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功德及煉獄 眾靈升天堂
當愛爾第約修士臥病垂危的時候,多明我修會中有一位修士也在病重垂危。這位修士的摯友見他不久於人世,遂要求他說:「敬愛的兄弟,若是天主允許的話,我希望你死後回來,將你的處境告訴我知道。」那位病重的修士答應說:「好,要是天主允許,我一定回來向你報告。」後來,愛爾第約修士去世了,那位多明我會的修士在同一日也去了世。
那位修士去世後不久,便顯現給他的摯友,向他報告道:「天主的聖意許我依約來見你。」他的摯友問他在死後的情形怎麼樣?他答道:「我現在很好,因為在我去世後不久,有一位方濟各會的修士,名叫愛爾第約的,也去了世。但愛爾第約是個聖修士,功德非常圓滿;天主為光榮他,為顯揚他的功德,賞賜他一個特權,讓他將當時在煉獄的一總的靈魂,一起領到天堂裡去。當時我也在煉獄受苦,所以也沾了愛爾第約聖修士的大光。現在已升天享福了。」那顯現者說畢,便斂形而去。
但是那位死者的摯友聽了這些話以後,不知為何,卻保密起來,不曾向任何人說過。及至他臨終的時候,心裡覺得很不平安,生怕天主爲了他不把方濟各會的聖修士──愛爾第約的聖德、功勞和光榮宣揚的緣故,處罰他的靈魂。於是,他便託人請到了十位方濟各會的修士,同時也叫齊了該院的多明我會的修士,將他在那次顯現中所聞知的事情,當眾公佈了出來。後來,兩會的會士們,根據這個報告,經過詳細的調查,證明那位修士所報告的情節屬實無誤,尤其是關於愛爾第約聖修士,和那位多明我會修士的死亡日期,在檔案室的死亡錄中,都明白地記載著同一的年月日。
另有一位與愛爾第約同會同時的修士,當愛爾第約去世後的一刹那,在神視中看到無數的煉獄靈魂,都跟著愛爾第約的聖靈魂,美麗榮耀地飛升到天國裡去了。
第六章 守齋困雪地 主遣送炭人
有一次,愛爾第約到羅馬城,寄居於紅衣主教府。封齋月將屆的時候,他覺得必須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度聖月,便求紅衣主教說:「至敬愛的主教,求你允許我和我的同伴,找一個清靜無人的地方度封齋月。」主教挽留道:「親愛的修士,你要到那裡去呢?你不知道,這一帶地區正遭饑饉年荒,你在外邊是不能維持生活的;所以,我想你還是留在這裡的好。在這裡,凡你所需要一切,為天主的緣故,我都要特別照顧你不好嗎?」但他謝絕了主教的這番盛意。
他和他的同伴離開羅馬城,爬上一座曾經作過堡壘的高山頂。正好在那裡有一座被棄的聖老楞佐小聖堂。他們就在堂內住下,專務祈禱默想等神工。因為山區人家不認識他們,所以都不去注意,也不給他們施捨物,而且,那時適值嚴冬,無情的大雪,一連數月,紛紛下降。他們既缺衣,又少糧,真是受到了極大的困窘。
因為雪地冰山,行無路徑,出不得門,也來不了人;他們在那裡凍餓了三日之久。愛爾第約修士在那種既不能找工作,又無法沿門乞食的絕境中,向他的同伴說:「親愛的兄弟,現在我們向天主高聲呼援吧!記得過去也有幾位遭遇危難的修士,曾向天主呼援而得到了祂的上智賜救。現在我們處在這種絕境中,若向天主求助,祂是我們的天父,祂絕對不會充耳不聞的。」於是他們二人便全心、全靈、全力地向天主哀號,求祂解救他們於飢餓的困境中。果然,上天不負有心人。天主見他們的信、望、愛三德和眞樸的精神,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又知他們之所以甘冒困厄而上到荒山,是爲敬愛祂的緣故,便運用祂的仁慈與上智,要解救他們的急難。
那時正有一個農夫開窗眺望,看到山頂聖老楞佐聖堂時,自言自語地說:「也許在那座聖堂中,有熱心的人在祈禱作補贖,但因紛紛大雪,衣食兩缺,很可能有餓斃的危險。」在那農夫說這話的同時,天主聖神感動他的心,於是他又堅決說道:「我一定要去,看看是否真的有人困在那裡。」說畢,他便帶了幾個麵包和一瓶葡萄酒便出門踏雪而去。
那農夫千辛萬險地上得山頂,進聖堂一看,果然有兩個熱心的人──愛爾第約和他的同伴修士,在聖堂中非常熱誠地祈禱。他們兩個已骨瘦如柴,飢餓的面色顯示著死相多於活相。那人一見,感到無限的同情;遂將自己帶去的麵包和酒送給他們吃喝。敘談了一會,便告辭下山,將所見所聞的真情告知鄰里,請他們為愛天主的緣故,伸出同情的手臂,共襄善舉。於是,有許多人家響應了他的呼籲,輪流上山供給兩位修士飲食、柴炭和所需之物,直至封齋月期滿而止。
兩位修士非常感激地吃喝之後,愛爾第約對他的同伴說:「親愛的兄弟,我們剛一開始懇求天主,天主便俯聽了我們的禱聲,遣人來解救我們於倒懸,所以我們應該感謝讚美祂,並求祂降福我們的恩人和一總的教友。」因著愛爾第約修士的特別熱心和祈禱,天主給了他許多殊恩異寵,使許多人被他德表感召,棄俗修道了;還有無數的人,因為聖召條件不足、不能共度修士生活的,都在他們的家中作了相稱的補贖,洗淨了他們的罪業,鋪平了他們得救的永生大道。
第五章 勞力去謀食 甘心來濟貧
愛爾第約修士在羅馬城中一個會院寄居的時候,仍保持著他進會以後的一貫精神──以自己的體力換取自己的日用糧。那時,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輕易不變的日程表,就是,一早起身,先聚精會神地舉行或參與彌撒聖祭;彌撒畢,徒步前往八公里外的山林中,拾取乾枝斷樹,肩返城內,賣給人家,替自己和同院修士換取麵包及其他必需品。
有一次,他荷著一捆木材,和一位太太議定了代價,便送到她家。之後,那太太發覺他是一位方濟各會的修士,自動地將代價增高了一倍;可是他怎也不肯接受,說:「太太,謝謝你的好心,但我不能接受超出議定的代價,因為我不願意被貪婪的情慾戰勝我。」結果,他不但未接受超過議定的代價,而且只收取了定價的一半,便抽身走了。從那以後,那位太太尊敬他的心不知增高了幾多倍。
愛爾第約修士對於任何工作,只要是正當的,都肯去做。例如替人家收獲橄欖、葡萄等工作。一天,有一個人到苦力市場上僱人替他上樹打核桃,和一個苦力議定了工價;但後來那個苦力嫌路太遠,反悔不去。之後,那人又和另一個苦力講了工價,但那苦力說樹太高,不易爬上去,也反悔不去了。愛爾第約見他們都不肯去,便毛遂自薦,對那人說:「朋友,若是你肯給我分一部分核桃當作工價,我願意替你工作。」當下議定了工價,他便跟那人去了。走到樹下以後,他先劃了個十字聖號,很小心費力地爬上了樹,開始工作。打完核桃以後,那人依約分給他當工資的核桃很多,他必須脫下會衣,將袖口和領口用繩紮起來當作一個大布袋,裝滿了核桃荷回羅馬城。在城裡遇到許多窮人,他便為愛天主的緣故,把一日勞苦所得的代價,盡數分給了他們。
收割麥子的時候,愛爾第約修士也雜在窮人群中,到田間拾取遺棄的麥穗。有時人家為了敬意,將成捆的麥子贈送他,但他總是謝絕不受,說:「先生,我沒有倉房收藏這麼多的麥子啊!」並且他又為愛天主的緣故,將拾得的大部分麥子仍送給其他的窮人呢。
愛爾第約的原則雖然是以自己的勞力賺飯吃,但他總不全日爲人工作。他在工作的合約上,常要給自己保留念日課經和作默想的充足時間。
有一次,愛爾第約寄居在另一種修會的會院裡。一天,他替該院的修士到聖西斯督水泉汲水。當他提著滿桶水向回走的時候,忽然有個陌生人向他要水喝,他拒絕說:「先生,請原諒,因為我不應當提半桶水給修士們啊。」豈知那人竟因此腦羞成怒,破口便罵,給他加上了許多難以入耳的污言穢語。但愛爾第約並不申辯,反而覺得很對不起那人,心中怪不平安。及至回到會院,他立刻拿了個大罐,跑到水泉汲了一滿罐,追上那人說:「朋友,請別生氣,現在請你喝吧!剛才我拒絕了你的理由,因為我認為給那些聖修士們提回被人喝剩的水,實在有失尊敬;所以,請你千萬原諒!」那人想不到他竟會來這麼一套,當下被他那偉大的愛德和謙德之力所扭轉,深自悔恨,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從那天以後,那人對愛爾第約修士便非常敬重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