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主曆2019年8月4日
最新消息
上週起,我們開始連載《剛恆毅樞機回憶錄》一書。此書由林思川神父特別精選,並邀請了主徒會孫崢神父為思高中心的讀者做獨家開篇導讀。
此書的連載將刊登於本網站「思高文庫」中,並在每週電子報上同步提供連載與連結,導向讀者閱讀完整文章。盼您喜愛此連載,跟著我們的腳步把這一本書細細讀完。
《剛恆毅樞機回憶錄》一書共有三百多頁,每週連載幾個分段,也需要大半年的時間。若您想盡快閱讀全書,或是收藏此書,您可以跟「天主教主徒會恆毅雙月刊」聯繫購書事宜。「天主教主徒會恆毅雙月刊」聯絡方式:
電話/傳真:(02)2276-9146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108號
《剛恆毅樞機回憶錄》定價:150元
課程公告
※《梵二文獻:教友傳教法令》/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8/13(週二晚上 7:30~9:00)
注意 8/13起地點更換為:台北市東豐街54號4樓(捷運大安站步行約七分鐘、捷運忠孝敦化站步行約十一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因場地空間有限,請「確定」會來上課之學員重新來信(
※《救恩故事》課程已結束,謝謝大家支持參與。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 第十八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正確地評價現世的財富
【福音:路十二13-21】
13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罷!」 14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 15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16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 17他心裏想道: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 18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裏收藏我的一切榖類及財物。 19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 20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 21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仍是一段耶穌在「旅程」中給予的教導,主題是有關如何正確地面對世上的財物。故事的開始報導有人因為和自家兄弟爭奪財產而來求助於耶穌,但對這人沒有更進一步的介紹,因此重點在於耶穌在這個情況之下所給的教導。祂講述一個比喻,說明人們一昧的追尋財富是至為愚蠢的事。
一個突發狀況
路加福音十二章一開始敘述成千累萬的群眾聚在耶穌跟前,而耶穌卻似乎只針對門徒發言,訓勉他們要「勇敢地承認信仰」(十二1-12);正當耶穌教導門徒們的時候,群眾中突然有一個人插嘴打斷耶穌的話,向祂提出一個問題。
專注於天父派遣的使命
他首先稱呼耶穌為「師傅」,並且祈求祂為他的案件做出判斷:「請吩咐我的兄弟和我分家吧。」這人對耶穌的稱呼以及他所提的問題顯示,他是按著猶太的風俗而把耶穌看為一位熟悉法律的老師(參閱:戶二七8-11)。耶穌嚴厲地拒絕這人的請求:「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參閱:出二14)這話說明耶穌認為這人所提出的請求和天父派遣給祂的使命無關;另一方面,耶穌的回應也教導在場的門徒,宣揚福音的時候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要捲入世俗的法律爭執之中。
財富並非永生的保證
這兩個兄弟有關家產的爭執,反應出他們對財物的貪婪,這原是猶太人對於當時的外邦人最大的指責之一。耶穌不僅責斥提出這樣要求的人,也同時清楚地警告在場的群眾「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強調豐富的資源和財產並非真實永遠生命的保證(參閱:路九25;十六13-26),因此警告人戒避貪婪;祂的教導與所提出的理由和當時人的觀念是相當不同的。
愚蠢富翁的比喻
接著耶穌講述一個比喻,透過生動地描述一個富翁的心態更進一步說明祂的教導。當時的聽眾由這位富翁心中暗自忖度、自言自語的話中,生動地看見一個具體的圖像。但是,這個情況與前面有關貪婪家財的事件似乎並沒有直接關連,而是和耶穌的教導所顯示的主題有關,也就是人們企圖藉著豐富的資產來保障生命的確定性(參閱:訓八15)。比喻最後以天主的嚴厲恐嚇做為結束,清楚地說明,在天主的眼中看來,把現世的財富當做生命保障是十分愚蠢的行為,這樣努力的人只看重現世短暫、而且不斷遭受死亡威脅的生命,完全不顧個人最終生命的結局(參閱:詠三九7)。
比喻的教訓
耶穌最後採用一個諺語的形式總結這個比喻:「那位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這句話言簡意賅地要求人們,應該在天主前積蓄財富,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只在這個世上積蓄自己的財寶。和其他福音相較,路加福音的末世論的特徵比較強調「個人的」末世(參閱:路二十27-40;二三39-41),這段經文的結尾就明顯地含有這種特徵;此外這個比喻也間接傳達路加福音另一個特殊的關心,就是財富不應使人自私,而應成為關懷服務窮人的工具(參閱:路十六9;十八22;宗四34-35)。
綜合反省
路加福音的作者透過這段經文教導當時的聽眾,以及日後的讀者面對世上財富時,應有的正確態度,整段經文也顯示出耶穌絕對地集中自己的心神,專注於天父給祂的派遣,並且警告人們財富的危險。
這段敘述重複了耶穌生前的教導,一方面顯示耶穌忠實於自己的派遣,另一方面也警告一切的人 ─ 尤其是基督徒 ─ 不可過度貪圖世上的財富。整個人類的歷史證明這段教導極為重要,因為財富一方面常常對人造成極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往往使人盲目。耶穌所說的比喻引導人清楚地瞭解,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財富之上是多麼的愚蠢;只有當人們把財富運用在照顧他人和服務他人的目的時,現世的財富才成為引人獲得天上真實生命的真正財富。
第一篇:在家鄉牧靈(一八七六-一九二二)
在北平的一個傍晚,久病之後,第一次外出;好友高彌肅伴我到中山公園去散步。夕陽的餘暉,照映在殿頂及樹梢上,也灑落在繽紛的落葉上,彷如鋪上一張黃色地毯,管廟的人打掃庭院,把枯葉掃成一堆。觸景生情,一時竟聯想到我的生命好像一株晚秋的樹木,許多葉子已經掉落。殘葉雖然褪盡了原本曾經有過的青綠,卻留下片片美好的標記。同樣地在卑微的生命裡也可能保存著一些有價值的回憶和經驗,這樣的啟示正是我寫此書——殘葉的目的及命名的動機。
我的生命史上並没有特別的地方,只是我生活的時代及地點有所不同而已。我寫下回憶還有另一目的,就是為紀念並感謝許多我生命上所接觸到也特別值得我愛慕的人們。(編者按:本書第一及第四篇均選自殘葉)
一面照記憶所及,一面參考一些戰亂中還保存下來的片斷資料,大半在旅行和休養的時間草成此書。名詞和日期雖經查對也難免有錯,所以請讀者原諒。
一、幼年回憶
我家原籍義國東北部邊界伍地乃(Udine)省亞爾巴村。祖父伯鐸是位建築師和嵌石子專家。一八四五年才遷居到加斯提勇(Castions)——我的故鄉(圖見3頁)。一八七二年父親公斯坦定(CostanteCostantini)和母親亞爾當(MaddalenaAltan)結婚,我的堂伯安道,亞紐魯道神父祝福了他倆的婚配聖事。也把一本聖婦尚達(Chantal)傳贈給我的母親留做紀念。母親懷我時,曾和父親一起把這本書讀完。聖婦的兒子名叫柴爾索(Celso)。我一八七六年出生後父母便給我起了這名字。
對童年的回憶,只記得我有一個樸實安靜的美滿家庭。雙親對我們五兄弟和三姐妹既慈祥又嚴肅。父親是一位建築師,對藝術修養及鑑賞力很高;以自己勞力所得照顧一家大小。(圖見3頁)
家中財產無幾,只有祖父留下的一棟房屋和幾小塊陸續購置的地皮。那時一般人的生活都很艱苦;衣服全是用土布縫製成的。母親告訴我,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只有富貴人家才有麵包吃,假如有人由外面帶來一籃麵包到我鎮上來賣,全鎮的人恐怕也買不完;營養不足是常有的事。
那時的本堂神父專管行聖事,照顧人靈。是人們心目中最受人尊敬的人。神父對所有的人也極其和善。聖堂裡没有什麼組織:像公教進行會、青年會或其他善會等。
我們的本堂包立堤(Politi)神父經常到我家來作客,尤其是主日念晚課後;伸著只剩骨頭的腿坐下,他瘦老蒼白的手扶著拐杖,讓我們去買十文錢的栗子(一文錢五個)。我用帽子盛回來,興高采烈地把栗子交給神父。我們瞪著貪吃的眼圍繞在他四周。本堂接過栗子假裝放在口袋裡,來騙我們。然後再拿出來分給大家吃。
我想那位老本堂特別喜歡我,因為我和媽媽從教堂望彌撒出來時,他常把我叫到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给我一塊蛋糕和麵包,我就一邊吃一邊跑著回家去。我記得小時走路常是蹦蹦跳跳的,因為我生性好動。現在年老力衰,連腿也懶得抬了。
村民都能恪守教規。大家傍晚下班回家時,一聽到聖堂的三鐘經聲,立刻脫下帽子恭敬地隨著念經。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傳出悅耳的玫瑰經聲。我的雙親曾接受最好的宗教教育,母親可背誦全部要理問答,常給我們講述新舊約故事,或宗教及倫理的訓言。這些都是她從本堂神父那裡聽來的。每遇教會重大節日,雙親一定去領聖事,盡好教友本分。總之,我的家充滿了宗教氣氛。這是父母的身教和言教的成果。父母常告誡我們説:「寧願家裡房子燒光,也不願你們說一句輕慢天主的話。」一天晚上我跑進廚房,恰巧父親正在做玉米糕。我由於好奇,說了一句才學來的粗俗不雅的口頭語;母親馬上重重地打了我一個耳光。我哭著說:「這並不是凌辱天主的話呀!」母親邊擦我的眼淚,邊説道:「要學從家裡聽到的話,從別處聽來的話不可講。」
父親每晚駝著背跪在凳子上,我們闔家圍在他的四周一起念玫瑰經。没念珠時,便拿一根十進位的尺子來計數。我們兄弟姊妹從小就由母親學會早晚課。早飯前必先念早課,不念晚課也不准入睡。我還記得,每當母親依窗縫紉時,常用她優雅的聲音,哼著五月裡的敬禮聖母歌曲。
母親經常把我們打扮的乾乾淨淨,但從不講究衣服的款式和質料。哥哥穿過的衣服,常留給我和弟弟來穿,不敢有任何奢侈。一天我遇見兩位氣質高傲的太太。他們的兒子各個都穿的非常華麗。其中有位太太對我說:「柴爾索,走開!看你穿的寒酸相。」我聽了,心中非常難過,回家後,就把這話説給母親聽,母親卻説道:「那位太太説的,也有部分道理,不過衣服是否華麗,不算什麼,只有作好事,才有價值。」
我的母親心地善良、謙虚、溫和、細心又熱情。父親為人率直。他教我們要敬重每個人但也要顧及自己的尊嚴和自由。萬不可養成奴隸態度。他也懂得如何訓練我們這些浮躁的靈魂,走上正直的道路。我一生中遭到許多艱難,但我常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應付。這都是幼年時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我時常感謝上主賞給了我這樣好的父母。
我相信對子女要恩威並用,才是真正教育。所以每當我受罰時,仍覺得父親的愛。現在的一般趨勢則不然,不領導子女,反處處遷就他們。兒童要有旁人的領導和訓練,方能克服困難。兒童也像一株小樹,要有人澆灌和培植,才能成有用之材。更要有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分,才能成長茁壯。
達摘立奧說過:「那種讓青年人吃現成飯的辦法,會造成一些没筋骨、没耐性、没氣力的人,不能抵抗外來的打擊。」
我從六歲到十二歲,在本村的小學讀書。學校是採三軌制教學方式,就是三種不同程度的兒童合在一間教室上課。這時的生活,没什麼值得回憶的。寫和算對我而言,並不費力。老師卻常誇奬我的大哥和我的另一位同學,因為他們確實比我用功。那時學校下課後,老師不給學生留甚麼作業。回家後,只知玩耍,或幫忙母親做家事,像到井邊汲水,到店舖買東西,或割草餵牛,照顧弟妹等。現在的學校不同了,學生回家後,就忙著作課業。究竟哪種方式更好呢?我還是喜歡那老的方式。這樣才能有助於兒童的身心發展。那時學校裡,没有正式的體育課,但兒童自己會想出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運動新花樣。學業上,我没得過第一,運動場上卻常名列前茅。我的老師包來亞尼很會教書。讀、寫、算以外還常講述一些聖經故事。村里沒有更高年級的學校,我也就讀到三年級為止。(編者按:根據他弟弟記述,他倆又重讀一次二三年級,也順便幫助老師做些雜務。)
我十二歲時,家裡缺錢,也没有人指導我怎樣升學。就在父親安排下,我同哥哥一起去學當泥水匠。
主日不上班,盡完教友本分後,父親便教我們學習製圖。常勸我們多讀一些有關書籍或一些建築設計書,以免浪費光陰。父親常带我們到各教堂,參觀出名的聖人畫像,以及藝術品。這一切真使我增加了不少藝術知識。為學習一種技藝,也先要學習做雜工。像把彎釘子打直,挑磚,担水和泥等。
這段時間裡,若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工作,便回家吃午飯。若在較遠的地方工作,母親便託人把飯送來。飯雖簡單,吃起來卻津津有味。我寫這件往事時,是在頭等艙裡,剛用過那一豐富而無味的午餐。這些山珍海味,吃起來真不如昔日媽媽做的一碗紅豆湯。上主照顧世人面面俱到。富貴人飽食珍饈,仍覺得索然無味。貧窮人吃的是粗茶淡飯,反認為甘甜如蜜。社會上階級的不平,應以道義均衡它,不應只靠慈善事業來解決。慈善事業並不能代替道義。記得佛斯多‧伯諾博士也說過一段往事。他在加爾尼亞登山旅行時,見到許多婦女,肩膀扛著滿簍野草,由山上走下來。她們對伯諾博土説:「先生!你們為增加食慾而登山,我們是害怕挨餓而辛勞。」
我在工人群裡,當然也會聽到他們彼此間的談話。平凡的話裡,有時也會有一些值得玩味的語詞。一天工人們在茶餘飯後閒談時,話題轉到神職人員。大家一致稱讚加斯提勇的老副本堂神父,説他慈愛大方。忽然又有人把話題轉到另一位神父身上。説他很富有,常乘坐雙馬車。但常有魔鬼在他身旁——走到哪裡,跟在哪裡。足見神父的生活,甚受教友重視,也常是教友談話的資料。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