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五主日
主曆2025年5月18日
最新消息
課程公告
※【聖經講座】《若望福音》/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下次上課 6/3
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復活期第五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彼此相愛光榮天主
【福音:若十三31-35】
31猶達斯出去以後,耶穌就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32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榮,天主也要在自己內使人子得到光榮,並且立時就要光榮他。33孩子們!我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以後你們要尋找我,就如我曾向猶太人說過: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現在我也給你們說。34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35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經文脈絡
若望福音由第十三章開始福音的第二部分,報導耶穌生命最後幾天,由最後晚餐開始直到祂死亡、復活顯現的故事。「最後晚餐」的敘述包含許多細節:先是耶穌給門徒們洗腳,同時解釋了這個行動的意義,接著耶穌預言猶達斯要出賣祂,這段經文以猶達斯離開晚餐廳做為結束。福音作者特別強調猶達斯出去的時候「正是黑夜」,象徵他離開了光明進入了黑暗。
猶達斯離去之後,耶穌開始對門徒們說了一段非常長的談話(若十三31-十七26),一般學者稱這段談話為耶穌的「臨別贈言」。復活期第五主日的福音內容就是這段談話的最開頭一段(若十三31-35)。
「臨別贈言」
「臨別贈言」是一種特別的文學類型,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些著名的重要人物面臨死亡時所交代的遺囑,而其講述的對象則是與臨終者具有相當緊密、特殊關係的一個團體;就內容而言,常是長者基本的教訓、託付使命,以及希望後人能夠保護這個臨終者的精神遺產,使他的工作能夠在後世被延續下去。這種文學類型主要產生於古老的猶太文化背景,舊約聖經中的重要人物幾乎都留下了臨終的言論。例如:雅各伯(創四九)、梅瑟(申三三)、若蘇厄(蘇二三)、撒慕爾(撒上十二)、達味王(列上二)……
若望福音的「臨別贈言」
若望福音的「臨別贈言」也是這類文學作品中的延續,但是它具有最特別的因素,若望福音的「臨別贈言」並非一個著名人物交代遺言而已,而是天主子耶穌給予門徒最後的教導,其內容說明門徒團體未來的生活方向,以及基本的生活態度。
苦難即是光榮
出賣者猶達斯在黑夜裡離開晚餐廳,為耶穌的苦難揭開序幕。在這個時刻耶穌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榮,天主也要在自己內使人子得到光榮,而且立時就要光榮他。」這段經文強調「現在」,似乎一切時間的區別都被取消,說明眼前即將發生的事具有「永恆」的效果。猶達斯的離去將促成耶穌的十字架死亡,然而十字架的死亡並非失敗,因為事實上耶穌的死亡是祂被「舉揚」,並且把救援恩寵決定性的給予人。因此祂死亡的時刻就是受光榮的時辰,而且是耶穌和天主彼此使對方得到光榮。
耶穌開啟生命之道
雖然耶穌稱呼門徒為「孩子們」,這是猶太文化中老師對學生們的親暱稱呼;但是耶穌所述說的內容則是非常的嚴酷,指出門徒們沒有能力跟隨祂去。耶穌必須先走向十字架,打開生命之道,然後門徒們才能跟隨祂。耶穌必須先開啟這個可能性,然後再回來帶領門徒走上跟隨祂的道路。
愛的誡命
耶穌給門徒們留下的生活指引則是一個「新的誡命」,他們如果實現這個誡命,就存留在耶穌內,和祂保持緊密的聯繫。他們必須將由耶穌身上所經驗到的愛分施給他人,成為一個彼此相愛的團體,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代表耶穌,繼續進行祂的工程。彼此相愛之所以是一個「新」的誡命,並非因為在此之前門徒們不認識這個命令;耶穌給的命令之所以是「新」的命令,是因為這個命令帶來「真生命」的可能性。這裡所要求的兄弟之愛,應該在團體內認真地實踐出來,但是並沒有取代、更沒有排除更為寬廣的「鄰人之愛」或者是對於敵人的愛,而是弟兄之愛應該激勵團體的弟兄們愛他的近鄰和仇人。
綜合反省
教會歷史中許多學者都認真研究,為什麼「彼此相愛」的命令被稱為「新的命令」?愛原本屬於一般普遍的人性本質: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本來就會彼此相愛,而且「愛」一直都是維繫人際關係的必然因素。聖多瑪斯特別提出了三個理由:首先因為這個愛創造出新的人類,使人認識基督;其次,這是在基督賞賜給信仰團體的新精神下實現的愛;第三,這個愛建立了人和天主間「新的盟約」,這個盟約延續了強調「敬畏之情」的舊約。
這個主日感恩禮中第二篇讀經談到「新的耶路撒冷」,一個完全被天主覆蓋的「新天新地」,一切受造物都由內在徹底更新。而福音經文則為整個世界提出新的生活法律:彼此相愛的新誡命。耶穌命令門徒共同承擔創造新世界的責任,這個世界只有經由基督徒才能認識基督。基督徒的「言行」應該使人認出他們真實的「身份」,和他們這種生命動力的來源,並且因此而歸光榮給復活的耶穌基督。
梅瑟的腳印
第四章 建立國家
第二節 偵查任務(續)
這種「巨人」與「蚱蜢」對比的報告,給民眾留下了這樣深刻的印象,竟使他們都大感震驚,萬分恐懼。頃刻之間,騷亂就爆發了;民眾紛紛起來向梅瑟抗議,說他不應該把他們帶到這樣的死路上來;以前他給他們所許下的自由快樂的生活,都是一些美麗的謊言;現在他所能實在給他們的,卻是強敵的矛頭和刀尖。客納罕或許是一個人間天堂,可是他們還沒有往那裡走近一步,卻先已做了刀下鬼。要是當初他們沒有聽信梅瑟說的那些花言巧語,仍然留在埃及的話,現在的處境就要好得多了。民眾之間,竟也有人更高聲大喊說,不如另選一個領袖,帶他們回埃及去。
當時情形非常緊張,群眾都憤憤不平,情勢洶洶,眼看就要爆發一場暴動了。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若穌厄和加肋布毅然挺身而起,向群眾講話。他們沒有重新提出加肋布朝北進軍的建議,卻設法安定民心,向他們保證說,上主一定會保護他們,使他們戰勝敵人的。話未說完,他們幾乎被人用石頭砸死。
聖經並沒有說明,那次集會怎樣結束,大概是由於並不需要立刻作出一個決定,所以民眾就滿懷著憤恨,逐漸散去,想在第二天,他們自己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梅瑟和亞郎大概又召見了若穌厄和加肋布,再同他們商量行軍的策略。
有人或許會問,像梅瑟一個這樣精明的領袖,為什麼不私下接見那些偵探,向他們探聽一切的消息,卻要公開聽取他們的偵查報告。
不過,梅瑟必然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事實上,他從各支派裡,遴選偵查的工作人員,以維持全體民眾的和諧團結。現在他們既然已經回來了,先私下聽取他們的報告,並沒有什麼用處。如果大多數人表示反對,如同目前實在所發生的情形那樣,他就無法消除反對的意見;因為每一個偵探,回到了自己本族的人中間之後,一定會受到同族人集集訊問偵查所見的實況,而他也必然一一據實告訴他們。這樣,就一定會引起民眾很大的失望,因而遷怒於梅瑟,怪他隱瞞實情,欺騙他們,結果便很危險:激動的情緒便會暗暗地迅速蔓延,最後必將激起強烈的騷動,一發不可收拾,造成無政府的混亂狀態。
舉行一次公開的報告會,雖然梅瑟事先沒有料到,會有這樣惡劣的結果,可是至少這樣他顯示了自己善良的居心和正直的用意。他的領導地位,固然受到了損害,可是至少民眾發洩了一部分激烈的情緒,減少了緊張的局面。民眾對他雖然仍舊很氣憤,但是過了一個時期,他們的憤慨也許會逐漸平息下去。
聖經上寫著說,由於民眾怨憤不平,表示不相信天主所許的諾言,所以天主決定要他們在曠野裡長期流徙,直到所有的成人,除了若穌厄和加肋布二人以外,完全死去,只剩那當時還是在襁褓中的幼年嬰兒,才能僥倖地進入天主所許的福地。
(敬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