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神戶市中心的聖經之屋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協會,也是日本罕見的不分教派之基督徒共融中心;由天主教大阪教區池長潤總主教擔任理事長,常務理事與理事 等專員則來自各個不同教派的主教、牧師、及信友。成員的屬性之廣有點像迷你版的泰澤團體,後者以歌聲奉獻祈禱,前者則致力於推廣讀經。
二十世紀初期,神戶聖經之屋原是西日本讀經普及運動的中心,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關閉;一直到2003年4月,才在眾人長久的祈禱與努力下重新起步,直至今日。
聖經之屋的正門玄關
所謂的「聖書リレー朗読会」,則是神戶聖經之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活動。在為期九天的活動期間內,徵求約五百名左右的「自願朗讀者」。花一百個鐘頭的時間,接連著將整本聖經從舊約創世紀的第一個字,一直讀到新約默示錄的最後一個字。
「自願朗讀者」不分堂區不分教派、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國籍出身、甚至包括用手指觸摸點字聖經的盲人朋友、以及以手代口的「手語朗讀者」……。只要是能夠誦讀日文聖經的人,全都歡迎報名參加。
聖經接力的場所在聖經之屋的小聖堂,除了工作人員和管理時間的專人外,就是即將朗讀者、朗讀者、已經朗讀者、前來聆聽的朋友,以及滿室大大小小的聖經。
展示櫥窗中,靜靜躺著許多一百多歲的老聖經
我和聖母軍的夥伴們每人負責十分鐘。由於每人朗讀的速度不同,主辦單位也無從預估及告知參加者負責的經文所在,因此沒辦法事先練習準備。
我們提早三十分鐘到,想在開始前有充分的時間「進入狀況」。輪到我們時剛好是路加福音,對我而言不啻是個「好消息」。因為相較於其他經文,福音書的語氣寫法原本就順暢易讀,再加上內容較為熟悉,就算不是以母語朗讀也不至於太結巴。
然而,當我聆聽前幾位先生太太的朗讀時,也不知道他們是出於緊張還是原本的習慣,總之,將經文嚕嚕嚕地讀得飛快,簡直像在趕火車!叫第一次參加的我聽得膽戰心驚。
以「太初有道」開始的約翰福音(若望福音),聖經之屋珍藏的明治時期古老文體語譯本
我在心中暗暗思量:「不會吧!這該不會就是主辦單位要求的速度吧!」
同時,卻又想起參加手冊上記載的活動理念是,藉著「朗讀」與「聆聽」聖言,帶領參與者回到歷史中的初期教會。在那個識字率極低的年代,在理解中誦讀與帶著信賴的聆聽,是傳福音最原始也最直接的管道。
於是,我定下心來告訴自己:「朗讀會的宗旨在於『傳達』天主聖言,既非表演也不是趕進度。其實,就和彌撒中的讀經一樣,重點在於天主藉著我的口、我的聲音,將祂的話清楚明白地說出來。」
重點是什麼?是唸得快速流暢?還是忠實傳達?
因此,我依照自己的能力,在盡量小心不唸錯字的前提下,不疾不徐地誦讀了路加福音十八到十九章。
有趣的是,雖然手中拿的並非平常習慣閱讀的思高本中文聖經;眼中看的是日文,口中讀的也是日文,我卻絲毫不覺陌生。因為,那些經文是熟悉又可愛的「好朋友」!我知道故事的起承轉合,也明白哪裡需要斷句、哪裡需要停頓、哪裡則是不可忽略的「重點字」……。
在那一刻,我實在感謝天主允許我做的「準備」。
表面上看來,這次的聖經朗讀無從準備。因為不知道朗讀範圍,難以事先練習。然而,準備並不只於當下的練習,更包括平常的讀經。
倘若,我平時沒有養成讀經習慣,對於經文內容毫不認識;就算我有天賦異稟的語言能力,能精準地將陌生的文章逐字念出並毫無差錯,豈不只成了保祿口中的「發聲的鑼,發響的鈸」?
插圖摘自「方濟生平」
結束後,負責人黑田先生和另一位我不認識的太太分別前來握住我的手,很誠摯地說:「許小姐,妳讀得真好。大部分的人來到這裡,總是將經文唸得飛快。好像怕自己讀慢了,會影響到後面的進度一般。可是,我剛才坐在下面閉眼聆聽,卻感覺妳朗讀的聖言,每一字每一句都滲入心裡來了。」
朗讀聖言的機會來得突然,傳福音的時機也總是毫無預警。
感謝天主,藉著這次的經驗告訴我,與其毫無準頭地猜測「什麼時候?」「在哪裡?」「哪些內容?」,不如於每個此時此刻反省自己的信仰,並養成扎實穩固的讀經習慣。
是的,那才是真正的「準備」。
◇◇◇ 許書寧部落格http://shuninghsu.word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