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次登台的那一刻起,伯多祿的生命就充滿兩極化的「選擇」:
原本與兄弟在海裡撒網,卻因著耶穌的召喚,捨下漁網,跟隨了祂。
原本因著相信而能在水面上行走,卻在懷疑中害怕下沉。
曾經被耶穌譽為有福的磐石,因為他接受了天父的啟示。只可惜,下一秒卻又被耶穌責斥成「撒殫」、稱為「絆腳石」,要他「退到後面去!」。
在外人的挑釁下,宣稱老師也該盡納殿稅的責任,卻在耶穌的諄諄誘導中逐漸看清真正的價值觀。
遇見耶穌後,伯多祿一再被迫面對自己的軟弱,在天主與血肉間拉扯、掙扎。那樣的張力在耶穌的苦難史中發展到極致。當耶穌預言「今夜你們都要為我的緣故跌倒」時,伯多祿回答「即便眾人都為你的緣故跌倒,我決不會跌倒」;耶穌再度明說「今夜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伯多祿則斬釘截鐵地宣誓「即便我該同你一起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
在那之後,卻是一次比一次激烈的背叛。
福音作者描寫伯多祿「當著眾人否認」、「發誓否認」、「詛咒發誓」:
「我不認識這個人!」
讀到這個悲哀至極的場面,令我感覺整顆心像被糾結了起來;並隨著淒厲的雞啼聲,與伯多祿一起傷心痛哭。突然間,播放伯多祿電影的螢幕,變成了鏡子:
我,何嘗不是伯多祿?
天主賞賜自由意志,給了我做決定的能力。在這名為「天主與我」的真實紀錄片中,我也同伯多祿一樣,不斷擁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問題是,我選擇的究竟是天上或是血肉的事?我的生活顯示了相信或懷疑?我是否經常愛自己勝過於祂,以至於在大大小小的抉擇中,比伯多祿否認得更徹底,更響亮,甚至以全身吶喊:。
「我不認識這個人!」
當我懶惰、驕傲、懷疑、忌妒、愛面子、貪口福、好出風頭、說人是非、沉迷於網路、汲汲於名利時,我都選擇了血肉,否定了基督。因此,伯多祿的故事,並非兩千年前的過去,更不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他人事,而是我的故事,我的警鐘,我赤裸而不堪的生命寫照。
多麼悲哀!
然而,慈悲的天主卻總不放棄。
福音中,耶穌明明知道伯多祿在人前宣稱自己必須納稅,卻還是軟語溫言,諄諄引導「西滿,你以為怎樣?」。同樣,當我一再以思言行為否認祂時,祂依舊耐著性子,柔聲詢問,等待我以自由意志選擇善,因著愛而選擇祂。
「女兒,妳以為怎樣?」
唯願我能聽見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