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以色列、耶路撒冷;我將在熙雍得救恩(六)
邱建華
九、聖墓大殿-聖墓遊行
7/2:今晨6:00的彌撒,仍舊在聖誕大殿內的山洞馬槽小聖堂。這是第二次的彌撒,小耶穌在這個小山洞為我們誕生了。我今天的心情特別喜樂,因為林神父證道時說:耶穌本身就是禮物送給了我們,我們也應該把自己奉獻給耶穌,跟隨耶穌。聽到神父這樣的說,我的心忽然開了,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出洞前特別向歸東正教所有,祭台下方石板上一顆銀製的星親吻,(很多來此彌撒的人,都會跪下去親吻)。
早餐後去參觀聖母訪親堂,在耶路撒冷西邊,有個山城-艾殷卡陵,這兒有座紀念聖母訪問依撒伯爾所興建的聖堂,即「聖母訪親堂」。一進門就可以看見一尊很大的銅像-聖母往見依撒伯爾。聖堂是座兩層的建築物,上層正殿內四周牆上刻有「我靈魂頌揚上主」的拉丁詩句,地板以鑲嵌石所作成,整體感覺十分精緻美麗。最早在此地興建教堂的是十字軍。他們根據古文獻記載:認為依撒伯爾在此地避難、等待生產。當依撒伯爾躲避羅馬士兵時,年老的她已經沒有體力往前走,這時她向天求救。結果,一塊石頭自然分開了,她把嬰兒(若翰)放在這個隙縫裡;於是石頭關閉,直到士兵離開之後。這塊石頭今天在下層聖堂裡還可以看到。聖堂對面的圍牆上,嵌有各國文字「謝主曲」的大理石板,中文石版是取自吳經熊先生的譯文,由施安堂神父書寫而成。(上文的文獻記載:轉載自思高聖地介紹。)
在聖母訪親堂彌撒後,繼續前往「聖若翰洗者堂」。在這裡的聖堂祈禱後離開,往「雞鳴伯多祿堂」。為了要紀念當年伯多祿,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的事件,天主教聖母升天會的神父們於主曆1931年左右,在耶路撒冷舊城外西南方不遠處建築一座聖堂,命名為「伯多祿雞鳴堂」。有一個傳說認為這裡就是當年大司祭蓋法的家。結束參觀聖堂後,往教廷在耶路撒冷開設的飯店午餐,順便將行李移往舊城區內的飯店。
下午的行程,是前往舊城區的『西牆』(又名哭牆),因為我們已經住在耶路撒冷舊城區內,所以走路就可以到達。這裡是回教管轄的區域,這堵牆是兩千多年前猶太第二聖殿(Second Temple)唯一的遺跡,在西元70年羅馬人攻佔耶路撒冷後一併毀了第二聖殿,從此之後猶太人開始流亡生涯。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猶太人總是要在這面牆前哀悼喪國之痛。直到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贏得勝利之後,西牆(哭牆)終於在兩千年後重回猶太人的控制當中,而現在猶太人已經成功復國,所以就將哭牆改稱為西牆,因為該牆位於聖殿的西邊,現在從任何入口,進入西牆廣場都須經過嚴密的安檢。我們進入西牆參觀分男、女兩邊,男士要戴一頂小圓阿拉伯帽,林神父說:『進去不要待太久,廣場上都有軍人在此巡邏。』從西牆出來後,往前上方仰望,就是聖殿山,是舊城區一塊較大的區域。此處是聖殿區,另一處是聖墓區,而且都是由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同管理。現在聖殿山上已經沒有任何猶太人的遺跡,反倒是有兩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林神父也很感慨的說:『我們的會祖聖方濟帶領會士,前仆後繼在耶路撒冷守了800年,才守住天主教沒有完全在聖地失落 』,否則耶路撒冷!耶穌真正的故鄉,就只能是東正教、猶太教、回教的聖地了?看見這樣的景象,其實心中也是倍覺哀淒,終於明白林神父要我們讀完救恩歷史十四部書的原因了。
從聖殿區走路到聖墓區,不久我們從入口處進入聖墓大殿。目前這大殿由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東正教會、亞美尼亞禮天主教、Coptic教會、敘利亞禮天主教以及衣索匹亞禮天主教共同管理。一進門處,就有一塊是耶穌死後,卸下聖屍所躺的石板,每個人都會跪下親吻敬拜。大殿裡的每一教派有各自的祭壇及小堂,使用各自的儀式舉行禮儀。殿內的燈光有一些晦暗,因為有這麼多的教派聚集,所以看起來很雜亂。屬於東正教的裝飾設備最醒目,吊燈畫像琳瑯滿目,充滿了東方宗教的神秘色彩。林神父帶領大家先熟悉這裏的位置,耶穌的苦路第十處至第十四處都在此聖墓大殿內,還有耶穌的聖墓及復活、升天處。
下午五點駐守在此方濟修會舉行的聖墓遊行開始,來自各國的人非常多,把方濟修會前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開始要繞行聖墓一圈,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話,但我們有一本『聖地朝聖手冊』,只要默想手冊內的『聖墓遊行禮』,就可以明白每到一處的敬禮意函。和苦路一樣也有十四處,再回到原處聖堂舉行彌撒,每人點燃一支小蠟燭,照亮了聖墓大殿。彌撒完後明供聖體,這麼多人一起彌撒及明供聖體,還是第一次的經驗。餅酒已祝聖為耶穌的體和血,這樣的禮儀不須用語言,因祂已經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並且合而為一了。整個禮儀在下午6:00結束,這裏已經是此行朝聖最神聖的地方了,以色列全國多沙漠丘陵,沙丘又佈滿大小的石頭(所以這裡的建材石頭是大宗),農作物不易種植,政府就將舊城區圍起來發展觀光業,但我們基督徒是來朝聖不是觀光。離開大殿不遠,街道兩旁都是商店,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互不侵犯,各自做自己的生意,不知不覺已經回到飯店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