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主曆2021年11月7日
最新公告
課程公告
※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
時間:11/16起 週二晚上 7:00~8:30(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 《天主教要理》/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 改至週三晚上 7:45~9:00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號
費用:自由奉獻
※ 《瑪竇福音》與《馬爾谷福音》已結束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信仰必須言行一致
【福音:谷十二38-44】
那時候, 38耶穌在教訓中又說:「你們要謹防經師:他們喜歡穿上長袍遊行,在街市上受人請安, 39在會堂裏坐上座,在筵席上坐首席; 40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
41耶穌面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向銀庫裏投錢,有許多富人投了很多。 42那時,來了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即一文銅錢的四分之一。 43耶穌便叫他的門徒過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所有向銀庫裏投錢的人,投得更多, 44因為眾人都拿他們所餘的來投;但這寡婦卻由自己的不足中,把所有的一切,全部的生活費,都投上了。」
【經文脈絡】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的福音記載耶穌和一位經師談論「第一條誡命」的過程,福音作者在故事結尾說道:「從此,沒有人敢再問祂。」(谷十二34)這句話表明耶穌和猶太人的爭論到此結束。在此之後,馬爾谷記載了三段耶穌的言論:「關於默西亞身分的問題」(35-37)、「指摘經師」(38-40)、和「窮寡婦的奉獻」(41-44)。由於這些談話都是耶穌主動發言,因此不再是爭論,而是耶穌所給予的教導。教會邀請信仰團體在這個主日彌撒中,一起聆聽耶穌這段言論中的後兩個教導(谷十二38-44)。
經師的一般外在形象
主日的福音第一段是耶穌對於經師的指責(38-40),相對於上個主日福音中獨特的經師,這段經文給予我們耶穌時代經師們普遍的面貌:他們在乎人們對他們的觀感,喜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受人尊敬(38-39)。雖然經師們的外在表現令人厭惡,但其實也不過是一般公眾人物中常見的言行,似乎並不值得耶穌如此嚴厲的指責。然而,耶穌提醒人們謹防經師,並不只是因為他們愛好外在虛榮面子,而是有其更深層的內在理由。
猶太社會中的寡婦
耶穌對經師們的嚴厲指責,在於揭露他們倫理上的惡行:「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40)。在猶太社會中,寡婦是特別受到天主保護的人,梅瑟法律清楚地強調「對於任何寡婦和孤兒,不可苛待;若是苛待了一個,他若是向我呼求,我必聽他的呼求。」(出二二21-22)相同的言論,在先知們的宣講中也常常出現。而寡婦們也常常是最願意犧牲奉獻的,就如同下面的故事所顯示的(41-44)。
經師的虛偽
經師們醜陋的行為不只是「吞沒寡婦的財產」,而更在於「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40),耶穌在此特別嚴厲地指摘經師們的虛偽。瑪竇福音也揭露了經師們虛偽的形象:「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瑪二三1-3)。耶穌的批評,主要是他們的生活和行為徹底違背他們的教導,由於他們虛偽不實,必會遭受更嚴重的處罰。
聖殿的「銀庫」
這個主日福音中的第二段經文是一個具有「比喻」特質的故事(41-44)。這個事件由耶穌在聖殿所遇到的一個具體情況所引起,針對自己所看見的事情,祂給予門徒一個「機會教育」。
故事的開始敘述「耶穌面對銀庫坐著,看著眾人怎樣向銀庫裏投錢」。世上所有的宗教廟宇幾乎都設置有捐獻箱,耶路撒冷的聖殿也不例外。希臘文中「銀庫」具有雙重含意,同時表達接受祭獻的「捐獻箱」以及聖殿的「寶庫」。銀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聖殿中所舉行的禮儀以及其他各項所需的花費,幾乎全由這裡支付。
富人與窮寡婦的捐獻
福音作者以生動的戲劇性手法,描述耶穌所觀看到的情景:「許多富人投入了很多…… 一個窮寡婦投入了兩個小錢。」關於富人所提供的大量捐獻,基本上不值得特別注意,這個情況在這裡的價值只在於和這位寡婦「兩個小錢」形成強烈對比。按著當時的羅馬幣制,兩個小錢就是一文銅錢的四分之一,其價值微乎其微的。但是,耶穌有另一套衡量價值的標準,祂指出這兩個小錢是窮寡婦「全部的生活費」(44)。雖然她窮的只有二個小錢,卻沒有為自己的生活所需留下「一個」,顯示出她為了天主而完全忘記自我的精神。
天國的價值觀
這個鮮明的對比觸動耶穌,祂有感而發地開口教導門徒。耶穌指出這個寡婦所捐出的錢雖少,但是其價值比所有向銀庫裡投錢的更高,因為別人只是拿自己所剩餘的來捐獻,而窮寡婦則是將生命的必需品捐贈出來。耶穌的言論表達出猶太人最根本的思考方式:人的一切全是神的恩賜,面對神;人完全是負債者,因此和神往來的最正確態度就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奉獻給神。
從福音經文脈絡來看,這個小小的事件,更強化了前一段經文中耶穌關於經師的指責(40)。就更大的經文脈絡而言,耶穌從進到耶路撒冷後,就不斷地遭受猶太領導階層(富人)的反對與阻撓,對馬爾谷而言,這個窮寡婦的表現,和前面所出現的一切權貴人士的行為相較,更是強烈的對比。
【綜合反省】
歷史上妄用宗教權位、以宗教作為掩護的偽善罪行層出不窮。因此耶穌揭露經師的虛偽面貌,加以嚴厲譴責,具有超越時空的幅度。耶穌教導我們不可對宗教性的狂妄做出絲毫讓步,應該將之完全排除於宗教實踐之外。
相對而言,這個貧窮的寡婦就是信仰的模範。祖傳的信仰告訴她,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全是來自於天主的恩賜,也應該完全的奉獻給祂,她經驗到信仰中的天主,同時也以生命回應了這個信仰。
《超人軼事》
第二集 聖方濟各印五傷
第四章 下山返同聖母院 苦盡甜來得安眠
聖方濟各因著天主的聖意安排,在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的四十天齋期前,上到辣偉爾納山上;在那裡,他受印了被釘耶穌的光榮五傷。四十天齋期既過,天主又啓示他下山返回天神之后聖母院去。
聖方濟各已印了五傷,他的雙足不但有傷痕,而且還有鐵釘在洞穿著,故不能踏地行走,所以,良修士又將上山時的那頭驢子借來,驢主──那位敬愛聖方濟各的熱心農夫也跟了來。他們扶著聖人騎在驢背上,沿著下山的道路走下去。
聖方濟各的聖德名聲早已傳遍了四鄉,再加上牧童們將那天夜間,在辣偉爾納山上所生的火光奇跡,到處宣揚,因此,人們都一致認爲天主一定在聖人身上作了偉大的奇事。所以當聖人下山以後,四鄉的民眾,無論男女老少,都聞風集攏在聖人必經的道旁,熱誠地要瞻仰聖人的德容,要觸摸聖人的衣服,更要吻聖人的雙手。雖然聖人將手用布緊緊地包裹著,深深地藏在會衣袖中,要儘量地隱蔽天主的秘密,但是他不能拒絕民眾的熱烈要求。最後,他只好將手指伸出袖外,讓民眾瞻仰和親吻。
身印五傷更自謙,驅魔癒病德聲揚
聖方濟各為了修養謙遜、躲避虛榮,千方百計地要保密身印五傷的至聖奥跡,可是天主卻另有計劃。祂為了發顯自己的光榮,祂要藉著他所印的五傷而行無數奇跡。
聖方濟各從辣偉爾納山至天神之后聖母會院的那一段路上,和他生前死後因著他身印的五傷德能所顯的奇跡,其數之多,實在無法統計。現在只舉幾件敘述於下。
當聖方濟各從山上下來,到達亞萊藻村莊的時候,有一個女人,熱淚滂沱地抱著她十二歲的孩子迎上他來。那孩子患了水腫病已有八年之久。他的病情非常嚴重,狀極可憐。他在站立的時候,因為腹部漲得很高,所以他的眼睛總是朝著天上,不能俯向地面。那女人一到聖人跟前,便將孩子放在地上,苦求聖人為她的病孩子祈禱天主,賞賜他獲復健康。聖人一見那種情形,大動慈心,立刻代為祈禱以後,遂將雙手按在孩子的腹部上。果然,奇跡發顯了,那孩子的水腫病頓時消失,完全恢復了健康。那女人見孩子已完全復原,真是喜不自勝,先讚美了天主,也多謝了聖方濟各,然後把孩子領回家去。以後,她每逢到人,便喜形於色地把她的孩子讓他們看,把當時聖人奇跡癒病的情形,不憚其煩地講給他們聽。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