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主曆2020年6月21日
課程公告
※ 《哥羅森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報名學員敬請留意群組通知(週二晚上 7:20~8:50)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一無所懼的公開承認信仰
【福音:瑪十26-33】
26【那時候,耶穌對宗徒說】:「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 27我在暗中給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報告出來,你們由耳語所聽到的,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 28你們不要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的。 29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銅錢嗎?但若沒有你們天父的許可,牠們中連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30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 31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呢! 32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 33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
【經文脈絡】
本主日的福音選自瑪竇福音第十章耶穌「福傳教導」中的一段。耶穌先給門徒提出一些具體的福傳工作的指示(十5-16),接著預告門徒將因為福音而遭受迫害(十17-25)。今日的經文(瑪十26-33)就是教導門徒在面對迫害時應有的態度。經文中耶穌三次說「不要害怕」,鼓勵門徒在這種情況下,仍要毫無怕懼的承認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宣揚福音
耶穌安慰門徒們不要害怕迫害他們的人,接著說明其理由:「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三部對觀福音中都記載了這句話,很可能這是猶太社會中常被引用的諺語(谷四22;路八17;路十二2)。這句諺語可以被引用至不同的場合之中,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正確明白其意義。例如路十二1-3引用這句諺語時,目的在警告門徒們不可向法利塞人一樣虛偽。瑪竇福音把這個諺語放在另一個脈落中:「我在暗中給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報告出來;你們由耳語所聽到的,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意義就是耶穌要求門徒去宣言福音,把祂私下或在暗中的教導,或隱喻式的教導,在公開場合中宣揚出去。門徒們應該如同在屋頂上的宣告者一樣,要大聲地把福音宣揚出去,不可因為害怕招致迫害而不敢宣講。接著耶穌說明為什麼人的迫害不足為懼,並說出門徒們真正應該害怕的是什麼。
不要害怕,因為人不能傷害永遠的生命
「你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的。」乍看之下,這段話似乎表示靈魂和肉身可以分離,因此也可以分別被殺害,然而這種理解並不正確,因為聖經對人的看法是整體而不可分的。這段經文只是一種象徵的說法,表達有比肉體更深的生命層次(瑪十39)。門徒在人前不應該害怕,惡人至多只能殺害他們的肉體,對於靈魂 ――就是「生命」――則一無所能。因為真正能夠使人決定性的喪失生命(參閱:瑪十39),使之陷於地獄,意即永遠和天主分離的,只有唯一的「一位」,就是天主自己。由於敬畏天主的關係,所以在經文中耶穌沒有直接說出天主的名號。這句話中決定性的字是「害怕」,人面對天主時也存有害怕之情,但並非奴隸性的懼怕,而是面對神聖自然產生的「敬畏」態度。出於這種對天主的「敬畏」之情,使宗徒們克服了對迫害者的恐懼。
不要害怕,因為天父看顧保守祂的兒女
但是,福音並不使人停留在害怕天主的層次上,因為經文繼續說:「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銅錢嗎?但若沒有你們天父的許可,牠們中連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麻雀還貴重呢!」基督徒對天主的敬畏就表現在他們對天主的信賴上,對那些勇於承認信仰的人,天主的審判變成了天父慈愛的照顧。就連一隻看來無足輕重的麻雀,天主也細心照顧,使之不會無端喪命,因此基督徒當然不必害怕他人的迫害。因為天主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祂的子女,祂比我們更認識我們自己,甚至連我們的頭髮祂都一一數過了,當然會更加看顧保守我們。基於這種信賴之心,基督徒當然要勇於承認自己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要公開承認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父前也必否認他。」我們注意到經文由前一句的「你們的天父」轉換成為「我天上的父」,由此看出天主的照顧和人們承認耶穌基督有內在必然的關連:祂首先是耶穌天上的父,因此也是一切基督徒的天父。耶穌鼓勵門徒們要公開而且堅定的在人前承認祂,誰反對耶穌就是和天主對立;相反地,對承認耶穌的人而言,天主也是他們的父親,天主現在對他們特別的保護,日後更會賞給他們最終的圓滿報酬。
【結論】
福音中三次出現「你們不要害怕 ……」這是舊約中天主派遣先知執行任務時,為鼓勵堅強他們而常常對他們說的話。現在耶穌派遣他的門徒外出傳揚福音,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耶穌鼓勵門徒們應該在人前公開承認對他的信仰,大膽宣揚福音,不為他們自己的生命而憂慮。因為藉著相信耶穌基督,眾人都成為天主的子女,而天父是所有人最終的靠山。
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一九五一年
- 展覽會的回聲
在羅馬舉行的傳教區藝術展覽大會雖已閉幕,最近移往西班牙展覽,接著是葡萄牙。還有其他國家也都要求展出機會。可見這個展覽會受人們歡迎的程度。
前義大利教育部長朱良諾(Giuliano)盛讚這是一大創舉。柴魯地大使(Corrutti)表示驚訝,無法以言語形容。一位印度主教受到展覽會的鼓勵,開始採用本國藝術。曾在中國傳教多年的任望遠神父(Gilson)發表文章說:「亞洲正進行全面改革運動,包括軍事、政治、思想、情感和宗教。新時代也要求純粹基督宗教的生活,不可帶有帝國主義的雜質。基督化並非西方化。宣傳福音給萬民的同時,也應尊重、認識並眞心喜愛每一民族的才藝,只有這樣,地方教會才能深深札根。」
- 傳教區藝術的發展史
(一)發展過程:福音開始傳播的時候,都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藝術,先後採納了希臘和羅馬的藝術,跟著演變成不同的風格:拜占庭式、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因此到了羅馬,毫不猶豫地把衆神廟(Pantheon)改作教堂。
自從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本地藝術被打入冷宮,西班牙和葡萄牙把自己的巴洛可式藝術移往殖民地。印度和遠東准許傳教後,傳教士們採用過去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殖民方法,引進西方藝術。他們深怕本地藝術會對福傳造成混亂現象。
不過,也有例外。在中國揚州發現了一個最早的中國式聖母像,是刻在商人之妻──維理奧尼斯(Vilionis)墓碑上的,她於一三四二年逝世。
耶穌會士羅如望(Rocha)曾編寫了一本有關玫瑰經的書,他請了一位中國畫家高手,把書中的一百五十幅插圖改成中國式,不過,仍帶些西洋味。後來湯若望(Bell)於一六四○年間,在一本呈獻皇帝的書中,也有類似的插圖。
有一隻中國式浮雕的聖爵和三張中國聖母像都是十七或十八世紀作品。聖爵送給了教宗,一張聖母像在這次展覽會展出,另兩張聖母像分別藏於芝加哥和倫敦博物館。
耶穌會士郎士寧(Gastiglione),王致誠(Attiret)以及艾啟蒙(Siehelbarth)等人都照中國風格繪了不少名畫。他們是否畫過中國聖像?我在故宮裡沒找到。倒是在北平鄉間發現兩幅未經署名的畫,風格像是郎士寧的,是聖彌格總領天使和護守天使像。(圖見218頁)
越南的德朗(Tran)神父在花汀(Phat-Dien)建造了幾座很美觀的越南式教堂。
不過,不論在中國、越南、日本、印度或其他地區的藝術嘗試,只能算是即興之作,而且後繼無人。
(二)改革風氣:我任駐華代表期間,新中國欣欣向榮,吹起一陣改革風氣。我認為傳教區的藝術也應適應潮流,放棄西方形式。共提出四點呼籲:
(甲)錯誤的風格:北平城內那座哥德式主教座堂與全市其他壯麗的中式建築,形成强烈的對比。其他傳教地區的建築也有類此格格不入的情況。
(乙)外來的宗教:假如佛教和尚在羅馬鬥獸場附近建一中國廟宇的話,我們必會說是外來的異教。將心比心,他們看到洋房也會說是洋教。有一位基督徒到大洋洲一個小島參觀了一座本地風格的茅草教堂後說:「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耶穌不是外國人……。」
(丙)教會的傳統:教會從最初的時候,一直到十五世紀,對各地藝術一向都很尊重。教宗聖國瑞一世對前往英國的傳教士說:「可以打倒偶像,不可破壞廟宇。」傳教士應把自己心愛的祖國藝術放下,到傳教區就要入境問俗,採納本地藝術,讓耶穌變成自己的家人。
(丁)遠東的藝術:遠東的藝術,尤其是繪畫,可說是為了基督宗教而準備的,注重觀念方面的理想美,把人和物都精神化了。
(三)實際行動:我的呼籲,除少數人反對外,大多表示支持。我也採取了行動;請來一位本篤會藝術家格來斯尼古特(Gresnigt)到中國。他果然能深入瞭解中國藝術的精神,繪了北平輔仁大學、香港及開封的兩座總修院、安國和宣化主徒會的聖堂圖樣,並親自監督建築事宜。(圖見81頁、圖見85頁)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