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主曆2022年11月6日
最新消息
好消息!我們新增了『銀行轉帳』的捐款帳號,即日起,捐款變得更容易了!
感謝您的支持,願天主豐厚地賞報您!
(您也可以在思高中心的各個平台找到新的捐款帳號與捐款資料登錄表單喔!)
課程公告
※【聖經講座】《瑪竇福音》/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11/15起 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晚上 6:45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
(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天主是生活的天主
【福音:路二十27-38】
27 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中,有幾個前來問耶穌說:28 「師傅,梅瑟給我們寫道: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而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就應娶他的妻子,給他哥哥立嗣。29 曾有兄弟七人,第一個娶了妻子,沒有子嗣就死了。30 第二個,31 及第三個都娶過她為妻。七個人都是如此: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32 末後,連那婦人也死了。33 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是他們那一個的妻子?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為妻。」34 耶穌對他們說:「今世之子也娶也嫁;35 但那堪得來世,及堪當由死者中復活的人,他們也不娶,也不嫁;36 甚至他們也不能再死,因為他們相似天使,他們既是復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37 至論死者復活,梅瑟已在荊棘篇中指明了:他稱上主為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38 他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為他都是生活的。」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結束耶穌的「旅程報導」之後,敘述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以及耶穌生命中最後幾天在聖城中所發生的事件。路二十1~二一4記載耶穌在聖殿的教導,路加把這些內容安排於此,一方面使人明白為什麼猶太領袖決議殺害耶穌,另一方面也使外邦基督徒讀者相信耶穌是默西亞。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於這段「聖殿教導」,耶穌面對撒杜塞人挑戰「復活」信仰而提出教導(路二十27-38)。整段經文的結構非常簡單,先是撒杜塞人提出問題,接著是耶穌的反駁與教導。
撒杜塞人
耶穌在公開生活中遭遇到各種不同的敵人與挑戰,但在路加福音中撒杜塞人成為耶穌的對手唯有這一次。福音說他們「否認復活」,正是他們這個黨派的特色,不論新約聖經(參閱:宗四1-2,二三6-8)或聖經以外的作品都證實這一點。撒杜塞人大多屬於地位較高、生活富裕的司祭階層;在聖殿毀滅之後(AD70),這個族群也消失無蹤。他們不僅否認死人復活,也不相信天使和其他精神體的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只承認「梅瑟五書」的權威性,並且認為這些書從未提及這些事。
挑戰
來到耶穌前的撒杜塞人稱耶穌為「師傅」,然而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卻充滿挑釁的意味,顯示他們對耶穌的稱呼是一種尖酸刻薄的嘲諷。他們認為,耶穌教導講述有關復活的道理,顯示祂根本不認識梅瑟法律。
代兄弟立嗣
撒杜塞人向耶穌提出的難題,主要依據古代近東地區流傳非常廣泛的「代兄弟立嗣」的法律(參閱:申二五5-6),這個法律的主要目的在於確保一個宗族的香火能夠延續不斷(參閱:創三八8)。
撒杜塞人對復活的看法
撒杜塞人根據「代兄弟立嗣」的法律擬定的一個極端情況:「七個兄弟都娶過同一位妻子,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要作哪一個的妻子呢?」他們企圖藉著這個「個案」,證明死人復活不僅和這條法律彼此矛盾,根本就是荒謬可笑的妄想。這個假設的問題透顯出他們對復活的理解:復活基本上只是現世存在方式的延續,包含婚姻生活與生產。這也是當時的法利塞人對於復活的瞭解。
復活的生命
耶穌以雙重的論證回答他們。首先說明「現世」的生命和「復活」後的生命完全不同:生活在這個世上的人需要嫁娶,為了能確保生命的延續;但對那些「有資格經由復活參與來世生命的人」而言,這一切都是毫無必要的。因為他們已不再處於死亡的法律之下,他們就像天使一般,死亡再也不能威脅他們,因為他們已成為「復活了的天主兒女」,經由復活他們得以完全地親近天主,真實地屬於天主的家庭,分享基督天主子的名分(參閱:羅八29)。
天主是活人的天主
耶穌的第二個論證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因為撒杜塞人將梅瑟當作絕對的權威,所以耶穌也將祂的論證建基於梅瑟書中的教導。出谷紀記載「上主是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出三6、15),傳統上猶太人根據這經文相信,雅威自己說過,以色列的祖先都和祂生活在一起。路十三28和十六22-31都理所當然地預設了這一點,而早期猶太作品也都證實這種看法。
團體性與個人性的復活
除此之外,耶穌的話中還附加了一個理由:「在天主眼中,所有的人都是活著的。」這句話出自於瑪加伯四書(這是猶太文學作品,屬於東正教的聖經正典),敘述面臨迫害的殉道者說出這句話,他們相信人的不死性,因為他們的祖先都和天主生活在一起,因此他們也勇於慷慨為信仰犧牲。這句話說明以色列所有的祖先以及一切有資格得到復活的人,都和天主一起生活。這句話也顯示猶太的傳統相信「復活」就等同於「永生」;雖然在世界末日一切人都要復活,但在此之前,所有的亡者也已經以個人的方式開始享受永遠的生命。
路加在結束這段報導時指出,當時有些在場的經師稱讚說:「師傅,你說的好。」從此,他們再不敢質問什麼了(路二十39-40)。這個結束語顯示耶穌絕對地凌駕於對手之上,這個故事終止了福音中一切爭辯性的談話。
【綜合反省】
路加編輯報導這段經文,所關心的不僅是耶穌自己宣講時曾碰到的挑戰,而且同時幫助初期教會面對他們所遭遇的重大困難。撒杜塞人所提出的問題,反映了初期基督徒常常面臨的挑戰與質疑(參閱:宗四2,十七32),因此這個故事也是辯護基督喜訊最佳的榜樣。
天主是「活人」的天主,對天主而言,「死人」根本不存在;「死」於罪惡中的人,也是「活」著接受罪罰。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給人類帶來永生的救恩,今世的人死亡後,便立刻開始分享與天主共融的生命,這種圓滿共融將在世界末日人子再來之時達到圓滿。
《愛的烈燄》
第二章 慟哭不幸、求取仁慈及欽崇天主的祈禱
(二)求取仁慈的三種工夫
- 為求取仁慈及任何其它神恩,應具備深切的願望,亦即來自聖神的願望:祂以無可言喻的歎息代我們轉求(羅八26)。應具備來自基督的信賴;祂曾為我們受死。又應具備勤勉祈求助佑的精神;而助佑則求之於天朝聖神及地上善人。願望來自聖神,因為我們從永遠藉著祂由聖父在聖子內而被預定,藉著祂而重生於聖洗聖事,又藉著祂而被集合於教會內。信賴來自基督,祂在此世時,曾為我們犧牲自身於苦架,祂在上天榮福中,又為我們在天父前轉求,並由教會因聖事而奉獻我們於天主。至論第三者則來自諸聖的相通,或說,我們祈求的助佑,來自護守我們的天使及天朝聖神的代求;以及正在作戰的義人們的功績。如果三者具全,則能有效求得天主的仁慈。
閱讀更多:《愛的烈燄》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