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五)結論
- 茲為使你對上述種種一目了然起見,特為總結如下:人如有意抵達成德,必須藉著默想留意於激發、尖銳化並匡正良心的芒刺;留意於延伸、擴大並投射理性的光線,然後再集中,點燃和超絕化智慧的火星。
又須藉著祈禱,先以痛苦、羞澀及恐懼之情慟哭自己的不幸。痛苦是為了罪惡造成的損失,羞澀是為了罪惡帶來的恥辱,恐懼則為了罪惡招致的危害。其次,應依仗聖神賜予的熱切願望,依仗被釘的基督所恩賜的信賴和來自諸聖轉達的助佑,求取天主的仁慈。其三,應依仗呈獻敬禮、感激及恩愛來欽崇天主。先須驚奇天主的屬性就如大前提,繼而想到我們自己的渺小就如小前提,最後是充分對天主表示欽崇就如結論。人如專心並不斷如此行事,則將前進於愛德六階段,而終能臻於主基督留贈宗徒們的完全的寧静,豐厚的和平及安息的終點。因此保祿宗徒每次致候他人時,常以聖寵及和平祝望他們。聖寵原是和平的原始,而和平則是聖寵的完遂。他致候弟茂德時,則將仁慈置諸聖寵及和平之間,因為仁慈是它們二者的泉源。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四)愛天主的六個階段
- 所以,人如有意了解怎樣增進於愛天主,應當知道為達到成全境界,必須經由六個階段逐漸而順序地邁進。首一階段是嚐到天主的甘美,意即人要學習著「體驗天主是何等的和藹慈善」(詠三四9)。實現這目的的方案是一心專務默想。因為聖詠說:「思想的剩餘為你舉行慶節」(詠七五11)。所謂慶節是指由默想天主聖愛而在人心內產生的甘美。
次一階段是渴求。人靈如慣於嚐到上述甘美,則將感到如此的饑渴,使到非完全佔有其所愛者,無從得到滿足。由於這點在現世不可能兌現。因為現世距離來生甚遠,故靈魂不斷為之出神,並因這聖愛而神魂超拔。於是便以聖約伯的話喊說:「我的心靈寧願窒息,寧死不願受此痛苦」(約七15),因為「我的靈魂渴念天主,就如牝鹿渴慕溪水」(詠四二2)。
- 第三階段是饜足。這點來自上述渴求。由於人靈殷切期望天主並飛翔於上界,故下界的一切在她都一變而可厭的;因此她好似饜足到除其所愛者外不可能得到其它滿足,就像酒醉飯飽的人無法再事進食;否則,不唯得不到飲食的樂趣,反而感到噁心。在這階段上的靈魂對地上的一切亦有類似情形。
第四階段是陶醉。陶醉來自饜足。人靈如此熱愛天主,使到她不僅厭棄此世的安慰,而且以苦為樂乃至尋求吃苦,並如宗徒們似的,在為了其所愛者而忍苦受辱及被鞭笞時,感到幸福。就如醉酒的人剝光衣服而毫不害羞,受到創傷而不覺痛苦;在這階段上的靈魂,其情形亦與此類似。
- 第五階段是安全。這因素來自陶醉。由於人靈自覺如此熱愛天主,使到她甘願為天主而接受任何苦辱,故「怕懼」二字為她已不復存在。同時她又絕對依恃天主的神佑,全不自以為能離開天主。保祿宗徒曾抵達此階段,他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 我深信,無論是死亡是生命 … 都不能使我們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內的天主的愛相隔絕」(羅八35、39)。
第六階段是真正及充分的安寧。在這階段上的靈魂感到無比的和平與寧靜。在某種程度內,她完全處於緘默及睡眠狀態中,就如置身於諾厄的方舟內,毫不受到煩擾。如果心靈全不為貪慾的芒刺所困擾,亦不為怕情的針尖所刺痛,則有誰能使她不安?這樣的心靈已臻於和平睡眠的境界。這是真正撒羅滿的休憩之所,因為「他的地方有和平」(詠七五3)。因此將愛天主六階段比作撒羅滿座前的六臺階,是極其相宜的。所以雅歌說:「他以紫紅覆蓋了臺階,並以愛德覆蓋了中央」(歌三10)。因為除透過愛德外,不可能抵達這樣的安寧。有了愛德,人便很易於完成屬於成全的一切;工作亦好,吃苦亦好,生活亦好,死去亦好。所以,我們要努力上進於愛德,它使我們獲致一切美善。但願永生永王者恩賜我們如此行事!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二)求取仁慈的三種工夫
- 為求取仁慈及任何其它神恩,應具備深切的願望,亦即來自聖神的願望:祂以無可言喻的歎息代我們轉求(羅八26)。應具備來自基督的信賴;祂曾為我們受死。又應具備勤勉祈求助佑的精神;而助佑則求之於天朝聖神及地上善人。願望來自聖神,因為我們從永遠藉著祂由聖父在聖子內而被預定,藉著祂而重生於聖洗聖事,又藉著祂而被集合於教會內。信賴來自基督,祂在此世時,曾為我們犧牲自身於苦架,祂在上天榮福中,又為我們在天父前轉求,並由教會因聖事而奉獻我們於天主。至論第三者則來自諸聖的相通,或說,我們祈求的助佑,來自護守我們的天使及天朝聖神的代求;以及正在作戰的義人們的功績。如果三者具全,則能有效求得天主的仁慈。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三)欽崇天主的三種工夫
- 欽崇天主以及呈獻天主任何敬禮需要三者:一、為求得天主的神恩,我們的心神應當鞠躬致敬並匍匐朝拜。二、應當開拓並擴大感激的善情。三、應當高舉自己並與天主晤談。這晤談是天主聖神在雅歌內所訓示的淨配與淨配的晤談。如果這晤談進行的正確無誤,則靈魂將體驗到奇美之至的歡騰雀躍,使到她出神地喊說:「我們在這裡真好!」我們的祈禱應滯留在這階段,並不得中止,直到「進入可奇帳幕(所在的)地方,到天主聖殿內,那裏有赴婚筵者的歡躍之聲」(詠四二5)。
- 為使你鞠躬致敬,必須驚奇天主的無限偉大並看到你的渺小;為使你開放於知恩的善情,必須注意天主的慈善及你的卑微;為高舉你自己而歡欣地與天主會晤,必須回憶天主的聖愛並想到你的冷漠;俾使你在兩極端的相形之下,臻於出神的境界。
- 須知我們應當以三種方式向天主致敬:一應敬禮天主如父親,因為我們是天主所造生、所再造並教養。二應敬禮天主如主宰,因為是祂由敵人手中救出我們,由地獄中贖回我們,是祂導引我們於主的葡萄園中。三應敬禮天主如法官,因為我們是在祂面前受到控告和為祂所判罪,並在祂面前自認有罪。控告我們者是良心的呼聲,判決我們者是我們生活的明顯事實,使我們自認有罪者是天主上智的目光。故此,我們理應接受不利的定讞。首種敬禮固應嚴肅,次種敬禮更應嚴肅,而第三種敬禮則應極其嚴肅。首種敬禮的表現是鞠躬,次種敬禮的表現是屈膝,第三種敬禮的表現則是匍匐。我們以首種敬禮表示屈服,以次種敬禮自我貶抑,以第三種敬禮自我厭棄。在首種敬禮中我們自視微小,在次種敬禮中則自視微賤之至,而在第三種敬禮中則自視如烏有。
- 我們應當奉獻天主的感恩之情亦分三等:深切的、更深的和最深的。看到我們的不配時,我們對天主的感恩之情自應深切,想到天主寵恩的偉大時,我們的感恩之情應更加深切;而想到天主的無窮仁愛時,我們的感恩之情應十分深切。或者為了天主所賞的恩惠,我們的感激自應深切,而為了天主赦免了我們的罪債,則應倍加深切,但為了天主預許的賞報,則應極端深切。亦可以這樣做:為了本性的恩惠我們應當感激,而為了聖寵的恩惠則尤其應感激,但為了優厚的特寵則應極其感激。因了第一種感激心胸為之擴大,因了第二種感激心胸為之開放,因了第三種感激心胸為之傾注;就如哀歌第二章所說:「傾注你的心像傾注水似的」(哀二19)。
- 我們應當以三種方式奉獻恩愛之情與天主。首先,人人要以「唯有天主是我的喜樂」而喜樂。其次,要以「我只求中悅天主」而喜樂。其三,要以「他人亦有分於上述喜樂」而喜樂。甲種喜樂誠然高貴;而乙種則尤其高貴,但丙種喜樂則十分高貴。甲種喜樂出自無條件的愛,乙種則出自應分有的愛,而丙種則是兩種的混合。因了甲種喜樂,世界對人是被釘於十字架上的;因了乙種喜樂,人對世界是被釘於十字架上的;但因了丙種喜樂,則人是為了世界而被釘於十字架上的,使到人為使世界中悅天主而甘願捨生致命。而這正是成全的愛德;人如尚未抵達此階段,則不得自以為是成全者。人如不唯甘願而且十分希望為近人的得救而捨命;就如保祿宗徒所說:「我甘心情願為你們的靈魂付出一切,並將我自己完全耗盡」(格後十二15),此時,人才算獲致了上述成全。但除非先在愛天主方面抵達成全境界,則在愛人方面決不能臻於成全;因為我們原是為了愛天主而愛近人的,同時,近人原是為了他們與天主的關係才是可愛的。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
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 在討論怎樣靠了閱讀及默想而抵達真正智慧之後,現在應說明怎樣靠了祈禱而獲致真正智慧。須知:祈禱有三階段或部分:一是慟哭自己的不幸,二是求得天主的仁慈,三是欽崇天主。除非慟哭並陳述我們的不幸與貧乏,則不可能使天主的仁慈恩賜聖寵;除非我們取得天主的聖寵,便無從奉獻天主以欽崇的敬禮。所有祈禱皆應具備此三者,三者缺一,則不足以完全達到目標。故此三者應緊相連接。
(一)慟哭不幸的三種工夫
- 慟哭任何不幸,如慟哭犯了的罪惡、失掉的聖寵及延後的光榮,常應具備痛苦、羞澀及恐懼三者。痛苦是為了禍惡及不利,羞澀是為了恥辱及有失正直,恐懼是為了罪辜及危害。痛苦出自緬懷既往;因為未曾執行義德所要求的種種,反而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一切,並丟掉無功而取得的生命。羞澀出自注視目前;因為看到自己昔者非常高貴和接近天主,而今則異常墮落和遠離天主,昔者美麗非凡而今則醜惡難堪,昔者自由自在而今則為奴為婢。恐懼出自懸想未來;因為「他的步履走向死亡」(箴五5),他將遭到公義而不可倖免的審判,而其行將取得者,則是永死的工資。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