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聖血節
主曆2021年6月6日
課程公告
※ 《馬爾谷福音》/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20~8:50(暫停,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為了統計人數,安排座位,敬請欲來上課的朋友再次以電子郵件來信(
※ 《天主教要理》/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日上午 10:30~11:30(暫停)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號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
※ 《瑪竇福音》/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三晚上 7:45~9:00(暫停)
地點:楊梅法蒂瑪天主堂
地址:楊梅鎮大模路22號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欲參加者請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基督聖體聖血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最後晚餐
【福音:谷十四12-16、22-26】
12無酵節的第一天,即宰殺逾越節羔羊的那一天,門徒對耶穌說:「你願意我們往那裏去,給你預備吃逾越節晚餐?」 13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城裏去,必有一個拿著水罐的人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去; 14他無論進入那裏,你們就對那家主說:師傅問:我同我的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客廳在那裏?
15他必指給你們一間舖設好了的寬大樓廳,你們就在那裏為我們預備罷!」 16門徒去了,來到城裏,所遇見的,正如耶穌給他們所說的;他們就預備了逾越節晚餐。
22他們正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 23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從杯中喝了。
24耶穌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流出來的。 25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這葡萄汁了,直到我在天主的國裏喝新酒的那天。」 26他們唱完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了。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教會慶祝「聖體聖血節」,福音選自最後晚餐故事(谷十四12-26)中的兩段敘述:最後晚餐的準備(12-16),以及耶穌在晚餐進行時所說的話、和所作的行動(22-26)。整段敘述由門徒們主動提出問題「該在那裡準備逾越節的晚餐」而開始,但是故事的中心人物當然還是耶穌自己。
最後晚餐取代逾越節晚餐
經文首先指出事件發生在「無酵節的第一天,即宰殺逾越節羔羊的那一天」(12)。這是一個混淆不清的資訊。因為,「無酵節的第一天」就是「逾越節」當天(參閱:谷十四1),但是,猶太人在逾越節前一天的下午宰殺逾越節羔羊,並在傍晚舉行逾越節晚餐。如果谷十四12-17的意思是說,耶穌在逾越節前一天的晚上舉行最後晚餐,那麼祂就是在逾越節當日死亡。可能這個時間資訊的神學意義大於歷史價值的:耶穌在猶太人吃逾越節晚餐時舉行最後晚餐,顯示祂願意在面臨死亡之時,以一個新的晚餐禮取代舊約的逾越節晚餐。這個思想也符合保祿在格前五7所表達的思想:「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
耶穌預先知道一切
耶穌打發兩位門徒去尋找舉行逾越節晚餐的地方,並且給了他們詳細的資訊(13-15),結果一切都和耶穌所預告的情形完全一樣。他們發現了一個已經準備好的晚餐廳,耶穌和門徒們似乎是「被期待」的客人,這說明在事件發生之前耶穌就知道了一切。這一點對於晚餐以後要發生的苦難事件一樣有效,任何事情都不會使耶穌驚訝,祂事先就已知道一切,因為祂和父密切結合,接受父為祂所安排的一切。
整個故事的重點集中在耶穌身上,強調祂超越一切的知識,以及服從天父的意願。因此,福音完全不提其他次要的細節,例如:沒有提到拿著水罐的人的名字,也未說出晚餐廳的真正地點和主人到底是誰。這段敘述大概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在耶穌的時代,大部分在耶路撒冷擁有住處的猶太人,都樂意接待前來朝聖的人,並為他們準備舉行逾越節晚餐的地方。
耶穌自我交付
「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們」,同時用言語清楚說明這些動作的內在含意。耶穌把這個餅當作祂的身體,祂說:「這是我的身體」(22)。在耶穌生活的時空環境中,「身體」就代表整個人,因此,耶穌把餅遞給門徒的行動就代表祂把自己完全交付出去(參閱:格前十一24;路二二19)。耶穌在面臨死亡之時,舉行最後晚餐,祂透過把餅遞給門徒的行動及解釋性的話語,預先實現了自我交付,顯示祂整個存在都是為了所有的人。
新的盟約之血
耶穌舉杯也同樣地說了祝福的話語,希臘文「祝福」(Eucharistia)的原意就是「感恩」。最後晚餐中的這一個關鍵字,促使初期基督徒團體把紀念這個晚餐的禮儀稱為「感恩禮」。
杯中的酒本來就屬於慶節宴會的一部份,但是,耶穌把酒視作「自己的血」和「新約的血」。「我的血」和前面的「我的身體」相互平行呼應;透過把杯遞給門徒的行動,耶穌建立了一個新的盟約:在耶穌的血中、亦即在祂的死亡中,一個新的盟約得以建立。因此,在這裡所舉行的感恩餐宴應該被了解為盟約的餐宴,出二四8 所表達的盟約的預像在此得到實現。這段經文也反映了依五三11-12:「我正義的僕人……承擔了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在這段先知書的背景之下,我們特別看見耶穌死亡的救援功效,同時也發現這個救援的普世性幅度,天主的新子民、普世性的子民因此出現在世上。透過耶穌為眾人所流出來的血,產生了一個新的盟約的團體。
對天國的確信
耶穌在直接面臨死亡之前,道出特別值得重視的先知性言語:「我決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天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25)。在最後晚餐之時,耶穌預見在祂死亡之後將要來到的天國,這個預言顯示,耶穌在面臨死亡之時,對於末世性的天國,也就是「那一日」充滿確定感。「那一天」就是耶穌特別所宣告、而且已經臨近的天國,完全實現的那一天,在那一日將有末世性的新的宴會。基督徒在耶穌死後所舉行的感恩禮,都含有對於這個末世性、新的餐宴的期待。由此可以看出,耶穌所舉行的最後晚餐和祂的十字架死亡密切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在這個晚餐的場合中,祂最後一次確切地預告天主的國必將來臨。
「預言」開始實現
耶穌和門徒一起按照猶太逾越節晚餐禮儀,以詠唱聖詠結束最後晚餐,接著他們立刻前往橄欖山,最後的目標則是革責瑪尼莊園(十四32)。在這個莊園當中耶穌更加地接近祂的死亡,祂在晚餐廳中所說的預言由此將一步一步的實現。直到今日,基督徒在感恩禮便是紀念這個事件,一起領受基督的體和血,宣告祂的死亡,歌頌祂的復活,並期待祂(天國)光榮的(再度)來臨。
【附註】:最近幾年,香港和台灣教會相當流行舉行逾越節晚餐。筆者認為並非恰當,在聖週四晚上的感恩禮前舉行,更是不妥。因為馬爾谷福音的經文清楚表達出,對基督徒而言,「最後晚餐」已取代了逾越節晚餐,除非為了研究猶太風俗,基督徒實在沒有必要舉行逾越節晚餐。
《超人軼事》
第三十五章 一身重載溺死水 兩袖清風渡生天
有一次,聖方濟各身罹重病,良修士日夜侍候於左右。一天,良修士正在病榻前祈禱,忽然神遊象外了:他的靈魂被領到一個水深、流急的大河邊。他站在那裡觀望,看看將有甚麼事情發生;果然,不久便來了一大批修士,負荷著大小不等的重担踏入水中,準備渡過對岸去。但有的人一剛入水,便被急流衝倒,遭遇了沒頂的大禍;有的涉渡尚不及三分之一,亦被急流衝倒,沒頂而亡;有的涉水遠及一半,有的已接近對岸,但都因為所負重担的連累,都先後失足,被波臣帶去,遭遇了同樣的不幸,永遠葬身於魚腹中。
良修士眼見那批修士們都相繼罹難,正叫苦傷心之際,忽然又來了一批人數較前更多的修士,但他們卻無甚負荷,只是兩袖神貧的清風而已。這批修士一踏入水中,竟然毫無危險,毫無困難,像步履青雲似的,轉瞬間,便安抵遙遠的對岸。良修士見此情形,不禁喝采叫好。正當其時,他的靈魂也返回肉身,醒悟了過來。但是他對於所見的神視卻不知有何意義。
那時,聖方濟各神通地知道了良修士有所神視,遂教他據實說出,然後給他詳解道:「良兄弟,你在神視中所看見的一切景象,全是真人真事的反映。那水深、流急、一望無垠的大河,便是這遍設魔網的俗世塵海;那些被溺斃在急流中的修士們,是指一般不依照福音的教訓生活,不遵守會規三願,尤其是那些不肯履行神貧神願的修士們;至於那些平安而順利地達到彼岸的修士們,是指一般完全絕財、絕意、絕色,既不佔有世物,亦不留戀世物,只要日有兩餐淡飯,身有一件粗衣,便知足常樂,一心效法被釘的救主耶穌,全力肩負著所賜予的十字架,甘心聽命,刻苦自勵,一直到死而不渝的修士們。因為這些修士們既無情牽,亦無世累,所以才能平安順利而輕快地,渡過這個「涕泣之谷」,抵達長生永福的天堂彼岸。」
閱讀更多:《超人軼事》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