是相當愚蠢的。耶穌答覆斐理伯的同時,也給了他一個根本的教導。事實上斐理伯所祈求的,早已賞賜給他了,因為和耶穌一起生活,就是瞻仰天主。藉這段談話,若望福音指出耶穌同時代之人的根本錯謬:不論是與耶穌為敵的猶太人,或是日日跟隨耶穌的門徒,都希望向耶穌要求一個「客觀的救援保證」,卻不知道耶穌本身就是救援,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在耶穌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救援了。面對耶穌的唯一正確態度,就是相信祂,相信「父在祂內,祂在父內」,就能在祂身上看見天主。
門徒繼續耶穌的使命
誰如果相信耶穌,成為祂的門徒,就必須為這信仰獻身工作。就如天父派遣了基督,門徒(基督徒)也得到一樣的派遣,去完成耶穌的事業。耶穌說:「門徒們將要做比他更大的事業」。所謂「更大的事業」並不是指數量上或形式上的,並非門徒們將帶來更好的啟示,或成就更大的事工,而是他們將使耶穌的派遣延續下去,使耶穌的工程繼續在人間實現。就如耶穌光榮了天父,基督徒也要永不止息地在世界各地使天父受光榮。但基督徒獨自不能完成這工程,因為離了耶穌他們什麼也不能做(若十五4-5),因此他們必須在祈禱內完成一切。
【綜合反省】
耶穌在回歸父家之前,藉著「臨別贈言」教導門徒們如何生活,以期待祂的再度來臨。由於整個世界至今仍在期待人子光榮的來臨,因此這個教導也正是今日基督徒生活的基本指導方針。
耶穌許諾門徒:凡是認識祂(7)、來到祂這裡(6)、並且相信祂(1)的人,就會認識天主。這個許諾已經在門徒身上實現,因為耶穌清楚地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7)由這句話,我們看出門徒將會和天父在一起(2)的救援許諾,從「未來」的情況變成了「眼前」的現實—凡是相信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人,就會看見父,因為在祂內自我啟示的子(耶穌)就是父(10)。
對相信的人 — 以前的門徒或今日的基督徒 — 而言,他們事實上已經達到了救援的狀態,因為誰擁有天父,就得到永遠的生命。基督徒接受信仰的時候,未來的救援就已變成眼前的事實了。然而,信仰並非個人性的事務,不是指為自己的好處而已,相信的人必須為信仰作證,把信仰傳給他人。這是耶穌受自天父的派遣,也是基督徒要繼續作的「更大的」事業。
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一九四六年
- 中國樞機田耕莘
教宗碧岳十二世,完成了一項劃時代的創舉,首次從世界五大洲中遴選教長,接受紅袍的榮譽。二月十八日,我在傳信部,宣讀了中國青島主教田耕莘榮升樞機的委任狀。在鄔爾邦學院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我在歡迎會中,提起一件往事:兩百年前在傳信部所屬的拿坡里聖家學院裡,有幾位中國神父接受傳信部長貝特拉樞機(Petra)的面試,考完後樞機對一位名叫若望的神父説,要升他為主教,他很風趣的回答:
「部長大人,我不願做主教,寧願做樞機。 」
部長頗感愕然。
若望指著樞機的紅袍説:「樞機別誤以為我想穿這紅袍,我是指我的這件黑袍,要用我的鮮血把它染紅,因為我願為主流血犧牲。」
田耕莘來羅馬之前,曾向教宗表達讓中國成立聖統的願望,教宗欣然於四月十一日,頒佈諭旨,成立了中國聖統,這不僅為中國,也為傳教區開創歷史性的範例。
同時,傳信部也舉行了另一盛會,慶祝另外兩位來自傳教區的新樞機:澳洲的吉勞伊(Girog)和非洲的馬貴斯(Marques)樞機。
聖言會的田耕莘樞機,無論是在歐洲,或是在美洲,所到之處都受到盛大歡迎。他於八月十一日,就任北平總主教,受到政教人士盛禮接待。
北平的滿主教,因患重病而引退,田耕莘得以順利接掌北平教務。我願在此公開地向那些遣使會士致敬,他們含淚播種多年之後,終於有了今日的豐收,他們仍將協助田樞機管理一些重要事物,例如主持柵欄總修院。田樞機也開放門戶,歡迎各修會來北平教區服務。
我以非常興奮的心情把中國教會近來發生的四件大事作為結論:「(一)中國首任樞機,(二)抗日最後勝利,(三)建立中國聖統,(四)代表升為公使。感謝天主,讓我活到這美好日子的到來!(圖見70頁)
- 蔣主席恕仇善表
我很高興談一下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以其軍事與政治天才,把中國的厄運扭轉過來,他一生致力於中國政治的新生與中華民族的基督化。他就是蔣介石先生,他在中日戰後,向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宣稱:
「基督聖訓中的『愛人如己』和『要愛仇敵』兩句話,實令我感觸良深。我中國同胞須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的至高至貴的德性。我一向主張,反對日本軍閥,而不反對日本人民。日本投降後,我們並不企圖報復;為獲永久和平,先要讓敵人在理性上被我們所征服,才能使他們徹底的懺悔。……世界的新秩序必須建立在基督所宣講的博愛之上……。」
- 傳教呼聲
戰爭過後,傳教士們到處都在努力工作,清除物質的瓦礫,補救精神的損失。
一位中國東北的主教來信説:痛苦之後,滿懷希望,基督宗教必將發揮它的影響力。除了仰賴天主的神佑外,各方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援也是需要的。另一位中國主教正組織教友團體參加福傳工作。
一位日本修女的會長説:東京的修女們,眼見擁有一千學生的學校被毁,只好把學生集合在臨時的屋舍裡,而且,已經開始講解要理,重建校舍。
一位主教從印尼寫信説:他們的一位神父帶上鐐銬,在烈日下作勞役,並受死刑威脅,要他背教,而這位神父堅忍不屈,甘心準備為主捨生……。
教宗給日本的各位主教發表了一篇文告,要他們面對慘重的破壞,不必灰心,要召集四散的教友,重建破壞的聖堂,全世的信友都將支援他們。
- 印度人的覺醒
有些逆耳的忠言,我們不能忽視。有一印度人寫道:
「外國傳教士,在印度工作了四百年,似乎完全失敗了。甚至我們會請他們離開印度!儘管是許多代的天主教信友,除了少數外,都沒有機會成為神父或主教。只因怕外國傳教士失去專利。……我們印度人,原已是英國奴隸,而這些外國傳教士像英國人一樣,如此一來,我們成了『雙重的帝國主義』的犧牲者……應該把傳教區讓給本地人,若找不到足夠的傳教士,可在印度南部去找……。」
- 傳敎區的公敎大學
傳教區的天主教學校,是傳授學問的中心,同時也使人認識基督所啟示的能安慰人心的真理。至於大學,則更深一層地完成中小學所開始的優良教育。在每所大學門上可以寫上這樣大字:愛:愛兄弟、愛正義、愛和平。
在東京,有一所德國耶穌會辦的大學,曾出版一部百科辭典,不久即告售罄。如今這所大學正在戰後重建。
在中國,有法國耶穌會所辦的上海震旦大學和天津的工商學院。北平的輔仁大學由美國聖言會負責。在動亂中,這三大所大學仍能繼續上課,學生人數衆多,教授陣容堅强。
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有一所歷史悠久,校務興盛的道茂大學,由道明會創辦。
在貝魯特,有一所耶穌會辦的大學。在南非,最近成立了一所專為黑人讀書的大學。在印度,已有數所學院,現正準備開辦一所大學。此外,在印尼,也正計劃辦一所公教大學。
十月四日,傳信會開會決議,提供部分捐款給傳教區各所大學。欲感化已有高度文化的民族,須先用基督的原則去照明他們的思想,就像西方的護教者和教父們,把希臘和羅馬的思想基督化一樣。
- 傳信善會
一八一八年的一個冬天,五位平民婦女在法國里昂望了主日彌撒後,到夏利葛(Jaricot)的家裡聚會。她要求那些婦女,幫助傳教士的生活費,俾便進行傳教,為基督爭取更多靈魂:「我們除祈禱外,每人每週也捐獻一元。」有位婦女説:「我沒錢,不過,我每週洗我的白帽要花一元,今後改戴黑帽就可省下一元捐給傳教士。」
那六位婦女,就在那個主日,撒下了那粒芥菜子。後來它就長成傳信會這株大樹,把自己的枝葉伸展到整個世界。
教宗國瑞十六世,於一八四○年頒發敕書,將傳信會推介給世界各地主教。並先後兩次親自往訪在羅馬寓居的這位謙卑女兒──夏利葛女士。五年後,教宗當機立斷,毅然批准了有關本籍神職和聖統的通告。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