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普世君王節
主曆2018年11月25日
課程公告
※《天主教要理》/林思川神父導讀
公告:11/27為最後一次《天主教要理》課程,下次課程為:《日課禮儀總論》
11/27課程因錄音設備故障,故無錄音檔,敬請見諒。
時間:11/27(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台北市內湖路一段120巷18號6樓(近捷運文湖線西湖站,2號出口步行約七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救恩故事》慕道班/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12/14(每月雙週五晚上 7:30~9:00)
地點:台北市內湖路一段120巷18號6樓(近捷運文湖線西湖站,2號出口步行約七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基督普世君王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為真理作證的君王
【福音:若十八33-37】
那時候, 33比拉多於是又進了總督府,叫了耶穌來,對他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 34耶穌答覆說:「這話是你由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35比拉多答說:「莫非我是個猶太人?你的民族和司祭長把你交付給我,你作了什麼?」 36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37於是比拉多對他說:「那麼,你就是君王了?」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
基督君王節
天主教會在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這個節日在教會中出現的相當晚,1925年才由教宗碧岳十一世訂定為教會的節日,教宗保祿六世在1970年決定將這個節日移至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慶祝。
【經文脈絡】
馬爾谷福音對於耶穌基督的描繪側重於「受苦的人子」圖像,比較不強調耶穌基督的君王性身分,因此,常年期乙年最後一個主日的福音選讀再次跳出馬爾谷福音的循環,而選自若十八33-37。這段十分簡短的經文是比拉多審問耶穌的一部分(若十八28〜十九16),欲明白這段在主日聚會中公開誦讀的福音內容,必須先掌握比拉多審判耶穌的整個過程。
耶穌受審的敘述
若望福音的作者加大篇幅報導耶穌受審的過程,使這段記載成為若望福音苦難敘述的中心部分。整段報導顯出高度的戲劇張力,耶穌受審的過程並非只侷限在一個法庭中進行,而是在總督府「內部大廳」以及「外部庭院」之間不斷交換的場景。總督府外庭院籠罩在「黑夜」之下,猶太人、司祭長以及僕人們站立其中;總督府大廳內則是「燈火通明」,只有耶穌獨自和比拉多對話;而比拉多則來回奔走於大廳內外(黑暗與光明)之間,這個往返的舉動顯示他猶疑不決的情況。耶穌和比拉多的談話內容,正是眼前所發生的事件最深刻意義的解說。透過君王性的頭銜,清楚的顯示出基督論的基本觀點,耶穌藉著自我貶抑使祂的君王性得以顯揚(但是,只有相信的人可以了解這個啟示)。在敘述的過程中,耶穌的君王性越來越清楚,直到最後比拉多公開宣揚耶穌是「猶太人的君王」 ─ 雖然是以罪狀牌的形式宣告。
羅馬的審判情況
福音的描寫符合羅馬時代的審判情況,審判者對原告與被告雙方一一提出質詢審問,被告也有機會發言為自己辯護;然而在真正的羅馬審判庭上,辯護者的答辯應該是公開舉行的,耶穌和比拉多在總督府大廳內的對話卻是私下的,猶太人被排除在外,根本完全不知道談話的內容。這個情況乃是為了配合若望福音的寫作需要,因為根據福音先前的敘述,耶穌已經不再對猶太人公開發表談話了(參閱:若十二36)。
猶太人:耶穌的控告者
比拉多關於耶穌君王性訴求的問話,顯的十分突然、缺乏上下的關連。這是福音作者以比較自由的方式交代,他由歷史情況了解到猶太人對耶穌所提出的控告。這一點可以由耶穌最初的回答和比拉多的回應中清楚的看出來。並非羅馬人主動逮捕耶穌,而是猶太人誣告祂是暴亂份子,事實上也是司祭長、長老、經師和全體猶太人 把耶穌交給了羅馬總督(參閱:谷十五1)。
耶穌的王國
由於耶穌目前在羅馬的審判庭上,任何熱忱派、或者政治性的誤解都不再可能發生,因此,耶穌可以公開地談論祂的君王性和祂的王國。耶穌明確地答覆比拉多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36)耶穌的能力與權威都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為天主作證,整部若望福音就是敘述耶穌如何完成了這個啟示的使命。因此,「耶穌的王國」不可和「天主的國」混淆不分。事實上在若望福音中「天主的國」幾乎完全隱退在幕後,僅僅在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當中出現過兩次(若三3、5),而且是比較符合若望團體的末世論的形式。耶穌的君王性是由天主而來的,因此,祂向這個世界提出質問的方式將啟示帶給世界,目的是召叫一切由真理而來的人,做出跟隨祂的抉擇。
比拉多:真正的受審者
在這個審判的情況中,主要角色徹底的被顛覆、轉換,情況顯示比拉多被轉換成必須做出決定的一方,他被要求表達他的信仰。比拉多原本是審判者,現在竟然變成被要求做出決定的受審者!
接受「真理」,進入「天國」
四部福音作者敘述耶穌受審的事件時,都指出人們針對祂的君王性提出控告和質詢。但是,惟獨若望福音採取「對話」的形式報導整個經過,在對話中耶穌針對這個問題,給予了一個非政治性的答覆。若望福音中羅馬總督比拉多所提出的問題,和瑪竇記載的耶穌童年故事中,東方賢士所提出的問題十分相似:「新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在那裡?」(瑪二2)瑪竇福音中的經師們並不能給予一個確切的回答;但是,若望福音的耶穌則是明確地啟示,祂的王國並非「來自」於這個世界,而是「為了」這個世界而來的。耶穌的王國是為給天主的真理作證,使一切和真理相遇,並且做出抉擇接受真理的人,能夠明白耶穌所做的一切,進而得以進入天主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