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洗節
主曆2025年1月12日
課程公告
※【聖經講座】《智慧篇》/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下次上課:1/21(1/14停課一次)
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主受洗節(常年期第一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耶穌受洗
【福音:路三15-16、21-22】
15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 16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21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 22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節日簡介】
「耶穌受洗」、「加納婚宴」和「賢士來朝」原本都屬於主顯節慶祝的內涵,這個事實雖然在彌撒經文中並不明顯,但卻清楚地表現在「時辰祈禱」之中(參閱:主顯節第二晚禱謝主曲的對經)。在最近的禮儀革新之前,教會為隆重的慶祝主顯節,制訂「主顯八日慶期」(Octave),並在慶節的第八日慶祝耶穌受洗。禮儀革新後只保留了復活節和聖誕節的八日慶期,但也訂定主顯節後的主日為「耶穌受洗節」,並作為聖誕期的結束和常年期的開始。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的作者在頭兩章敘述耶穌童年故事,接著由第三章到第四章13節綜合性的報導耶穌公開出現前的一些事件:先有若翰洗者的出現、他的宣講、以及被捕入獄,接著敘述耶穌受洗,他的族譜、以及最後他受試探的故事。福音作者相當技巧的將這些故事連結在一起,生動地呈現在福音讀者眼前,藉此介紹納匝肋人耶穌是誰,以及他如何接受若翰的洗禮而開始其公開生活。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這段經文當中的兩段短小的經文,前段談論若翰的身份和使命,若翰自己聲明他並非默西亞,而只是一位「更強者」的前驅(三15-16);後段則描述耶穌受洗的情況(21-22),也就是這個主日慶節所慶祝的核心內容。
若翰的聲明
若翰洗者的生活與工作造成相當程度的轟動,很多人因此在心中推想,是否他就是整個民族長久期待的默西亞(15)。面對這個可能的誤解,若翰主動地做出回應加以澄清。他清楚地指出他和那位將要來的「更強者」之間具有絕對性的區別,他「固然以水施洗」,但那位要來的更強者將「要以聖神和火」施洗(16)。
耶穌受洗
路加以非常簡單的方式敘述耶穌受洗的情況,耶穌受洗的情形和所有來到若翰跟前的猶太人完全一樣,路加並沒有給予任何特別的重點(比較:瑪三13-15)。路加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提到耶穌在受洗後「祈禱」,這也是路加福音中常常提到的一點(例如:五16、九18、28),而當耶穌祈禱時,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景象:
天開了
首先是「天開了」!路加並沒有更進一步描寫天開了的情況,這一點和先知文學以及默示文學非常的相似(參閱:則一1、默四1),路加生活於這些文學傳統之中,採用相同的方式傳達了當時的世界觀。「天開了」所表達的是:天主看見、或者是進入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聖神降下
天開了之後,「聖神藉著一個形象,如同鴿子降在耶穌上邊。」舊約中關於默西亞的預言常常提到「聖神降下」的因素,我們只舉出兩個著名的例子:依十一2描寫由葉瑟家族將誕生一位君王,而「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依六一1-2也特別提到:上主的神將降在雅威的僕人身上(參閱:路四16-21)。
路加採用了雙重的方式描寫聖神的降下:(一)首先指出藉著一個「肉體」的形象(希臘文原文的本意原是如此),所以是一切在場的人都能看見而且瞭解的(和谷一10不同);(二)如同一隻鴿子:意思是好像一隻拍打著翅膀、緩緩降下的鴿子,或者以一個類似的形象出現。
天上的聲音
除了有可以看見的形象之外,還有可聽見的聲音由天上發出:「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這個來自於天上的聲音雖然是直接對耶穌說話(你是…),然而路加所要表達的,則明顯地是在場的人都聽見了這些話。就內容而言,這些話是由詠二7和依四二1組合而成的。天上發出的聲音為前面圖像性的記號做出解釋:耶穌是天主所愛的兒子、上主雅威的僕人,透過這個受洗事件,他按著天主的旨意展開公開生活。這個「愛子」的頭銜所表達的,應該不只是默西亞性君王的頭銜(詠二7),更可能是標示出耶穌獨特的出身:出自於天主(參閱:路一24)。
綜合反省
這段簡短的耶穌受洗的敘述,完全不含耶穌的生活或者祂個人所帶來的訊息,因此這並不是一個耶穌得到召叫的故事,而是路加採用當時文學形式所表達的「天主顯現」的事件。
耶穌受洗是一個歷史事件,路加採用舊約和猶太敘述故事的方式報導這個事件,並且提出他對這個事件的詮釋:耶穌是天主的愛子,在受洗的時候,以一個特殊的方式被天主聖神所充滿(參閱:宗十37)。透過這個敘述他告訴讀者們,教會對於耶穌的信仰是正確的:他從受洗的時候就以獨特的方式被聖神充滿,他是天主的僕人、天主所愛的兒子。
這個顯現故事所含有的真理,其最深的基礎是建立在耶穌整個生活上,復活的基督也啟示自己是「子」(參閱:迦一16、瑪十六17)。耶穌受洗的事件也因此成為初期教會洗禮的基礎和模範,基督徒在接受教會的洗禮時也同時領受了聖神,成為天父的子女。
梅瑟的腳印
第二章 追求自由的長途旅行
第八節 西奈途中的艱辛
「以色列人看見了埃及人的屍首浮在海邊上,就唱歌讚頌感謝上主。」這時梅瑟的姊姊米黎盎,手裡拿著鼓,率領婦女們舞蹈,以慶祝勝利。民眾的心神都很興奮,對梅瑟也恢復了信心。
但是,當他們在枯乾的叔爾(Shur)曠野裡走了三天之後,就遭受了缺水之苦。這是所有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必然都會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他們來到了瑪辣,可是發現那裡的水太苦,不能下咽(瑪辣Marah,希伯來文原有苦的意思)。「那時百姓抱怨梅瑟」(出十五24)。
這是以色列人,在曠野裡的行程中,屢次表現的態度:他們常因處境的順逆,而喜怒無常。當一切的事都很順利時,他們就顯得很高興,對梅瑟也表示很尊敬;可是,當他們的生活情形大不如意時,他們馬上就灰心失望,群起怨怪梅瑟。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對自由也沒有崇高的理想,或熱烈的愛好,以致為了達到目的,而能不顧一切阻難,不惜任何犧牲。他們只是一些知識簡單,在奴役中成長的庸俗之輩,並沒有什麼高尚的理想目標。他們以前在埃及過的奴隸生活,雖然艱苦,卻久已習以為常;現在忽然走出那種日常的生活環境,而要在曠野裡徒步前行,過這種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當然覺得很不自然,難以適應。
當初梅瑟來見他們的時候,向他們用動聽的話,描繪了自由的幸福,且藉上主的能力,給他們顯了驚人的奇蹟。他們都以為自由是一項盛在大盤裡,垂手可得的禮物。梅瑟固然也一定告訴過他們,爭取自由的路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可是他們只會憑著自己淺薄的經驗,運用他們簡單的頭腦,來想像梅瑟所說的自由生活。在他們的心目中,自由就是立刻沒有辛苦的勞役和重重的鞭打。不錯,這方面的好處,他們因已親自體驗到了:他們沒有埃及的那些管工在旁監視,可是曠野裡白晝的燠熱,夜間的酷寒,屢次飢不得食,渴不得飲,還要提心吊膽的常怕遭遇那些在曠野裡出沒無常,專劫旅客的匪徒,這種生活,難道比埃及的奴隸生活好嗎?
當他們還在埃及為奴的時候,梅瑟和他們的族長,曾對他們說過很能引人嚮往的話,說是他們現在沒有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一個光明的將來;不過,二者他們不久都會得到的。可是,這些動聽的話,究竟不能使他們的轆轆飢腸果飽,枯焦的咽喉潤濕啊!如今他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謂的自由,並不是一個用彩色的紙包著,上面寫著「自由」二字的禮物,卻只是一個機會,使他們自己去爭取它而已。
(敬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