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聖誕歌曲是來自彌撒中的讚美詩歌(hymns)、祈禱文式的歌詠(litanies)、以及聖歌(chants),這些都是古代信友團體讚美天主的拉丁文頌歌。但是,畢竟以拉丁文演唱,能唱的人不多,一般信眾也不一定聽得懂。
十三世紀,在亞西西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的引導下,發展出以方言寫成,且可以配合舞蹈的聖誕頌歌(carol),用來讚頌基督。唱聖誕頌歌及讚美詩歌遂成為令人喜悅的聖誕習俗。這種習俗,隨即由義大利傳至法國、德國,以至於英國。
最早以英語寫成的聖誕頌歌是由John Andelay神父於1426年寫成的,聖誕期間,神父帶領著威爾斯當地居民所組成的小合唱團團員,挨家挨戶的演唱報佳音,聖誕頌歌也因此快速的傳唱開來。
1642年,英皇查理一世被捕,以克倫威爾為首的新政府下令,禁止在聖誕節期間歌唱、跳舞。慶祝聖誕節成為了反宗教、支持保皇的證據,是要處以刑罰的。雖然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成功,人民也恢復歌唱的自由,但是,直到1856年在新英格蘭,聖誕節才成為合法的假日。
經過了幾世紀的演進,早期所流傳下來的聖誕頌歌雖然不多,但是至今仍一直被傳唱著,甚至翻譯成各種方言來演唱。如: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可至Youtube上觀賞)
讓我們也來談談有關聖誕節的神劇(oratorio),所謂神劇就是為獨唱、重唱、合唱、及管弦樂而寫的音樂作品,與歌劇相似,惟內容以宗教題材爲主,且沒有舞台動作表演。巴洛克時期德國有二位同年(1685年)出生的偉大的作曲家。一位是巴赫(J.S.Bach),他為後世留下許多精湛宏偉的宗教作品。除了多首清唱劇(cantata)以外,在1734年巴赫特別為聖誕節創作了包含6齣清唱劇的德文聖誕神劇。
另一位是韓德爾G.F.Handel。在他定居英國期間,曾寫作幾部神劇供音樂廳在四旬期間演出,因為這段日子劇院是禁演歌劇的。1741年他只花了24天完成了一部震古爍今的作品:彌賽亞Messiah,可以說是二百多年來,每年在聖誕節期間被演出次數最多的一部神劇。創作的當時,韓德爾不論精神上,經濟上都遭受嚴重的打擊,彌賽亞的寫作成了韓德爾潦倒生活中的靈修作品。其中一首Hallelujah深深感動了英皇喬治二世,讓他情不自禁的起立致敬,在場聽眾也隨著站立聆聽,這個習慣相沿迄今。韓德爾將宗教情懷和音樂溶合一體,彌賽亞的精神境界超越教會的教義,是一部非禮儀的聖歌!只是,根據彌賽亞在愛爾蘭都柏林的首演日期,1742年的4月13日,應該是在復活節慶典中使用的,並不是為聖誕節而創作的曲目。
近代作曲家們,是完全創作也好,借用傳統歌曲加以改編也行,創作出無數首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如:Joy to the world。(可至Youtube上觀賞)其歌詞來自聖詠第98篇,旋律則來自前文所提到的韓德爾。
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Joy to the world曲子的前面4個音Do si la sol,是不是和彌賽亞第15首Glory to God(可至Youtube上觀賞)、第31首Lift up Your Heads(可至Youtube上觀賞)開頭的旋律相同呢?
最後再談談耶誕歌曲(不宜稱為聖誕歌曲哦!)二十世紀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只為描繪冬天的美麗雪景,或為電影、電視配樂,甚至是只為了營造氣氛,表達對情人、親人的思念…等等因素,所創作的應景歌曲,反而將讚頌天主,宗教上的精神意義刻意淡化,聖誕意義薄弱,只能說是耶誕歌曲吧!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是,這些作曲家們大半是猶太裔。這類耶誕歌曲,非常流行,也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歡。如:White Christmas(可至Youtube上觀賞)、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可至Youtube上觀賞)。
聖誕節將近,不論是營蘊氣氛,是心靈沉澱,是和主耶穌交談,都用得上,為自己點播幾首喜歡的聖誕歌曲吧!
祝福大家!聖誕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