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聖血節
主曆2020年6月14日
懇請幫忙
募集多餘不用的舊iPhone!
為給外地來台灣的神父與修士們連絡使用,請大家幫忙,如果您有堪用卻不再使用的iPhone,且願意捐出來的,請和林神父或思高中心聯繫。
思高中心 感謝您!
課程公告
※ 《哥羅森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報名學員敬請留意群組通知(週二晚上 7:20~8:50)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基督聖體聖血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永生:天人合一的生命
【福音:若六51-58】
51(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 52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 53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 54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 55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 56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 57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 58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節日來源
天主教會在「天主聖三節」後的星期四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凡是無法在本日公開慶祝該節日的國家或地區,則延後至天主聖三節後的主日慶祝。這個節日所紀念的核心是聖體聖事的建立,因此原本應該在聖週星期四慶祝,但為了不影響聖週禮儀的焦點,而移在今日慶祝。
這個節日最早是由比利時列日(Lüttich)教區的一位奧斯定會修女茱利安納(Juliana),基於一個從1209年起,多次看見的神視而建議,該教區主教於1246年首先在教區內慶祝,1264年,教宗烏爾班四世(Urbanus IV)以一封通諭將節日提升到一般教會節日的層級。這封通諭最主要的執筆人,就是教會著名的神學泰斗聖多瑪斯(1225-1274),同時他也編排了這個節日的日課及彌撒禮儀經文,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便是本日彌撒中的繼抒詠「熙雍!請吟詠歌唱……」筆者認為,不論以何種理由將本日的繼抒詠由彌撒中省略或縮減,對基督徒而言,都是嚴重的損失。1317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更明令規定,普世教會都必須慶祝聖體聖血節。
聖經選讀
今日的三篇聖經選讀都和聖體聖事有直接的關連:讀經一是有關「瑪納」的報導(申八2-3、14-16),這是在舊約中「天上降下的食糧」的預像。讀經二告訴我們格林多教會對於聖體聖事的信仰:信仰團體舉行聖體聖事的意義在於一起分享基督的體和血,並因此而共同形成基督的奧體(教會)。
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第六章「生命之糧」言論中的一段核心內容:耶穌在行了增餅奇蹟之後,看見大批群眾「因為吃餅吃飽了」(若六26)而尋找祂,遂教導他們應該「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人人都知道沒有食糧便無法生活,然而任何食糧都無法帶給人永遠的生命,即使是天降的「瑪納」也不能。以色列人的祖先在曠野中流徙時吃過「瑪納」,也全都去世了。今日所選讀的福音便是針對生命之糧做更清楚的闡釋:真正使人不死的生命之糧只有一個,就是耶穌自己。
聖事性的許諾
這段「生命之糧」言論,是耶穌在公開生活時所說的,因此是一個指向未來許諾:「我『將』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在聖經中這句話是未來時態,顯示耶穌預見自己的死亡,許諾將交出祂的肉,亦即交出祂的生命,目的在於使世界得到生命。這個許諾,肯定祂的生命便是聖事性的恩賜。耶穌在談話中直接用「肉」來表達「生命」,使我們看出若望福音反對一切否定耶穌人性的「幻像論」思想,強調天主子真正降生成人。這麼露骨的表白,當然令當時的猶太人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彼此爭論:「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
聖事性的筵席
耶穌完全不理會猶太人的爭論,繼續祂的教導:獲得永遠生命的唯一途徑是參與聖事筵席。這個說法是絕對的,排除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凡是否認聖事或否認十字架的救援功效的人,便是拒絕永遠的生命。
耶穌說為了得到生命,必須「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這個「吃」字,希臘原文本意是「咀嚼」,清楚地強調了「吃」與「喝」的真實性。透過這個真實的聖事性筵席,每一個領受者與基督產生最親密的結合,他們和耶穌的關係就如同耶穌和天主的關係一樣。凡是領受耶穌的體和血的人,都將住在祂內,而祂也住在他們內,就如父在子內,子也在父內一樣。
永生的獲得
耶穌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所以領受聖體聖血的效果是獲得永生,但永生的真正賜予者是天主父,因為是祂派遣耶穌來到世上,使世人得到生命。因此,信仰是參與聖事筵席的必要條件,單單是吃耶穌的肉,喝祂的血並不足夠,唯有在信仰內領受祂的體血才有意義,才具有真實的效果。聖多瑪斯說:「善人領或惡人領,所領得天糧雖然相同,所得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善人獲得生命,惡人招致死亡,所領的雖是同一神糧,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綜合反省】
若望福音對於聖體聖事的教導,強調領受者將因此而得到永生。耶穌復活、升天後,基督徒仍在世上生活,他們為紀念耶穌而舉行主的筵席,並領受聖體聖血和祂合而為一。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相信耶穌基督,同時也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相信派遣祂來的天父,並且一起走向天父。
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一九五〇年
- 雖受苦,反高興
前綏遠教區副主教白祥神父來訪,態度安祥而和善,他在日本侵華時,被日本人關進牢房達半年之久,飽受飢渴和毒打之苦外,指甲縫被針深刺,肩膀上擔負重物直立不許動,直到力竭不支倒地……。他卻面帶笑容地說:
「基督曾為我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難,現在我為了信德而受苦,心裡覺得欣慰。」
這是基督教會裡的愛德奇蹟,使人生活超性化,化痛苦為喜樂。
前幾天,得知聖母方濟傳教修女會的德蘭麗娜(Teresalina)修女在緬甸慘遭殺害,她躺在地上,鮮血不斷流出,她還用微弱的聲音說:「我很高興,請告訴大家,我很高興……」
今天聖保祿的話一再出現:「如今我在為你們受苦,反覺高興。」(哥一24)
- 揚棄修會的種族主義
成群結隊的虔誠女教友,很樂意幫助外籍修女,完成各種工作。仁愛會、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拯亡會、以及其他許多女修會,召收了不少本籍女青年加入自己的修會,予以同等待遇,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也有些女修會,由於不合理的種族觀念,閉門不收本籍女青年。她們居然成立了一個本籍婦女的組織,受外國修女管轄,也受她們驅使。這是絕對不能容許的事,羅馬聖部決不會批准這種僞裝的種族主義作風。有位在中國傳教的外籍主教,竟然要求批准一個中國女修會的會憲,其中規定會長應是外國人!
幸虧這種歪風逐漸改善中。當然難免會有某些困難,例如黑白人種的習俗、飲食和教育迥然不同,相處不易。這時,可另立一個專為黑人的修會,亦可設立一個專收黑人的會省──只要與其他會省平等待遇即可。
比利時的本篤會聖安德隱修院,在剛果成立了一個專為黑人的隱修院,而享有與其他本篤會隱修院同樣的獨立自主權。
- 落地生根
我們應謹記這條原則:不是讓基督的思想去適應教外的思想和習俗,而是讓教外的思想和習俗適應基督的思想。讓「無」宗教意義的習俗基督化較易,而「有」宗教意義的習俗基督化就比較困難多了。
在偶像前焚香,是一種表示崇拜偶像的行動,後來在教會的禮儀裡,卻只有表示尊敬之意,因而不論為生者或死者,都可使用。從前只有羅馬皇帝才能享用至高司祭的名號,後來卻變成基督在世代表的榮銜,而羅馬皇帝阿爾卡底奧(Arcadio)不願再用它。
某歷史家說:在最初四五百年中,教父們若不設法用希臘哲學的語彙翻譯基督的教義,若不按照羅馬的政治方式建立教會的聖統,若不按羅馬的禮規舉行教會的聖禮,若不照外教人恭敬英雄的方式恭敬教會聖人,若不把教外的慶典化為教會的節日的話,那麼耶穌的教會就絕不能在羅馬帝國獲得勝利成功。中國以及馬拉巴的禮儀之爭,使這種適應工作陷於癱瘓狀態;假如那些主張猶太化的基督徒反對聖保祿而得逞的話,那麼希臘世界的皈依必會完全停擺。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