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洗煉、照耀與成全自身的默想
(四)結論
- 由此可知,人應如何通過洗煉、照耀及成全之路的默想而臻於聖經的智慧。我們所有默想的題目應當如同聖經的內容一樣,必須是上列一切。因為所有智慧者的默想,不是有關人的作為,便是有關天主的作為。關於人的作為應當思索者,是人做過的是什麼,及其應做的是什麼,以及什麼是人做事的動機。至論對天主的作為應予沉思者是:祂賜給人的是多大的恩惠;因為祂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人;祂曾赦免了人的無數罪過,並許給了人絕大的賞報。這一切都包括在造生、再造及顯揚人的工程內。此外,智慧者的默想亦應涉及上列兩種作為的主持者亦即人靈與天主如何互相結合為一。我們所有默想應當集中於這點,因為這點是一切知識與行動的宗旨,同時亦是真的智慧,亦即透過真正經驗而取得的智慧。
- 整個靈魂應當注意,而且竭盡全力,亦即集中其理智、判斷、良心及意志於這類默想。因為在這類默想中,理智以發問方式提出建議,判斷以定案方式提出界說,良心以作證方式提出結論,而意志則以抉擇方式解決問題。譬如:人如默想有關煉路的題目,理智應當發問:褻瀆天主聖願者應受怎樣的處分;判斷答說:應當下地獄或以痛悔之淚洗滌自己;良心便作證說:你便是此人,所以你應接受永罰,或應痛心懺悔;最後,意志作出抉擇說:為了逃避永罰,我自願接受補贖。在其它二路上,亦應照樣行事。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一章 洗煉、照耀與成全自身的默想
(三)成全之路及其三種工夫
- 最後應當涉及,何者是我們對智慧的火星應當有的作為。首先,這類火星應加以集中;其次,應予以點燃;最後應予以超絕化。為集中上述火星,必須征服我們愛受造物的情愫,必須將我們的愛由受造物方面收回的理由是:這種愛一無裨益;即使有所裨益,亦不提供營養;即使提供若干營養,但不能饜足人心。所以這種愛應全部加以擯棄。
- 其二,上述火星應予以點燃,意即將愛受造物的愛轉移至淨配身上。方法是:默思愛淨配的愛,本身如何滿足人心所有需求;默思愛淨配的愛如何使天朝聖神洋溢著一切美善;默思這愛如何使最值得願望的淨配與我們相偕不離。這是用以點燃智慧的火星的方法。
- 其三,上述火星又應予以超絕化;意思是說,應當認定:我們的淨配凌駕於所有感官、想像及理智之上。首先,人要對自己說,他所愛的淨配不是可以感覺到、看得到、聽得到、嗅得到、嚐得到、摸得到的,因而祂是超絕感官然而又是絕對可以願望的。其次,要想祂不是可以想像的,因為祂不為任何界限所局囿,祂不是以形像可以設想的,亦不是以數字可以計算的,亦不是以範圍可以限定的,同時,祂又是永久不變的,因而祂是超絕想像的,卻仍然是絕對可以願望的。其三,要想祂是不可以理解的,因為祂不是可以證實和界說的,亦不是可以意料、估價和探究的,因而祂是超絕理智的,不過,祂仍然絕對是可以願望的。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一章 洗煉、照耀與成全自身的默想
- 首先對默想應有所說明。須知,在我們內有三種用以行走於上述三路的因素,即良心的芒刺、理性的光線和智慧的火星。你有意洗煉自身嗎?要留神良心的芒刺;你有意獲得照耀嗎?要留神理性的光線;你有意取得成全嗎?要留神智慧的火星。這是狄阿尼削向其友人弟茂德所提的建議。他勸告弟茂德說:「你要注意光線云云」。
(一)煉路及其三種工夫
- 關於良心的芒刺,應勤行三種工夫。首先要激發良心的芒刺;其次要使良心的芒刺尖銳化;其三要匡正良心的芒刺。為激發良心的芒刺,要記起罪惡;為使良心的芒刺尖銳化,要留意自己;為匡正良心的芒刺,要多行善事。
- 關於記起罪惡,應對自己的許多疏忽、貪慾及惡意自訟自承;因為我們所犯的一切罪過和招致的所有禍惡,幾乎都造端於此三者。
對於疏忽應深切反省者是:是否疏於看守心門,疏於善用時間,和是否持有正確意向;因為勤加看守心門,善用時間並在一切工行上持有正確意向,是應以萬分的奮勉來執行的。
其次,應反省自己是否疏於祈禱、閱讀及為善;因為凡志在結出及時的成果者,必須十分勤勉地履行此三者,三者缺一不可。
其三,應回思自己是否疏於悔改,疏於對抗誘惑,疏於進修;因為為能進入所許的福地,必須全力慟哭己罪,抗拒惡魔的誘惑,並日進於德。
- 關於貪慾,應當反省,是否在自己內活躍著貪快樂、好新奇及圖虛榮三種萬惡之根。首先,人如貪圖甘美、柔軟及肉情的快感,意即人如追求甘美的飲食、舒適的衣著及不潔的享樂,則在這人內一定活躍著貪快樂的惡情。不獨同意這種貪慾是可指摘的,而且一開始便應予以唾棄。
其次,應加反省,是否好新奇的貪慾現在或過去活躍於自己內。人如樂於知道隱密之事,人如樂於觀看美麗的人、物和擁有寶貴的物事,他便有著好新奇的貪慾。這些都是極端應受譴責的貪婪及好奇的惡習。
其三,是虛榮。人如喜愛受到擁戴、稱揚及尊榮,則圖虛榮的貪慾便活躍於他內。這一切無非空虛,並令人自負。人應走避之猶如女色。對這點人應受到良心的譴責。
- 應對惡意嚴加自省者,是現在或以往是否懷有忿怒、嫉妒和不快。此三者使人蠻橫粗暴。首先是忿怒;它可能發作於心靈、姿勢和言語上,亦可能發作於面貌及聲音上,或者發作於情感、談吐及舉止上。
其次是嫉妒。這惡習使人在他人順利時感到悲哀,在他人遭到逆境時感到愉快,在他人遇有急難時漠不關心。
其三是不快。這是疑忌、辱罵及詆譭他人的惡根。這類惡意應極加以憎恨。 ── 上述各包括三個項目的三種反省,激發良心的芒刺,並使人痛心懺悔。
- 看了人應怎樣反省己罪與激發良心的芒刺後,現在要說明人應怎樣留意自己,俾使良心的芒刺尖銳化。人對自己應留意三者:死期的接近、苦架的鮮血及法官的威容。此三者使良心的芒刺尖銳化。首先,人如想到死期的不定;死亡的無可倖免及不可挽回,良心的芒刺便要尖銳化。人如勤於注視死期,則將勤勉工作,以便趁有時間時,洗煉自身於一切疏忽、貪慾及惡意。人既不保險自己是否有明天,誰敢存留於罪惡中?
其次,人如想到苦架的鮮血是為激動、洗滌並軟化人心而流出者,或為洗淨人的污點、為起死回生、為使枯竭變成肥沃而流出者,則其良心的芒刺自然尖銳化。人如想到自己曾為如此寶貴的鮮血所沐浴,怎能愚笨到讓疏忽、貪慾或惡意為王於自己內?
其三,人如想到法官的威容不能舛錯、無可挽回及無可逃避者,則其良心的芒刺定趨尖銳化。誰亦不能瞞過祂的上智,歪曲祂的正義,逃掉祂的報復。既然善無不賞,惡無不罰,誰想到這點而不英勇對抗一切邪惡?
- 現在要看看應怎樣多行善事,以匡正良心的芒刺。為匡正良心的芒刺,應先考慮三種善事:即克服疏忽的勤勉、克服貪慾的刻苦、和克服惡意的溫良。有此三者,便出現良好而正直的良心;先知所說:「人啊,已通知了你什麼是善,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就是要你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六8)便涉及此三者。同時,主在路加福音上所說:「要把你們的腰束起」亦涉及此三者。
- 首先應著手於勤勉,因為勤勉替其它善行舖路。可以這樣描繪之,勤勉是心神用以克服一切疏忽的一種力量,並使人專心致志和滿懷信心地做好天主的一切事工。這點替下列其他善行開路。
繼而是刻苦。刻苦是心神的一種嚴肅態度,它約束所有貪慾並使人慣於使用貧窮、粗糙及卑賤的物品。
最後是溫良。這情操清除一切惡意,並使人慈愛、容忍和享有內心的愉快。到這裏,洗煉自己的默想神工已告結束。凡是清潔的良心便自然愉快和喜樂。誰有意洗煉自己,便應留意有關良心芒刺的上述種種。為實行上述默想工夫,可以由上述任何題目開始,並由一題目轉移至另一題目;同時又應鍥而不捨,直至體驗到安寧與平靜。因為安寧與平靜是精神愉快的泉源。而人心愉快時,才樂於向上。總之,煉路是由良心的芒刺開始而結束於精神的愉快;執行於痛苦中而完成於聖愛內。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一章 洗煉、照耀與成全自身的默想
(二)明路及其三種工夫
- 煉路之後便是明路。在這路上,人應依循下列程序操練自己,以取得理性的光線。這光線先應延伸至已赦的罪過,繼應擴展至已得的恩寵,然後反射於許下的賞報。人如著實想到天主寬赦了我們如此眾多及深重的罪惡,為了這些罪惡我們原應受到偌大的懲罰並失卻偌大的美善,則理性的光線便延伸至已赦的罪過。這點由上述種種業已昭然若揭。此外,又應設想者是:假使天主許可的話,我可能陷於更大的過惡中。人如對這些勤加思索,則我們的黑暗便要得到照耀。而與這照耀緊相連接者是知恩報愛;否則,便不是來自上天的照耀。因為來自上天的光線不能沒有熱能。因此我們應感謝天主,因為祂寬赦了我們由於情勢危急或由於懦弱無力及惡意所能犯或眞犯了的罪。
- 其次,我們試想,理性的光線怎樣擴展至已得的寵恩。這類寵恩有三種:某些屬於本性的成全,某些屬於聖寵神佑,另一些則屬於豐厚的特寵。屬於本性的成全者,是在肉體方面天主所賞的肢體完整、體格健全、高貴性別,在五官方面天主賜予的視覺明朗、聽覺敏銳、談吐清晰,在靈魂方面天主給予的智力清爽、判斷正確及健全的心志。
- 屬於聖寵神佑者,第一是聖洗,這恩寵消除罪惡,恢復聖潔,並加賜堪得接受常生的義德。第二是告解聖事;這恩寵非常適時,既能加強意志又能增進虔敬之德。第三是榮為司鐸之恩;這恩寵使你成為聖道的宣講者,成為告解及聖體聖事的施行者;在這類職務上或多或少都運用「生命之言」。
- 至於所謂豐厚的特寵,首先是天主竟將一切賜予我們;祂賜予低於我們的種種來替我們服務,祂將與我們同等的種種賜予我們為幫助我們立功修德,又賜予高於我們的種種來作我們的庇護。其次,祂曾透過降生成人的奧蹟,將自己的聖子賜予我們作長兄與朋友;透過苦難的奧蹟,將同一聖子賜予我們作贖價;又透過聖體的奧蹟,將聖子賜予我們作食糧。其三,祂賜予我們聖神作為悅納我們的信號,作為接受我們為其義子的殊寵,作為與我們訂婚的鑽戒,因為祂使我們的靈魂眞的變成祂的女友、千金和淨配。這一切都是奇偉到不可探測的程度者。靈魂如默想這一切,焉能不大大感謝天主呢?
- 最後,我們還須看看理性的光線如何藉著默想神工而反射於許下的賞報上,俾使我們因了默想這賞報而趨赴一切美善的泉源。要留神反覆思索,不能虛言的天主曾承許給信、望、愛祂的人,要替他們消除一切禍惡,要使他們加入諸聖的行列,並要在祂自己內滿足他們所有願望;而祂則是一切美善的泉源與終結,是超越一切要求、一切願望、一切估價的萬萬美善。如果我們為了祂自己而熱愛,並追求祂於萬有之上,則祂要認定我們堪得承受這萬萬美善。所以我們要以全副願望、情感及善意歸向祂。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