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特朗和約
拉特朗和約在中國也引起顯著影響。教外人視為教廷和義大利間之和解。傳教士則盛讚這一偉大成就,使聖座脫離了多年的屈辱悲慘處境。義大利傳教士更有雙層喜樂──就傳教身份和國民身份都脫離了尷尬困境。我和義大利駐華公使互發賀電。我也代表中國教會向聖座拍電祝賀。很快就得到回電。
基於中國民族主義的覺醒,新的情況迫使傳教士表態,站在中國一邊?抑或反對中國?
基督教各派、回教、班禪喇嘛等都先後公開擁護新中國。就連共黨及列强也對新中國表示支持。難道我們公教不該説句公道而富有愛德的話嗎?難道不該和列强劃分界限,擺脫保教權的陰影嗎?
大部分傳教士都表現了犧牲服從的精神。也有少數不以為然地發表了惡意中傷或歪曲真象的報導。安童儀秘書曾在六月二十日的羅馬觀察報加以糾正和駁斥。
五月二十九日聖神降臨節,中國天主教青年總會在北平代表公署正式成立。程有猷主教當選為會長,共選出十四位委員代表各教區。(圖見79頁)
這些青年可協助維護教會的權益,並為中國的新生賣力。他們只有一個理想──作基督君王的勇兵;只有一個旗幟──十字架;只有一項武器──愛心。
十八個國家的代表齊集南京,參加中山先生的葬禮。中國政府對教宗的態度與祝福非常重視。希望派一特使參加大典,聖座欣然接受這社會性的葬禮。
我以聖座特使身分,率高彌肅秘書及陸伯鴻爵士乘專車前往。外交部為了避免棘手的教廷代表優先權問題,特別為我這聖座特使保留了特別時間,為拜謁蔣中正主席及向中山先生遺體致敬。
六月初一凌晨四時,隆重的奉安大典開始。送葬執紼的隊伍龐大肅穆,靈車右側為各國特使,左側是各部會首長,送葬行列場面壯觀,約十萬人。好像羅馬元帥奏凱還都,舉行盛大遊行一般。新中國之活力從新建之龐大壯麗的中山陵可豹窺一斑。
這次奉安大典完全抛棄迷信和宗教色彩,不祭祀、不燒紙車和紙人,純屬社會性儀式。我當機立斷,向中山先生靈柩前行了鞠躬禮;就這樣衝破了多年來棘手的藩籬。羅馬事後也同意我的作法,也希望藉此能産生良性的影響。(圖見80頁)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