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國人的傳教精神
美國教會也曾是傳教區,一旦能自主,立刻以巨人姿態從事傳教工作。華神父(Walsh)和布神父(Price)創立的馬利諾外方傳教會,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今天以結實纍纍了。計有一百五十位神父,三百八十位修女,在中國負責四個獨立傳教區,在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事業。此外,在美國成立分會的傳教修會,在遠東各地都有他們的傳教足跡。其中包括創辦輔大的本篤會。
美國教會的財富大半來自教友的樂捐。他們對遠方的乞援,不論主教或教友,無不慷慨解囊,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不讓受惠者難堪。
美國除了供應傳教士外,又有傳教基金的勸募,由各教區主教負責,成績斐然。七月間我也參加了水牛城附近的遣使會大學召開的「傳教十字軍會議」,他們是來自各教區的男女幹部代表,從事在校內推廣傳教的工作。
我相信,也希望美國公教前途似錦。歐洲的很多傳教事業,若沒有美國教會的協助,就難以為繼。美國天主教福利會也貢獻了不少積極的協助。傳教事業是上主的事業,不屬於這一國或那一國,是為大家所共有。我們在感激古老國家對傳教的輝煌貢獻之餘,也希望新興的國家奮起直追,為開拓新的神國而更上一層樓。
(四)旅途省思
我在回程的船上雖孤獨卻不難受,因為「當你獨處時,你會屬於自己」,我陶醉在閱讀中,研究些傳教問題打發寂寞。
傳教像打仗,有勝有負,失敗了就檢討原因,以便贏得未來勝利。我們的傳教士都很傑出,品學兼優,苦幹和犧牲精神令人欽佩,成果卻不相稱,有些偏低,值得檢討。是策略上出了毛病。
聖保祿是傳教的最佳楷模,他馬不停蹄的旅行,到處建立新教會,留給本地神職負責後,馬上轉往他處,只是偶而回來巡閱一番:「我奠基,而別人在上面建造」(格前三10)。現代的模範傳教士聖方濟薩威,一生也馬不停蹄的到處奔走:跋涉印度、日本、中國、而客死他鄉。
過去在中國的傳教士,受到列強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外國勢力的羈絆,脫不掉舶來品的色彩,因而破壞了以基督兄弟之愛為號召的天主教會的形象。最後教宗溫和而果斷地建立了本籍教會,恢復了中國人的尊嚴與自由,再透過傳教士的服從天職,犧牲雖多,成果卻很豐盛。權威與服從就是公教事業成功的關鍵。
閱讀更多:回《剛恆毅樞機回憶錄》目錄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