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蒙召升天節

主曆2020年8月16日

 


課程公告

※ 《厄弗所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20~8:50(報名學員敬請留意群組通知)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或來電(02-23112042)思高中心報名。   

 

※ 《天主教要理》/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日上午 10:30~11:30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思高中心報名,楊梅堂教友請使用堂區教友Line群組報名。  

 

※ 《瑪竇福音》/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三晚上 7:45~9:00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思高中心報名,楊梅堂教友請使用堂區教友Line群組報名。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思高聖經洽購 

思高臉書專頁 

思高中心Line官方帳號 


聖母蒙召升天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聖母訪親

【福音:路一39-56】

39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 40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 41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 42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 43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 44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 45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46瑪利亞遂說: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

47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

48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

49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

50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

51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52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53他曾使饑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54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

55正如他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56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

節日與福音選讀

天主教會每年815慶祝聖母升天節,由於台灣地區並非基督信仰盛行之地,當日並非公共假期,因此將這個重大的節日移至主日慶祝。在這一天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一起聆聽路加敘述的「聖母訪親」的故事(路一39-56)。

路加福音的敘述特點

路加福音頭兩章交互地敘述若翰與耶穌的誕生故事,這段福音敘述兩位胎中懷有嬰孩的母親會面的情況。路加報導「天使報喜」的時候,曾經告訴瑪利亞關於依撒伯爾老年懷孕的喜訊,這是說明天主無所不能的「記號」。瑪利亞得到這個資訊而歡樂地去拜訪自己的表姊,兩位婦女互相肯定她們懷孕的狀況,給予婦女們雙重的尊榮。有關瑪利亞拜訪依撒伯爾的敘述,整個焦點首先集中在若翰的母親身上,但是依撒伯爾腹中胎兒歡悅的情況又使讀者們的注意力轉向瑪利亞,而若翰也因此在母胎中就已成為耶穌的前驅。整段敘述的重心當然還是集中在耶穌身上,這一點不但可以由依撒伯爾為了瑪利亞和耶穌而讚美天主看出來,而且瑪利亞因聽見依撒伯爾的話而唱出的「謝主曲」(46-55)更是完全不再提及依撒伯爾和若翰。

瑪利亞的信德與愛心

由於在天使報喜之時,瑪利亞得知她的親戚依撒伯爾懷孕的喜事,遂立刻動身前往猶大山區去拜訪依撒伯爾。這是一個非常遙遠而且危險的旅程,瑪利亞的行動顯示出她對於天主的信仰,她相信了天使所說的話:「依撒伯爾雖在老年卻懷了男胎」(一36)。雖然從納匝肋到猶大山區的路途相當遙遠,但路加完全沒有報導這個旅途的過程,而直接敘述瑪利亞到達依撒伯爾家中時所發生的情景。

相遇和問候

瑪利亞到達目的地後,立刻向依撒伯爾問安。路加福音頭兩章記載了許多相遇的故事,和彼此問候的情況,這些相遇都來自於天主的安排,天主的主動介入往往把人聯繫在一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救援逐漸展開。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彼此問候,表達這個相遇充滿愛情。在古時希臘、羅馬以及猶太人彼此的祝福和今日相當不同,以往的祝福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願望而已,而是實在地具有產生效果的力量。路加並沒有報導瑪利亞的問候語,只把注意力集中於依撒伯爾的回應。

若翰:耶穌的前驅

依撒伯爾所懷的胎兒在她腹中跳躍(4144),這是一個充滿象徵性的記號。天主不僅運用人間的話語,而且也採用人類肢體的語言來傳達訊息。就如厄撒烏和雅各伯在母胎中的表現,就預示了他們未來的關係(參閱:創二五22-28),同樣地,洗者若翰雖然目前仍在依撒伯爾腹中,就已經開始執行作為耶穌前驅的先知性任務了,他在母腹中歡喜跳躍,顯示瑪利亞腹中所懷的胎兒就是默西亞。

上主天主的祝福

 若翰在母親腹中歡喜跳躍,來自於聖神充滿的效果,依撒伯爾因此而發出先知性的呼喊。依撒伯爾充滿喜樂的歡呼,和腹中胎兒的歡躍,都生動的宣告救恩歷史展開新的扉頁。依撒伯爾呼喊的話並不是一個「祝福」,而是宣告一個事實:「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42)這句話中並沒有指出瑪利亞和她腹中的胎兒受到「誰」的祝福,意思就是天主祝福他們。這是聖經文學中一種特殊的筆法,一般稱之為「神學性的被動語態」:猶太人由於避諱直接稱呼天主,因此往往用被動語態來表達,在話語中未明白指出的行動者就是天主。

天主也採用話語祝福人,而天主說出的話具有實際的力量。上主的祝福一直陪伴著領受天主使命的人,但是這個祝福並不排除苦難(參閱:路二35),路加福音從天主對於瑪利亞和耶穌的祝福開始,而結束於復活的主對門徒們的祝福(路二四50)。

瑪利亞:信德的模範

依撒伯爾接著說:「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裏得來的呢?」(43)這個修辭學的問句預示了耶穌被舉揚之後將要得到的稱號「主」,如此一方面表達出瑪利亞的召叫之獨特性,另一方面也同時清楚地顯示耶穌和天主之間特別親密的關係。依撒伯爾在聖神感動之下最後說的話,則是讚揚瑪利亞的信德(參閱:路一38),「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5)瑪利亞在此被表達為聆聽天主聖言最好的榜樣(參閱:路八1-21),她的信德和匝加利亞的不信形成強烈的對比(參閱:路一20)。

聖母「謝主曲」

這段經文的最後是瑪利亞聽到依撒伯爾的問候語之後所做的回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囿於篇幅無法在此詳述,只能以最精簡的方式綜合說明。這段經文本身是一首讚美的詩歌,教會傳統上稱之為瑪利亞的「謝主曲」,因為瑪利亞在此幾乎是神魂超拔般地以詠唱來回應天主在她的身上所行的偉大奇事。

這首讚美詩中交錯著「卑微與高舉」、「謙遜與舉揚」等對立性的詞句,正是瑪利亞生命的寫照,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於天主的讚美,祂是偉大的、全能的、仁慈的與忠信的天主。天主滿全了祂對選民的許諾,俯允所有向祂求助的貧窮和卑微的人,因此,以色列的一切信者,以及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不斷地用這首詩歌讚美天主。 

【綜合反省】

路加福音以非常技巧的方式,將洗者若翰和耶穌的童年故事連結在一起。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相遇含有豐富的神學意義,表達瑪利亞特別蒙受天主祝福、她超越一切人的信德、以及她對他人的關懷。

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相遇同時也是耶穌的前驅(若翰)和默西亞的相遇,路一15關於若翰的預言在此得到實現,基督徒讀者因此堅信,若翰是耶穌基督的前驅。若翰在母胎中就被聖神充滿,而依撒伯爾充分地了解這個記號,因此滿心喜悅地稱讚瑪利亞是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了上主的話;而瑪利亞則稱頌天主的偉大。

直到今日基督徒仍不斷的重複依撒伯爾問候瑪利亞的話:「萬福瑪利亞」,同時也不斷地和瑪利亞一起詠唱「謝主曲」。這首詩歌特別適合於今日的慶典,瑪利亞一生的卑微順服,完美地回應天主對她的特別寵幸,而最終賞給她整個人類生命的滿全在天堂永遠生活於天主面前。

top



第四篇:牧靈經驗-荊棘

八、忠於職守

我親身經驗和研究結果,為使神父的工作有績效,應忠於自己的堂區和自己的教友。這種心火不應是空洞的而該是實際的。如果缺少這種心火,宗徒事業便毫無效果。愛自己的堂區和教友建立一種相互瞭解的氣氛。對本堂應該照顧周到。特別對教友的靈魂方面。雖在窮鄕僻壤裡,也有滿受上主恩寵、心地善良的靈魂,也更能找到天主喜愛的人。富貴文雅的世界裡,錯綜複雜,有時夾雜虛偽。貧苦人中更易找到誠樸的人。想換一個有更好教友的本堂純屬幻想。教友到處一樣,好壞都有。我在公高底亞做本堂時,有人叫我競選另外兩區的本堂,被我婉辭了。因我很喜歡我的本堂,以後我並沒後悔。公高底亞的教友待我很好,也都喜愛我。

(一)愛護兒童:有個深刻印象,多年來留在我心中。我幼年時跟著父親到處工作。一天工人吃過飯,休息時,有人就開始批評起當地的本堂神父。一位老者叫大家住口。說道:「我認識許多神父,他們是人,也有人的缺點。這位本堂神父,你們應原諒他,因為他愛護兒童,病人和窮人,不對嗎?」大家都承認是事實,怨言也就止住了。

我再舉一實例,我駐華時,在北平遇到一位神父。他對我說,他被派到某鄉村傳教。那鄉村曾受拳匪蹂躪,還分攤了應付的賠款,所以村民對天主教都抱戒心。在這種情形下,傳教是極端困難的。但神父曾這樣說:「我向主教表示我要去試試,就全力為所有的兒童開始服務。創辦了一所學校,校園裡有各種運動器材。兒童本來是沒有成見的,和我之間逐漸有了感情。他們的父母慢慢和我也更接近了。」為什麼同樣的方法不能實行在今天我們的堂區呢?

我初到公高底亞堂時,只有聖誕節、復活節或玫瑰聖母節日才有許多教友領聖體。主日彌撤中如有人領聖體,必是由外地來的朝聖者。本堂教友缺少勤領聖體的好習慣。沒過多久,情形大為改觀,教友的聖體生活空前鼎盛。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特別重視「兒童初領聖體」。我就在他們初領日,邀請他們的母親伴著他們的子女,一齊去領聖體。青年會一直也保持勤領聖體的好習慣。這樣,兒童便影響了大人。兒童稍大加入了青年會,從青年會出來的優秀青年,後來都成了我的好幫手。我初到公高底亞時,便設法準備一個大廳,做為活動中心,在廳内給青年灌輸基督的精神。

(二)照顧病人:病人該是本堂神父最歡迎的人物。神父的慰問對病人内心産生感激。也給天主賺來不少靈魂。神父慰問病人是和耶穌一齊工作。在病人身上看到基督的活像。

(三)幫助窮人:基督說:「我來為給貧窮人傳福音。」本堂神父固然也應與有錢的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但不能顯出只是有錢人的朋友。更不能成為他們的奴隸。否則必會失掉民心。本堂神父是大家的,特別是窮人的朋友、導師和安慰者。要效法聖若望鮑斯高、聖文生和聖衞雅等聖賢的好榜樣。

窮人給本堂神父很大安慰。我很喜歡和農、漁民在一起,他們天生樸實可愛。西塞羅說:「往往在襤褸的衣服下,有智慧存在。」(圖見7頁

  第7頁圖

本堂神父要注意聖教儀式應莊嚴隆重。禮儀是大衆的善工,是聖教會對天主所表現的敬禮。試以聖歌和講道為例:

(一)聖歌

聖歌聖樂在禮儀中要佔首位。我沒有天賦的音樂才能,為彌補這缺點,我常請有音樂修養的神父幫我成立歌詠團。全體教友合唱著,實在動人心絃。公高底亞的歌詠團深受好評。這應歸功於副本堂雅格神父。

某個復活節,大禮彌撤完畢,有一老人對我說:「神父,剛才我好像升了天似的,彌撤歌詠真好聽。」

「我唱的怎樣?」

「哦!你已盡力了。唱得還不錯,然而,你道理講的真精彩!」

(二)講道

我不是演說家,教友卻喜歡我的道理。我的講道祕訣,是簡而短。除了像耶穌苦難等一些特殊的道理外,我設法使道理清晰而不冗長。我每次都認眞準備。最初我全篇寫出。以後只寫大綱。且用充分時間準備,也要有幾本好參考書。這樣才能完全尊重天主的聖言,為敎友才有好處。

簡短似更合適。一位聖人說道:「在後半小時裡會把前半小時所聽到的忘光了。」一種禮節中講一個中心思想,尤其在主日的每一台彌撒裡。把一個思想好好表現出來,要有準備。用比喩說明,用史實加强,是再好沒有的方法了。

 


九、學習克制

要有一個原則:「用意志克服自己的衝動」。即使有正當理由,也應如此。據說聖方濟沙雷脾氣很大,但他會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溫文和善的模範人物。不可把善良看成懦弱,它是克敵的利器。無論在何種情形下,不可口出粗言惡語,威脅旁人。更不要在盛怒時寫作。遇到特殊情形不動情很難,但不要犯罪或受下意識驅使。寫下來的話,像是「雕琢成形的忿怒一般」。忿怒的理由,即使已不存在,文字仍然存在。說話得罪人,像打人一個耳光,很快就過去了。文章罵人則不然,好似一粒子彈,射入人體内使人抱恨終生。總之,絕不可在忿怒下為文。

因職務關係應調查某人,當要有具體事實。若說他人之短,尤應慎重從事。不要肯定一件自己不能證明的事實。寫出來的,要當事人心服口服。這樣才是正人君子。

一句名言這樣說:「最重要的是一切不該偏激。」在牧靈的事上也應如此。牢記主的話:「安息日是為人而定的,不是人為安息日而定的。」現在我舉一個實例:第一次大戰結束後為一位陣亡士兵舉行殯葬彌撒時,殯禮行列中有一面國旗。本堂神父以為沒有祝聖過,不准帶進聖堂。因此和教友發生很大的爭執。事後那位神父向我辭職,要求換堂。我認為如果那位神父略用些心思,事情不就解決了嗎?何必小題大作呢?可假設國旗已祝聖過,或自己再祝聖一下,不就可以了嗎?有時一位本堂神父很熱心,卻管不好自己的本堂。聖保祿告誡弟茂德的話說:「要淡泊有節。」用意不單指飲食方面。在作事方面也應有一個標準原則。「愛是含忍的,慈祥的,不做無禮的事。」(格前十三4、5)依撤意亞論基督說:「他不爭辯,不喧嚷;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快滅的燈心,他不吹滅。」(依四十二2~3)

聖保祿宗徒把「權威」看成是建設性的,不是破壞性的。「我在遠離你們時寫這信,使我和你們見面時,不必使用主給我的職權嚴待你們,主給我的職權原是為幫助你們,不是為打擊你們。」(格後十三10)

切不可讓驕傲的毒液渗入熱心的事中。像權威的尊嚴,職務上應有的榮譽等名詞,有意無意之間都包藏著自私心。只有「權威」而沒「愛德」,權威就變成了打擊人和報復人的手段了。

一五一四年聖方濟薩威以宗座大使名義由里斯本到印度。說話做事顯得非常謙虛自抑。和當時的風氣完全不同。有人說他派頭不夠大,做卑微小事,不合身分。他卻說:「世俗人謀求權位,教會不該如此。我以為尋求權位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洗衣服,做飯,不麻煩別人,多關照人靈。」教宗碧岳第九世發號施令時,常帶著求人饒恕的態度。過去我年輕時,常因一時心火做事,不過我倒並不後悔在已往的歲月裡,所用的剛强決斷,深謀遠慮的手段。因為常注意節制而不過激。

一天我進謁教宗,要在兩位候選人中決定一位主教。教宗說:「這人有時發脾氣,未免對主教的職位和權威不太適合。」於是選了另一位。選主教如此,選神父也該如此。

十、原諒他人

原諒是愛德行為裡最主要的行為。不顧別人對我的欺凌和侮辱而以寬容仁愛對待他人,聖人才能做到。天主經裡的七祈求也强調寬容:「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常聽人說:「若為我本人,我當然要原諒他,但為顧全我職位尊嚴,我不應原諒他。」這是以正人君子的面貌,掩護可鄙的自私和虛偽。何況也不會真是由於寬恕而失掉尊嚴吧!人都這麼想,本堂神父應具有愛的心腸,應是大方的人。受辱不報復,更會受人敬重。在私人問題上、更不必爭論了。主耶穌叫我們原諒人,不只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我兩次遭人誤會,我本著原諒的心,沒去解釋。結果都被人諒解,誤會冰釋。寬恕不是弱者的行為,勇者方能做到。本堂神父應是位忠誠的人,寬恕是勝利,報復是失敗。「不應為惡所勝,卻應以善勝惡。」(羅十二21)

十一、高深學識

博士學位固然不授與人知識,但已證明智識的實有。用功苦讀得來的學位,是教會認可的名銜;也是教會法典規定某些職位的必要條件和一種榮譽。作醫生、作工程師或教師都要有學位;如果小修院的教師和神哲學院的教授都同樣有學位豈不更有榮譽?

從「天主是無限智慧的上主」通諭裡可以看出教宗碧岳十一世改革大學教育和加强神職程度的決心。

一般反對司鐸深造所舉的理由不外是:

神父赴羅馬求學,花費大。但如果誠心實意,困難仍可克服。

③ 許多主教不肯派修士出國深造,怕他們學成回國,不願去小的地方作傳教工作,或到國立大學服務,不肯回來。

可是大家都知道,計劃再周詳,也有困難。該以學位利弊衡量才是。我想利多於弊。好神父,得學位後也是好神父,不好的神父,即便沒學位也會給主教增添麻煩。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