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期 電子報 主曆2014年5月1日
《主日福音釋義》 復活期第三主日
《閱讀經典》 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一章
《培祢同行》 地球上的愛戀
《馨香花語》 主題:天主慈悲心
《聖人傳記》 5月1日大聖若瑟模範工人
《思高動態》 2014年2、3月份思高中心捐款徵信
課程公告
※《羅馬書》聖經講座/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5月13日(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思高讀經推廣中心(台北市昆明街96巷8號3樓)
費用:自由奉獻
電話:2370-8790
※《慕道班》
時間:週二下午 3:00~4:00
地點:思高讀經推廣中心(台北市昆明街96巷8號4樓)
講師:伍定中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捐款徵信(請點選)
復活期第三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厄瑪烏(信仰)之旅
【福音:路二四13-35 】
13【耶穌死後第三天,耶穌的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莊去,村名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 14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 15正談話討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 16他們的眼睛卻被阻止住了,以致認不出他來。 17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他們就站住,面帶愁容。 18一個名叫克羅帕的,回答他說:「獨有你在耶路撒冷作客,不知道在那裡這幾天所發生的事嗎?」 19耶穌問他們說:「什麼事?」他們回答說:「就是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他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眾百姓前,行事說話都有權力。 20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他,判了他死罪,釘他在十字架上。 21我們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可是 ── 此外還有:這些事發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 22我們中有幾個婦女驚嚇了我們;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裏, 23沒有看見他的遺體,回來說她們見了天使顯現,天使說他復活了。 24我們中也有幾個到過墳墓那裏,所遇見的事,如同婦女們所說的一樣,但是沒有看見他。」 25耶穌於是對他們說:「唉!無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 26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他的光榮嗎?」 27他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 28當他們臨近了他們要去的村莊時,耶穌裝作還要前行。 29他們強留他說:「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耶穌就進去,同他們住下。 30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 31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但他卻由他們眼前隱沒了。 32他們就彼此說:「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33他們遂即動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見那十一門徒及同他們一起的人,正聚在一起, 34彼此談論說:「主真復活了,並顯現給西滿了!」 35二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餅時,他們怎樣認出了耶穌,述說了一遍。
【經文分析】
復活期第三主日的福音選自路二四13-35,這是一段最長的、大概也是最美的復活敘述。路加福音藉著報導兩位門徒前往厄瑪烏時,在路上所遭遇的經歷,講述人如何走上復活信仰的道路。
失望的門徒
兩位耶穌生前的門徒,從耶路撒冷走向厄瑪烏。路加並未直接說出他們離開聖城的原因,但經文本身提供了一些線索,讓讀者自己想像:在這段故事之前,福音敘述一群婦女發現安葬耶穌的墳墓空了,並聽見天使報告耶穌復活了。但當他們將這一切轉告給宗徒們時,他們卻不相信這些婦女;伯多祿雖然去查看了墳墓,卻只是驚異(並未相信)。更直接的線索,來自於這二位門徒在旅途中和顯現的耶穌的對話。
從他們的談話內容,我們看見他們對耶穌的了解和期望:他們認為耶穌是先知,具有特殊的權威,並期望祂就是默西亞;不過耶穌卻被釘死,而且已經是第三天了。經文中強調「第三天」這個日子,一方面再次肯定耶穌被釘死的事實;另一方面更顯示一切希望都已趨於幻滅,因為耶穌生前預言說自己死後三天要復活,如今這個期限即將結束。因此,他們二人失望地離開耶路撒冷,返回家鄉厄瑪烏。
耶穌顯現
走在路上的門徒和一位突然出現的「陌生人」談話,卻未認出這人就是耶穌,因為他們的眼被「關閉」了。復活的耶穌並未自我介紹,在聽完二位門徒失望的談話後,首先指責他們的無知和遲鈍,然後提醒他們:「默西亞不是必須先受苦難,並且通過苦難才達到光榮嗎?」接著耶穌為二位門徒解釋經書,詳細說明這一切。此處所指的經書,並非梅瑟和先知們關於默西亞所講過的某一些特定經文,而是指全部「猶太人的聖經」,也就是基督信仰裡所謂的「舊約」。這段話說明苦難的必要性,同時也指出「復活」絕非再返回原有的生命,而是進到天上的「光榮」中。路加在宗徒大事錄中透過初期教會的宣講者強調,基督徒「必須經過許多苦難,才能進入天主的國」(宗十四22),如此表達出基督徒的生命正是參與耶穌基督的生命。
擘餅:關鍵的經驗
他們臨近厄瑪烏時,耶穌佯裝欲繼續前行,二位門徒不得不把祂強留下來,並不只是因為天色已晚,而更是因為他們的心因聆聽耶穌而成為火熱的。路加福音多次報導耶穌常常被人請去參加筵席,這次祂也一如往常受邀入席。但是身為客人的祂,卻在晚餐中扮演了一家之主的角色,祂拿起餅讚頌天主之後,把餅擘開並分給二位門徒。就在此時,他們原本被關閉的眼被「打開」了,而認出耶穌來。他們並不是在耶穌某一個特殊的姿勢上認出祂來,而是因為他們的眼睛被打開了,這個認識的能力現在賞給了他們。
就在這一刻耶穌由他們眼前消失了,因為這個相遇事件已達到最高峰,耶穌沒有必要再逗留原處。二位門徒隨即彼此分享,當耶穌在路上為他們開釋聖經時,內心便已經如火一般地燃燒。由此可知,耶穌先為他們「開啟」聖經的奧秘,成為他們在擘餅時「開啟」眼睛的準備。
復活主的顯現:門徒們共同的經驗
二位門徒所經歷的一切,促使他們立刻返回耶路撒冷。回到團體後,先聽見「十一人」的信仰見證:「主真復活了,也顯現給西滿了!」在這個短短的見證中我們看見「十一人」的重要性,以及西滿(伯多祿)的領導地位。雖然路加並沒有記載耶穌顯現給西滿的故事,但是,他的確是第一個看見復活的主的人。在這個「官方」的見證之後,二位厄瑪烏門徒才報告,他們在路上以及在分餅時所經驗的一切:主「真的」復活了。
【綜合反省】
這篇有關復活的敘述,有個十分精細巧妙的結構:失望的由耶路撒冷出發 — 被矇蔽的眼睛 — 解釋(開啟)經書 — 擘餅時開啟眼睛 — 充滿熱火的返回耶路撒冷。這種戲劇張力十足的安排,邀請讀者和經文中的角色產生認同,並因而直接和復活的主對話。
福音作者希望幫助讀者克服自己的情緒,或認知上的屏障而達於信仰。基督徒走在追求信仰的路上,就如同這二位走在厄瑪烏路上的門徒— 唯有透過以基督為中心的觀點,閱讀全部的聖經,參與以伯多祿為中心的信仰團體所舉行的感恩禮,才會和復活的主相遇。基督徒只有在讀經和擘餅中,才能認出耶穌是主。
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文:聖文德
譯:韓山城
曠野中微賤者的沉思
一章 上升至天主的階段:
由天主的痕跡:實有瞻仰天主
3 這是曠野裡的三天旅程(見出三18)。這亦是一天的三個明朗時分,首一時分是午後,第二時分是早晨,第三時分是中午。這又是事物的三種存在,即存在於物質中、理智中及永遠的技藝中,就如經上所說:「成了吧,祂做了,就成了」(見創一3)。這亦是號稱為我們的雲梯基督所有三種實體,即血肉的實體、精神的實體和天主性的實體。➀
4. 依此三者,我們的心靈對事物有三種看法:一種是以有形體的外在事物為對象的、動物的及感官的看法;次種是以心靈自身、亦即內在的種種為對象的、精神的看法;第三種是以凌駕乎我們之上的事物為對象的心靈的看法。人應經由這三階段準備逐步上達於天主,以便全意、全心、全靈愛慕天主。所謂「完全遵守法律」和「基督的智慧」就在於此。
5. 由於天主可以為人視作原始及終結,又因為人可以由鏡子及在鏡子內看見天主,或者由於上述三種看法可能彼此混合並互相連繫,亦可能各自獨立而不相混合及連繫,故該三種看法乘之以二,則必等於六。意思是說,該三種主要看法必須成為六種;就如天主以六天造成整個世界而於第七天從事休息;同樣,小型世界先須陸續經過六個階段的努力而最後休止於靜觀。這六個階段的預像是上升至撒羅滿寶座的六個臺階,是依撒意亞所見到的熾愛者的六個翅子,是天主六天後由濃黑的雲霧中召喚了梅瑟,亦如瑪竇福音所說,六天後基督曾引領門徒到山上,並在他們前顯了聖容。
➀所謂「事物的三種存在」:一,一切受造物莫不存在於物質中;因為文德聖師亦如當時的很多哲學家認為連天使亦由第一物質及形式而組成。二,世間的一切亦存在於理智中。如果我認識石頭是什麼,石頭便存在於我的理智中;因為石頭藉著它產生的它的象(Species),通過我的感官而進入我的理智中。三,事物亦存在於永遠的技藝中,亦即存在於創造、保存和眷顧一切的天主的心目中或聖言內。因為聖言是文德所謂「聖父從永遠產生的、相似祂的聖子;祂在聖子內說出了祂自己,說出了相似祂自己的模樣,同時亦說出了祂整個的能力,說出了祂可能尤其願意造化的一切,並在祂內……孕育了一切」(Collationes in Hexaemeron, Coll. 1, n. 13)。同時,他在其「神學乃萬學之宗」一文20節內引證奧斯定的名言:「聖子是聖父的技藝」,以肯定其看法。
(未完待續)
地球上的愛戀
培瑜小小弟兄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而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傳統上,在很多國家都有慶祝春分節氣的傳統(之後才改為四月廿二日)。
查了一下網路資料才知道,我們的地球年齡大約在45.4億年,確實是很長的壽命。也代表著天主創造這美好的宇宙已經有這麼長久的時間。當然我們也知道天主的慈愛更是萬古常新的,因為在創世之前祂已存在。
這次就簡單地把最近這一陣子的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見證天主在這地球上的愛戀。
~聖言的溫暖聲音是無可取代的:
常有機會與人分享聖言,但我發現一個小小的普遍情況是:似乎大家都很少把聖言唸出來,也很少聽到有人可以把聖言唸的很通順!
我想當誦讀天主聖言時,雖是用自己的口舌來發聲,但其實是天主給我力量讓我可以運用並把天主的話朗誦出來!若是有這樣的意識,會更溫暖人心,因為是愛的語言被傳遞分享!而「傳福音」這三個字的拆解,就是:「人」要「專」心地把聖言的種子撒入啟「示」在每人心中的「一口田」,並且把耶穌「立」起來,讓這為旭「日」真光能照耀人心。
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有人說:我愛你!這三個字要說出來,好難啊!其實,閱讀天主聖言就是在向天主說我愛你!就是萬古常新的天主聖言在我口中發聲時,情意正在悄悄蔓延ing!
今天,你向天主說:「我愛你」了嗎?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 ,你愛我嗎?」(若廿一17A)
~為聖言的奔馳是永遠都不會累的:
一個年輕人到運動場跑步,剛好有田徑隊也展開跑步訓練。這位年輕人心想,只要能夠跟著田徑隊選手一直跑,看看能跑多久,就能夠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多少。所以,一圈一圈地一直跑下去,不知不覺地,這位年輕人已經超過了自己平時的極限,直到他意識到才停止下來。同一時間,田徑隊的選手們也停止下來,並且上前來跟這位年輕人說:「我們教練說,如果你沒有停下來,我們也不能停下來。謝謝你,我們已經打破平時訓練的紀錄了!」而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只是想向你們看齊,沒想到有這樣的結果。」
「當透過熱情所展現出來的行動,能夠感染周遭的人一起投入這份溫暖」。這是指一般的「正向行動」就會產生出來的感染力。而為傳遞天主聖言而奔馳的朋友們,更是會有天主賜與的力量來為天主聖言服務的。無論夥伴們是在旅程中的哪個階段,請繼續奔馳吧!
他們就彼此說:「當祂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路廿四32)
~幸運草的真相:
酢漿草通常是由三片心型的葉片所組成的,而四片葉片所組成的,由於出現的機率很小,因而被稱為「幸運草」。但植物學家推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受到外來的輻射而產生的DNA的改變,所以才會有葉片分裂錯誤而產生了第四片葉片的結果。或是在生長第三片葉子時,由於受損傷而長得不好,所以才又發出第四片葉片。
換一個角度來看:幸運草的產生,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是很不幸運的。但天主的愛卻可以在遇到缺口時賦予希望和愛,使之成為美麗的祝福並傳遞。
今天主耶穌透過祂被釘十字架的死亡,讓人類的罪過成為「幸福的罪過」並因著耶穌的「神聖的交換」,讓我們可以得到天國預許的福樂。當然我們更要努力地在生活的每一天中好好努力「活上去」,並因著祂光榮復活的大能,而能享受天堂的永恆幸福。這真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啊!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
~高爾夫球的凹痕:
大家有沒有想過,高爾夫球上為什麼會有凹痕呢?印象中小白球被打出去後,會在天空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但在起初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剛開始設計的高爾夫球是純粹光滑圓形的,並沒有凹痕。打擊時並不能夠飛得很遠,而導致成績下滑。光滑的小白球被打擊久了之後,開始會出現小小的凹痕,有錢的人則馬上換新球。有一次因為沒有球了,就只好繼續用舊球來揮擊,沒想到打得比光滑的新球更遠。之後才知道,有凹痕的球,其實能夠分散空氣中的阻力而讓球飛得更遠,所以才慢慢改良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有凹痕的高爾夫球。
生活中常常會有考驗來打擊我們,但天主給我們的試探(刺透)絕對不會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程度。同時,祂也會給我們足夠的能力去面對這個試探(刺透)的考驗!當我們遇到生命的低潮時,請想想耶穌的身體也被打擊了;當我們遇到心靈的黑暗時,請想想耶穌的聖心也被刺透了。為的是要讓我們知道,經過打擊,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經過刺透,我們可以提升自己。在祂的愛內,我們可以自由地飛得更高更遠!
天主是忠信的,祂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格前十13b)
~愛的循環:
「家庭的愛是一種幸福」很多人都認同這句話,但有沒有透徹這句話的真正含意呢?所付出的行動又有多少呢?每當有家人要出門時,會習慣說聲:「我出門了」嗎?而家人會回應一聲:「出門平安,多小心」嗎?(不是形式化問候,而是獻上真誠的祝福)。
每當我回家與家人團聚後,要返回修院時,我的家人都會起立送我到門口並給予擁抱,一直到我進電梯,電梯門關起,家人們才會把家門關上。這為我是一個很感動的「愛的呼應」。因為這是從我兩位姊姊結婚後,回家,再返回婆家時,由我首先開始這個「用愛回應」的動作。當家人們因著天主的愛而把祝福傳遞給彼此的行動,雖然只是一個基本的禮貌行動,但因著注入了天主的愛,就能夠產生更美好的「愛的循環」。
家人們透過關懷的言語與擁抱的行動,是會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就這樣,外出的人與歡送的人能一起合拍出「愛的鼓勵的掌聲」。在我的家庭中常常一次又一次的響起「愛的鼓勵」並用來讚美感謝天主愛情的祝福。
所以你們該效法天主,如同蒙寵愛的兒女一樣;又應該在愛德中生活,就如基督愛了我們。(弗五1-2A)
~甜蜜蜜的甜祕密:
甜是來自糖,糖是來自原物料(通常是甘蔗、甜菜、水果)。而被製成的糖通常成為白色的固態晶體,就是俗稱的白砂糖。它是經過許多次的去除雜質並精煉而成的,但砂糖被製成之後,卻可以因著不同的使用方式而能成為不同的形態出現。
我想首先最推崇的就是棉花糖了。這也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之一吧!棉花糖的出現是從十五世紀的義大利貴族開始的。因為製作程序繁瑣,所以棉花糖只能成為上流社會的高貴甜點。但外觀並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蓬鬆的樣貌,而是比較像加熱後迅速攪拌拉絲而成的拉絲棒棒糖。直到一九零四年的世界博覽會,有人發明了運用高速旋轉的原理,把加熱的糖倒入旋轉器中,利用離心力而使糖產生拉絲的效果,再用小木棒把拉絲的糖集中起來成為像似棉花的棒棒糖。後來,也因為技術和器材的研發,使得棉花糖慢慢成為一般人都可以吃到的平價點心。
小的時候看到天空中的白雲,我都會想到棉花糖的滋味。現在雖然長大了,但這份甜蜜蜜的美好回憶仍然鮮明。後來投入餐飲服務業,發現糖的用處真的很重要也很奧妙(例如:食材本身的甜度與添加糖的多寡有絕對必要的關係)。接著,再加深自己信仰的知識後,發現「聖誕節與復活節的甘飴」是主耶穌親自為我們調和而成的精緻甜品,並適合每個人的口味。這甜蜜誕生的喜悅是溫馨盤旋的甜意在心頭繚繞;這甘飴死後光榮的復活是溫熱的甜蜜在心靈蔓延……
聖方濟在一二二四年格熱橋的聖誕平安夜搭了第一個馬槽,為紀念小耶穌的誕生。當他恭讀耶穌誕生的福音章節時,每當他唸到主耶穌的至聖名號時,他就停頓片刻,並且會不由自主地抿了抿嘴唇。這是因為他因著主耶穌的至聖名號而感到無比的甘飴甜美,他也因著主耶穌的光榮復活而撰寫了「太陽歌」(萬物讚頌歌)。當他看見天主所創造的萬物時,他就能感受到天主的美善和甘飴在這些受造物身上彰顯著。
我在每一天的祈禱時(特別是夜禱),都試著回想:今天,我有沒有好好透過所經驗到一切人、事、物中,而品嚐到天主的甘飴?
我想這份甜蜜蜜的甜祕密,只要能夠「用好心&好用心」地生活出來,是每天都可以找到答案的。
「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路二29-30)
文∕圖:海倫
主題:天主慈悲心
素材:馬可百合三朵、伯利恆之星三朶、黃色文心蘭一支、黃菊三支、小葉枝條任選。
花語:純潔白色映入眼簾,彷彿似天主慈悲的心。復活後,仍不捨門徒們的惶恐不安。多次顯現,以堅定他們的信德。(願你們平安!)
5月1日 大聖若瑟模範工人(St. Joseph the Worker)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聖教會特在本日舉行大聖若瑟模範工人瞻禮,將勞動階級置放在聖若瑟的大力護佑下。我們知道大聖若瑟是一位工人,天主特將降生為人的聖子託付這位模範工人,聖若瑟照管撫養。
聖若瑟是勞動階級最理想的主保。他自食其力,用工作養活他的家庭。人而天主的吾主耶穌向他學習木匠手藝,他的確是一位最理想的模範工人。
2014年 2-3月份 思高中心 捐款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