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

  • 爆竹與鮮花

我從美國回來後,右腿上生出兩個腫瘤,到協和醫院動了手術,說是良性的,腫瘤雖切除,卻又患了靜脈炎,臥床已兩個月。

陽曆的除夕夜,和農曆的除夕類似,爆竹聲不絕於耳,不能入睡。安童儀和高彌肅大清早就來拜年,我們三人的家庭在天的那一邊,大家相處融洽,好像一家人,合作無間,因此,公署的公務不會因我的病而耽擱下來。

不久,本府的原主人榮王派人送來賀禮,房門打開後,我從床上看見一夥人魚貫而入,每人手捧一個裝有蠟梅的花瓶,高舉在胸前,共有八瓶,領隊的雙手高舉親王的名片,向我鞠躬後,用類似聖堂禮儀般的嚴肅表情,呈上名片。他們把八個花瓶擺在我床前,向我行了一個漂亮的滿族式鞠躬禮後,端莊而肅靜的退去。

  • 林懋德主教逝世

北平林主教是保定教區的創始人。當我告訴他計畫把保定轉給中國神職時,他頗感不快,表示拒絕,他並非沒有宗徒精神,只是一時丟不掉傳統包袱。幾天後,他來找我,也承認外籍傳教士不能永遠這樣領導下去。

他原對教會的傳教方式有深刻的認識,但卻願以法國及遣使會的利益居上。這三種愛混在一起不能相安無事。他很想救更多人靈,可惜方法用的不對。拳匪之亂後,他不肯把賠款用在辦大學上──可搶在基督教之前,卻用這筆錢吸收窮人受洗,後來這些「吃教」的人有不少人又背教了。他因此意興闌珊。所以晚年辭去北平教區職務,度半隱居的生活。

我常常去看他,我倆意見有時相同,有時相左,他待人親切而有經驗。在培養本地神職人員方面非常成功而超過其他教區。北平教區共劃出三個中國教區──這才是北平教區的真光榮。林主教頭上被子彈擦傷過,留下了一個疤,正如教難時期有些主教曾遭受的一樣。

他很久以來就患氣喘病,正月二十七日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 回家療養

我的靜脈炎略微好轉些,羅馬許可我回義大利養病,以便盡快恢復健康。

二月一日,動身前先到聖堂祈禱片刻,感謝天主十餘年來的幫助,使我度過種種難關。將來或回中國,或留義大利,甚或死亡,悉尊天主聖意。我在華期間,生活簡樸,有偉大的傳教理想所支持,又有真摯友情的安慰,一旦離別,百感交集。

我應放棄所有拜訪,然而,義、法公使和外交團長都來話別,附近的主教也都來送行。聖堂前主徒會士列隊等待。我原想秘密離開而無法如願,結果很多朋友都到火車站給我送行,這種客氣反而造成不便。

車離北平時,像從夢中驚醒。從北平到南京,鐵路兩側全為白雪所掩蓋,這對中國農友們而言是幸福標記。

過南京時,我向外交部長和國民政府主席辭行。同時也把一套梵蒂岡金幣親手交給中國元首──林森先生。他有一個兒子在輔大就讀,他對教宗的一切曾詳細詢問。我向他談到羅馬傳信大學特為中國青年設有中文講座時,他很訝異而高興。

到了上海我又臥床不起。受到耶穌會和公進會的熱情招待。現代宗徒陸伯鴻帶來禮物要我轉交教宗。

人們把我從房間擡到汽車上,我想看見這副病態的人,都以為我的壽命就要完結了。惠主教、傳教士與一批教友陪我到黃埔碼頭。

路經香港,華南的幾位主教和神父也向我告別。他們屬於不同國籍,不同修會,但都有一條心。

  • 百感交集

回憶在華期間,因能力不足而沒有把事辦得更好而難過,但捫心自問已盡了力,「可以讓你的僕人離去了」(路二29)

當輪船正向歐洲推進之際,我的心卻仍留在中國。中國傳教區──這個大家庭完全佔據了我的心。面對他們無限的犧牲、勞苦和忍耐,我更顯得微不足道。

我好像一為朝聖者,由朝聖地帶回許多聖像、十字架和樹枝,在家中欣賞,或展示給親友。我把沿途所見所聞,所有感想都記錄下來,編成花環,獻給傳福音的工人。

我隱約看到中國最早一批傳教先鋒:蒙高維諾及真福和德理。又看到聖方濟薩威死在上川島上。也看到以利瑪竇為首的耶穌會士竭力皈化上層社會的雄心。

我想到在海之深處,散落了一些福音工人的遺骨──福音的種子若不先腐爛,是不會結果實的。

我發現許許多多的神父、修女,無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確實遵守著聖保祿的生活綱領:「……在艱難、貧乏、困苦之中,在拷打、監禁、暴亂之中……」(格後六4-10)百折不撓。

我也看到了分散在廣大中國領土上的福音工人之墓,有舊墳也有新墓、有著名的,也有不知名的;有客籍的,也有國籍的;有神父的,也有修女的,多次還露出殷紅的血跡。希望這些英勇慷慨的靈魂早登天域。他們三世紀以來已歸化了二百五十萬人。希望天主看在他們功勞的份上,使這龐大的中華民族都能早日認識天主。

  • 會士衝鋒陷陣

傳信部是傳教軍旅的總司令部;在過去一段時期,傳信部曾嘗試直接招募教區神職出外傳教,可惜效果不彰。後來才委託給修會和團體。他們為了招募、陶冶這批生力軍需要付出無數的犧牲。我願在此,對這些男女會士表達我至深的敬意與公平的評價。

某種蝴蝶孵卵之後便死去,傳教事業也一樣:當生命的種子留下之後──成立了本地教會,就算完成了神聖任務。再到別處,另創新的教會;因為尚有億兆教外人等著你們去皈化呢!

  • 中國神職任重道遠

我願以父子之情對中國神職說幾句話。

(一)感恩:外籍傳教士開墾的這塊園地,現在交給你們去繼續耕耘:「一人播種,另一人去收割……使撒種者和收割者一同喜樂……別人勞了力,你們收穫他們勞苦的成果。」(若四36-38)中國神職應把樂觀的傳教士精神和感恩的心情合而為一。中國新生的教會,是由無數中外基督徒的鮮血種植、澆灌的教會,你們從傳教士和殉道者手中接過來這信仰的火把,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我到中國時只有五十七個傳教區,卻都由外人負責。十餘年後離開中國時已有一二一個傳教區,其中二十三個屬中國教長。中國神職在感恩之餘,應加倍努力才是。

(二)「聖統、牧靈、護教」,是初期教會除了殉道之外的三個特徵:

「聖統」對中國人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文化裡,已習慣度家庭、行省及中樞政權(皇帝)式的生活。家庭等於教會的本堂,行省等於教區,中樞政權或皇帝就是基督教會──教宗(教皇)。應愛慕、尊敬主教──教會的柱石。有人說中國神父較易服從外國主教,我不願相信這事,若是真的話,將是中國神職之恥。我願重覆程有猷主教的話:我們服從主教,不因他是哪國人,只因他是宗徒的繼承人。

「牧靈」和「護教」的書籍是早期教會的特色之一。你們應像教父一樣,讓中國優良的文化與習慣公教化、超性化。為達到此目的,除聖德與修養外,需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文化的素養。活到老、學到老。應避免空閒,因「那隻咆哮的獅子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五8)

(三)愛慕聖體、孝愛聖母:你們好像愛瑪塢的朝聖者,每日在分餅中認出耶穌來。我們沉入在天主的性體中,正如魚在水中一般。我們在天主內生活、行動和存在(宗十七28)

我們曾把中國奉獻給聖母,要多多孝愛聖母。中國一向以孝道為主,中國人把自己的祖國看做一個大家庭,也該有個天上的母親。上海余山聖母,和保定東閭聖母經常有人去朝聖,便是孝愛聖母的具體表現。

  • 安抵國門

三月八日我在威尼斯下了船,宗主教馮丹樞機熱烈地歡迎了我。他對國籍教區的順利發展,和中國主教的羅馬精神感到非常快慰。

我拜見了經驗豐富,上任不久的傳信部長畢翁地樞機,我向他表示,現在正是開創本籍教會的關鍵時刻。他深表同感。我們也談起把輔大轉交聖言會的細節問題。

晉見教宗時他對我說:「你工作辛苦了,我對你非常滿意。」他要我先返鄉療養,痊癒後重回中國。我向教宗表示,我康復後,當然喜歡再回中國。否則,我會自動讓位。我曾報告教宗說,聖言會接掌輔仁大學後,也要負責編篡「天主教百科全書」,教宗說:他很重視這部書;也常和中國的傳教士站在一起。

教宗準備再祝聖三位中國主教,我感激之餘向他表示,中國正組織一個龐大的朝聖團來羅馬,到時候我會率團前來羅馬朝聖。晤談結束後,教宗擁抱了我,也祝福了身旁的主徒會士郭若石神父。

  • 中華朝聖團

教宗碧岳十一世為紀念基督救世一千九百周年,而發起一九三三年為特別聖年,中國和印度都組織了朝聖團,同時也為參加五位本籍主教祝聖大典──包括三位中國主教。

六月七日,教宗接見了五位即將祝聖的準主教之後,接著到寶座廳接見中華朝聖團。中國神父一律身穿羅馬服,男教有清一色藍袍馬褂,女教友一律中國式綢質旗袍,顏色鮮明而華麗。

聖父讓每位朝聖者吻他的手,對他們生活背景發生很大興趣;有些事問我,有些事直接問他們本人。聖父仔細欣賞送給他的禮物,對中國藝術之精,技術之巧,非常訝異。尤其對幾件精美的紅藍漆製容器及景泰藍巨型花瓶特別喜愛:對幾件精巧刺繡和綢質祭服也格外欣賞。禮品中還包括一把慈禧太后用過的扇子,和一面共黨旗幟(遭受迫害之標記)。

讓教宗特別高興的是兩面巨大的中國公進會旗幟,繡得非常精緻。教宗說,這些禮物中比較重要的將送到傳教人種博物館,作永久性的珍藏。

教宗回到寶座後,重申他的喜悅,他說,他之所以特別高興,是因為能夠再祝聖幾位中國主教,好能把救贖宏恩帶給中華民族之間。又特別祝福中國公進會,希望能收獲更豐富的果實。他也特別祝福那些在中國傳播福音時,遭受迫害、俘虜、流血甚至死亡的傳教士們。最後他也答應為全體中國人民祈禱。

教宗演說後,傳大的中文教授于斌博士把它譯為中文,所有的人聽了無不深受感動。(圖見86頁

page86 286頁圖

  • 五位本籍主教祝聖

六月十一日,天主聖三節,在羅馬聖伯鐸大殿舉行了五位本籍主教的祝聖大典。五為新主教分別是綏遠集寧主教樊恆安,河北永年主教崔守恂、和四川敘府主教李瑪竇。另外有印度籍的阿主教、及越南的董主教。

我有幸與傳信部秘書長沙洛蒂總主教作教宗的襄禮者。禮儀莊嚴隆重,使千萬靜默觀禮者無不大為感動。十足顯示了至一、至聖、至公與傳自宗徒的教會。

  • 雷鳴遠神父及其修會

雷鳴遠神父原屬遣使會,他極富傳教熱忱,他在河北安國教區創立了兩個簡願的本籍修會:若翰兄弟會翰德來小妹妹會。

這兩個修會非常發達,但仍須會祖領導。因此有了難題:他身為遣使會士,但他的心卻與自己所創的修會同在。同時,由於一系列的誤解,尤其對傳教問題,他與其同會兄弟有不同看法,使他受了委屈。

雷神父於一九三三年向總會長要求解除遣使會的簡願,也請求傳信部准他加入若翰兄弟會。我因正在羅馬,秘書安童儀向我請示。

我去年曾到安國參觀過這修會,和他在一齊過了兩天團體生活,印象頗佳,他們生活簡樸而善良,幾乎可與聖方濟亞西西的初期生活媲美。

雷神父的熱情,似乎有些過火,但他常以傳教士為優先,心懷光明理想。常想製造一種氣氛,以便皈化更多的百姓。雖有不少困難,但近來收獲頗豐。

基於上述理由,我給傳信部去函,認為他所創立的本籍修會很符合「教會事件」精神,有益於本籍傳教大業,而他的修會嚴厲刻苦,表現得十分可觀。若無雷神父繼續睿智的領導,成果可能會付諸東流,希望准予所請。

傳信部立刻批准了這請求,雷神父在全體會士歡迎聲中,終於正式加入了若翰兄弟會。如今無論法律上,或實際上,他都是這修會的一份子(編者按:雷神父抗日期間,親率會士前往前線,擔任救傷工作。最後積勞成疾,於一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重慶。(圖見87頁

page87 387頁圖

  • 偉大的修女

我剛回義大利不久,便收到仁愛會威燦匝修女在北平逝世的消息。當我動身時,我倆都在患病,所以不能彼此告別。

她生於義國拿坡里,是海軍將官之女。一八九○年來到中國,在北平住了四十年,公作勤奮,在文生的許多慈善機構中,擔任過不同的公作。她經過拳匪之亂,在公署保存了她的日記,曾敘述在北堂被拳匪圍攻的可怕的日子。當「北京日報」攻擊我時,她非常難過,但從不說一句難聽的話。她以及大愛德對待所有的人;對義大利使館的海軍服務更是熱誠有加,大家稱她為「海軍的媽媽」。

我透過這為修女事跡,同時也對在傳教區服務的無數修女們致敬,她們以無限的愛心為人服務,往往在默默無聞中行善。有時雖被人誤解也不在意。

義前公使瓦列曾寫了一本慈禧太后傳,他看過威修女的那日記後,便把該書獻給威修女,並在書中把慈禧太后和威修女作了一個精采的對比:「拳匪之亂時,慈禧太后,有權有勢,殺氣騰騰,而威修女在瓦礫中徘徊,除身懷基督博愛外一無所有……」

這是兩個世界,兩個文化,兩個權勢互相對立:一方面是異教主義,力大無比,另一方面是天主教,沒有武器,只有博愛。一方面是過去充滿偉大傳統,另一方面具有信仰的明確遠景。正如耶路撒冷的虔誠婦女跟隨在基督之後,同樣,在福傳的壯大隊伍中,修女們也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顯現出女性特有的勤勞與愛心,因此人們以最甘飴、神聖的字眼「媽媽」和「姐妹」稱呼她們。

  • 再見!中國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三日我把醫生所作的健康檢查表拿給教宗看。我對教宗說,我很願再回中國,可惜健康有問題,我願聽聖父吩咐。

聖父看過報告後說:「我一直認為你能再回中國,看到醫生報告後才知你不能再忍受過重的疲勞。退伍軍人可在後方工作,不宜再去前線了。」

談了幾位可能繼位人選後,教宗送我一個主教胸前佩帶的十字架與戒指。

當我從梵蒂岡出來,心想要離開中國,不禁難過萬分,有種空虛感湧向心頭──「我們是一批無用的僕人」(路十七10)

同時服從的觀念也給我安慰:「是我揀選了你們,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我也相信,我的繼位者較我年輕而力壯,並且沒有我以前的種種壓力,位中國教會的進步會更有利。我把北平代表公署的清單交給傳信部長。當我才到中國時尚不知何處立足。現在總算有一個完美的寓所交給下一位,心中感到很滿足。

我給中國主教寫了一封告別書。書中說,假如我在無意中得罪了誰,請他們多多原諒。而我保證從心裡原諒那些讓我不快的人。這些人都是出於善意,無非也為傳教區的更大利益著想。

我收到許多來函,其中有傳信部長寫的,中國主教們以及我的朋友寫的,字裡行間卻充滿瞭解與過多的友愛。我在此對他們致最深的敬意和謝意。

上一篇    回目錄    下一篇

訂閱「主日福音釋義」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主日福音釋義」
每星期四寄發

訂閱電子報 / 變更電子郵件 / 取消訂閱

訂閱Youtube頻道
連結至iTune
銀行轉帳捐款

 

銀行轉帳捐款 (此處捐款由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開立抵稅收據)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 012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台北富邦銀行 南崁分行)

轉帳後請聯絡我們提供以下資訊,以便寄出捐款收據:
[捐款人姓名、日期、帳號末五碼、金額、收據抬頭、地址、電話、捐款用途
(為聖地捐款、為方濟會捐款、為思高中心捐款...等等)]

或填寫google表單登錄捐款資料:請點選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電話:02-23112042 電郵:read.bible@hibox.biz

加入思高中心粉絲專頁
加入Line官方帳號

 

LINE logo.svgLine官方帳號搜尋「@ccreadbible」

下載手機App
Paypal線上捐款

 

Paypal線上捐款
(此處捐款由北美地區開立抵稅收據)

 (非美國地區請登入Paypal,使用Send 功能 to John Duns Scotus Bible Reading Promotion Center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108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96巷8號 位置圖
電話:02-23112042 傳真:02-23754439
郵件請寄: 108-99 台北郵局2-10號信箱
Email: read.bible@hibox.biz

***捐款方式***
郵政劃撥帳號:1797003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012(台北富邦銀行)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捐款後請填寫google表單(請點選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相關連結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首頁

聖地在華辦事處

思高中心Youtube頻道

友站連結:佳播圖書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課程

《智慧篇》 / 林思川神父 導讀

時間:2024/10/01 開始 週二晚上7:15~8:30上課 (6:40一樓聖堂晚禱日課)
地點:
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
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請準時入場。
           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read.bible@hibox.biz洽詢。

為提供您更佳的閱讀體驗,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使用Cookie及分析技術,做為我們增進網站服務的參考依據。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