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雖然似乎緩和這事蹟,沒有將耶穌的家庭排除在那些「承行天主旨意」的人之外(參閱路八19-21),但削弱聖母與耶穌的血統關係的情況,仍然存在。在另一章節內,群眾中有一個女人讚美耶穌的母親說:「懷過祢的胎,及祢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但是耶穌卻把這讚美轉到另一方向說:「可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十一27, 28)。不錯,這裡瑪利亞沒有被排除在耶穌的家族外,但她與耶穌的血統關係,卻不保證她在這家族內獲得一席位。
在若望福音第二章內,加納的事蹟也有類似的語氣。聖母請求耶穌對那些空酒桶有所行動時,得來的似乎是一個斷然的拒絕:「女人,這於我和妳有甚麼關係?我們的時刻尚未來到」(若二4)。就算耶穌最後還是應允了聖母的請求提供了大量的酒,可是,在聖母以耶穌為自己的「兒子」而作出的請求,和耶穌以聖母為一個沒有權利要求的「女人」而作出的回答之間,有著一道明顯的裂痕。
這些經文,肯定不是要貶抑耶穌的母親,而是要引導基督徒領悟更深奧的真理,就是:與耶穌的親屬關係,並不建基於家族或遺傳上;真正的親屬關係,只來自分享耶穌的精神和尋求天主的旨意,正如祂所作過的一樣。在路加的童年史中,有一個事蹟說明了怎樣聖母就是一個睿智的嚮導,引導教會明白這真理。在離開耶路撒冷的回程上,耶穌走失了;在某一意義下,聖母已永遠失去了祂(路二41-52)。儘管瑪利亞和若瑟在聖殿裡找回了祂並把祂帶回家去,可是他們得考慮耶穌的回答:「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他們以父母身分所作出的要求──「孩子,為什麼祢這樣對待我們?看,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路二48)──沒有被耶穌接納。
在若望福音中,也有類似的提示。在加納,耶穌提醒了聖母「時刻」尚未來到:這「時刻」在被釘十字架時才來臨,這是耶穌使命的高峯,也是教會誕生的時刻。歷史中,只有若望描繪聖母「臨在」在那時刻中:耶穌把她托付給祂所愛的門徒照顧,而這門徒在若望福音中,正是真門徒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現在,瑪利亞成了耶穌這新家庭的成員,而這新家庭並不是建基於血統關係,而是建基於信仰上。
每一個信仰基督的人,必須──有時少不了痛苦和迷惑──與基督一起,邁向生活的一個更深層面。而在福音刻劃之下,聖母就是這樣的信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