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堂左側有一階梯向下將人引入若翰誕生之山洞。它的圓頂仍只是毫無裝飾的岩石,牆壁及在祭台下方之拱壁則是大理石之浮雕,浮雕所表現的內容是這位曠野宣講 者的生平事蹟。祭台上的圖畫是畫在青銅上的油畫,出自1600年的馬德里畫派,表現出這座聖堂的主題,若翰洗者的誕生。有關這一切路加給我們生動的報導:
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她的鄰居和親戚聽說上主向她大施仁慈,都和她一同歡樂。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給這孩子行割損禮,並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 他匝加利亞。他的母親說:「不,要叫他若翰。」他們就向她說:「在妳親族中沒有叫這個名字的。」他們便給他的父親打手勢,看願意叫他什麼。他要了一塊小 板,寫道:「若翰是他的名字。」眾人都驚訝起來。匝加利亞的口和舌頭立時開了,遂開口讚美天主。於是,所有的鄰居都滿懷怕情;這一切事就傳遍了全猶大山 區,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存在心中,說:「這孩子將成為什麼人物啊?」因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他的父親匝加利亞充滿了聖神,遂預言說: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讚美,因祂眷顧救贖了自己的民族,
並在自己的僕人達味家中,為我們興起了大能的救主,
正如祂藉歷代諸聖先知的口所說過的,
拯救我們脫離敵人和仇恨我們者的手。
祂向我們的祖先施行仁慈,記憶起祂自己的神聖盟約,
就是祂向我們的祖宗亞巴郎所宣述的誓詞,
恩賜我們從敵人手中被救出以後,無恐無懼,
一生一世在祂的面前,以聖善和正義事奉祂。
至於你,小孩,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
因你要走在上主前面,為祂預備道路,
為祂的百姓認識救恩,以獲得他們罪惡的寬宥:
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
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並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和平的道路。」
(路一57-79)
由於西班牙王室對這個聖地有特別的偏愛,因此整個聖堂中有許多重要著名的畫,皆來自建堂時期(十七世紀)。在左方牆上是「在曠野中的若翰孩童」;主祭台左 方是「匝加利亞和天使」右方則是「孩童若翰」在右方小堂接著是「聖母拜訪麗莎」,在更衣室上方是「若翰被砍頭」,在更衣室中尚有不少貴重的收藏品展示。
人們於1895年在若翰堂前玄關下方,發現一個dreischiffige拜占廷時代的殉道者小堂。在美麗的馬賽克地板上有希臘文碑文,參訪者可以透過鐵窗看見這些字,其意義是
「你們應受問候(讚美),天主的殉道者」!
這裡可能是指在直角式的Apsis下方墓穴中所發現的殉道者之遺骸。但也可能是指大黑落德在白冷城附近區域大舉屠殺的嬰孩們,如此便可將此地的若翰傳統產生關連。
1941年方濟會考古學者Sylvester Saller在這座拜占庭小堂之右方,發現一座含有一個羅馬時代壓油槽(器)的小堂,而在殉道者小堂左方拜占廷時代修道院之牆下則發現一些建築物遺跡,甚至還找到一座維納斯態像。Saller也 在一個洞穴中找到一堆黑落德時代的瓦罐容器。這些證明此地和羅馬拜占廷歷史有關,因此可以推論在福音寫成時代,此地便有人居住。最近幾年,人們也開始在這 座大堂的庭院中圍牆上,加上各種不同語言的「匝加利亞讚主曲」。這首路加福音中的讚美詩,在教會傳統中,有著幾乎和聖母謝主曲一樣的地位,教會每天晨禱中 都誦念它。以色列的天主應該日日受讚美,因為祂在我們身上實現了對我們歷代祖先的恩許,因此教會歡樂地高舉自己的門楣歡迎基督,就如當年若翰為祂預備了道 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