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主曆2020年7月26日

 


最新活動

報名請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

最新消息

點選以上圖片看貼圖預覽

傳送收聽感言給我們,請先加「佳播貼圖」Line好友。
加好友請搜尋ID: gabrielprinting
(我們不會公開您的感言,Line好友僅使用於贈送貼圖。)

思高中心課程列表:https://ccreadbible.info/bibleclass/bibleclass-more.html

 課程公告

※ 《厄弗所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20~8:50(報名學員敬請留意群組通知)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或來電(02-23112042)思高中心報名。   

 

※ 《天主教要理》/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日上午 10:30~11:30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思高中心報名,楊梅堂教友請使用堂區教友Line群組報名。  

 

※ 《瑪竇福音》/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三晚上 7:45~9:00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該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外掛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啓用 JavaScript。)思高中心報名,楊梅堂教友請使用堂區教友Line群組報名。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思高聖經洽購 

思高臉書專頁 

思高中心Line官方帳號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天國的價值

【福音:瑪十三44-52】

44(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 45「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46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它。」

47「天國又好像撒在海裏的網,網羅各種的魚。48網一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放在器皿裏;壞的,扔在外面。 49在今世的終結時,也將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惡人由義人中分開,50把他們扔在火窯裏;在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51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說:「是的」。52他就對他們說:「為此,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裏,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我們繼續聆聽瑪竇福音第十三章有關天國的比喻。在耶穌私下給門徒們解釋了「莠子的比喻」(瑪十三36-43)之後,又給他們講了三個簡短的比喻:「地裏的寶貝」、「珍珠」、和「撒網」的比喻。然後以一個問話「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為他的比喻引出一個簡短的結論。

 寶貝和珍珠的比喻(44-46)

一位雇工在田地中工作時,偶然發現了一個寶貝,他立刻把寶貝藏在地裏,並且迅速變賣了一切而去買下藏有寶貝的那塊地。這個比喻並不關心一般法律的或倫理的問題,只表達這個雇工在無比的喜樂中,按照本能所做出的反應。

另外有一位商人,不斷地努力找尋完美的珍珠,因為漂亮的珍珠具有極高的價值。他真的找到了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遂立刻變賣了一切所有,買下這顆完美的珍珠。

比喻強調的重點

這兩個比喻所要強調的重點是什麼?是寶貝的價值和發現寶貝的喜樂?還是強調努力的過程?答案應該是前者!雇工是在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發現寶貝的;雖然只有寶貝的比喻提到發現寶貝的雇工充滿喜樂,但這個喜樂一定也是找到珍珠的商人而有的心情。因此,不論是偶然發現寶貝的雇工,或刻意尋找珍珠的商人,都立刻變賣了自己原有的一切,買下他們所發現的寶物。

天國的價值超越一切

 瑪竇把這兩個比喻連接在一起:第一個比喻說出一個令人喜不自勝的境遇,亦即「發現」天國,但同時也表達出,願意為了天國而放棄一切的根本態度。第二個比喻講述,一位商人千辛萬苦的尋找舉世無雙的珍珠,找到之後,便立即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變賣了自己的一切,買下這顆珍珠。這兩個比喻和「芥菜子和酵母的比喻」(瑪十三31-33)一樣,也是一個雙重的比喻。埋藏在地裏的寶貝和完美的珍珠,所代表的都是超越一切價值的「天國」,值得人們為了它而放棄一切。

 【綜合反省之一】

 透過這兩個比喻,瑪竇協助他的信仰團體,認出天國至高無上的價值,並鼓勵他們全力奪取天國。另一方面,可能這兩個比喻也使人想起耶穌召叫門徒的故事:聖召完全是天主白白的恩賜,但是,祂要求蒙召者立即做出回應,並且是完全的、毫不保留的獻身(參閱:瑪四18-22,八18-22,十九27-29)。

 撒網的比喻(47-50)

許多人認為這個比喻和「莠子的比喻」(瑪十三24-29)十分相似。就比喻的應用來說,的確是如此。但這種運用比喻的方式是出自福音作者,而並非耶穌自己。瑪竇在福音中常常提出審判的恐嚇;然而在耶穌的宣講中,比喻的重點應該是「網羅」。

耶穌宣講天國時,希望網羅一切的天主子民,但祂也經驗到,來接近祂的人中同時有好人也有壞人。藉著這個比喻,耶穌警告前來跟隨祂的人:只有真正接受祂的話並且付諸實行的人,才能進入天主的國(瑪七13-21)。就如耶穌的跟隨者中,同時有好人與壞人,在初期教會之中,也一樣同時存在著名實相符以及名實不符的基督徒。瑪竇則採用了他處理莠子的比喻的方式,也應用撒網的比喻來警告信仰團體,要求他們認真過基督徒生活,因此他語帶恐嚇的說:惡人應當立即悔改,否則他們必將難逃審判的烈火,「在那裡只有哀號和切齒」。

  比喻的結尾(51-52)

 耶穌講完比喻後問門徒:「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在敘述的層面上這是回應36節的經文,作為耶穌私下向門徒解釋比喻的結語。但在實用層面上,則是瑪竇教導教會團體該如何正確地了解比喻,並在生活上結出果實(十三23)。這段經文顯示出,雖然對當時的聽眾而言,耶穌的比喻原本不需要解釋;但是對初期教會以及日後在歷史中發展的信仰團體而言,如何「正確地」運用和解釋比喻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日後一切基督徒「經師」們的重要工作。

在教會內擁有宣講職務的人,必須盡可能地認識有關天國的教導,並且能把所認識的教導實踐於生活中。他們就好像是「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裏,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這個順序相當引人注意:基督的福音必須不斷地被「重新」宣講,使之能對各時代具體的生活實況產生新的生命力;但是,耶穌所帶來的「舊的」救恩訊息,則永遠長存。

 【綜合反省之二】

耶穌基督是唯一真正的導師,祂的教導以及在祂的宣講中所開始的天國,必須繼續宣講傳揚下去。福音作者們書寫福音,一方面傳遞耶穌宣講的天國,另一方面,也同時在信仰光照下詮釋並運用耶穌的教導,協助信仰團體按照福音生活,促使天國早日實現。

top



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一九五八年

我好像年邁的古聖雅格,正踏上前往埃及的最後旅程。我仍念念不忘福音傳播和聖教藝術的神聖工作。

聖本篤對蠻族的歸主有其卓越貢獻。因而促使西方的天主教會欣欣向榮。今日的遠東正與基督相遇,在十億人口中卻只有七百萬人歸主──這也要歸功於傳教士的犧牲和辛勞。我深深覺得,本篤會應在遠東發揮其福傳的活力,尤其他們那積極培植本籍神職接棒的優良傳統,必會受到東方人的歡迎──他們早已厭棄了宗教的殖民主義。我相信,本篤會在遠東,不論是招收會士,或展開傳教工作,定能像過去在歐洲那樣大展鴻圖。他們已開始在中國、日本、印度和非洲展開工作,遠東的人民正向他們招手和期待。(編者按:此文寫後不久,剛公入院開刀。康復中,教宗出缺)

可敬馬塞拉樞機閣下(教宗出缺時之臨時元首)

基於我嚴重的健康原因,不能參加諸位可敬全體樞機的選舉教宗會議。我因職責所在,對新教宗人選,願在此表達我虛心而虔誠的意願。

至聖不朽的教宗碧岳十二世,擔任教宗期間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是促成樞機團更具國際化特徵──由各民族中挑選樞機,足以顯示敎會的至公性和普及性。……

從法理和事實可以看出(編者按:當時在五十三位樞機中,義大利籍只有十七人) ,根據教會之特性,自然應選一位非義大利籍的教宗。我不只一次說過,外人曾批評我天主教太過義大利化。

另一重點是:天主教會本身應是傳教的教會。但兩千年來,教友僅五億之譜,只佔人口總和的少數──每五個嬰兒誕生,就有四人不在教會内。因此,教會福傳的使命,昭然若揭。印度外交家巴尼卡爾(Banikkar)說:「公教在遠東之所以受挫,是因為傳的是「宗教殖民主義」,而非「本籍聖統」。近年來,數位教宗在「夫至大」「教會事務和「傳播福音」等通諭裡,無不大聲疾呼,要求傳教策略的更新。

我願在此推薦一位符合我們需要的適當人選──雅靜安樞機(Agagianian) ,他曾受過完全的羅馬化教育,在這方面不亞於其他任何樞機。他是標準的傳教士,無論在理論上或經驗上,可說不作第二人想。他也通曉各種語言,待人和藹,受人尊敬,年齡正值精力充沛之期,他的國籍也不會引起政治上的猜疑。他更是東西方教會合一的關鍵性人物,因此,眼光遠大的前教宗碧岳十二世曾特意栽培他。(圖見236頁

我為此願意推薦雅靜安樞機擔任下任教宗人選。但諸位樞機若有更佳意見,我自然不會堅持我的淺見。

剛恒毅樞機  手書

一九五八年十年十二日

編者按剛樞機推薦的雅靜安樞機雖未當選教宗,但他的兩項革命性的主張陸續實現好友若望二十三世可說是一位傳教的教宗,而若望保祿二世乃波蘭人──義大利籍之教宗。)

236頁圖


余俯伏主前,賴其無限仁慈,承悔一切罪愆與疏怠。懇求罪人之托,慈母瑪利亞為余代禱。天主賞余豐厚恩寵,余鮮功寡德,未能一一承受善用,殊引疚自愧,誠惶誠恐。宗座暨諸位樞機及各地教長對余之友愛寬懷,使余感激萬分,特此致謝。余向諸位親朋好友暨本教區聖職同仁等祝以最後安好。余深懷念公高底亞阿奎來亞之教友,及傳教區之諸位傳教士,尤其關切斐烏梅教區與中國之友人,以及吾素鍾愛之主徒會士,囑爾等謹守特殊標誌熱愛聖體和效忠聖座。余對人無怨無仇,如無意中得罪於人,特求寬恕,若有所干犯我者,余一一原諒。余茲死於至一至聖至公及自宗徒傳下之敎會中,生命為余,猶如晚夢,晚夢一過,即將度永福之長生。

   樞機主教剛恒毅

一九五八年三月十日於羅馬

剛樞機於一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寫妥遺囑;同年九月二十四日在羅馬接受攝護腺手術,情況良好;而教宗碧岳十二世於同年十月九日因病逝世。康復中的剛公原擬參加教宗選舉,豈料肺部血管閉塞而病情逆轉,自知不久於人世,於十月十二日勉强親手寫下最後一封字體潦草的信箋,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對教會之殷切關懷。

剛公於十月十七日晚安息主懷,首位向遺體致哀的樞機就是好友龍嘉禮──不久即當選教宗的若望二十三世。于斌總主教、羅光和杜寶晉蒙席,以及包括兩位主徒會士在内的留義中國神職人員,都相繼趕到靈堂陪靈、誦經,並接待弔唁的各界人士。葬禮於選舉前一天──十月二十一日舉行,共有三十九位樞機參禮,可謂備極哀榮(圖見242頁我國于斌樞機之葬禮亦有雷同之處,莫非是天佑中華之象徵編者識靈柩運回故里,安葬在剛公自己設計的家族墓園内,門口豎立兩座主徒會由台灣運去的墓碑。公高底亞座堂也為他建立了紀念碑,標明他一生的四大歷程本堂司鐸、駐華代表、藝術家、教廷樞機。(圖見244頁

242頁圖

244頁圖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