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主曆2022年7月17日
年度專題
課程公告
※ 【聖經講座】《牧函》/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8/2 週二晚上 7:10~8:30 恢復上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課程檔案:(請自行下載以備課程所需)牧函簡介_綱要 、 弟茂德前書_經文(檔案有更新)
直播資訊:《牧函》直播影片皆公布於「思高中心Youtube頻道」之播放清單(請點選)
歡迎每週二晚間收看直播,跟著林思川神父一起同步上課!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福音:路十38-42】
38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 39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 40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 41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 42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十25-42一共收集了三段經文,所談論的內容都是耶穌門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廣義而言也就是所有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如何獲得永生」。前兩段經文討論的觀點偏重於「誡命」的角度(十25-37);最後一段經文(十38-42)是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內容偏重於更基本的基督徒生活態度。
這是一個發生在一對姊妹家中的故事,面對耶穌的到訪,兩位姊妹表現出不同的接待態度,經文的核心重點在於耶穌最後對瑪爾大所說的話(41-42)。
敘述的背景
在門徒的陪伴之下,耶穌繼續走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上(參閱:路九51)。他們進了一個村莊,被當地的一位名叫瑪爾大的婦女接到家中,這位婦女有一位名叫瑪利亞的姊妹(38-39)。關於耶穌的同伴、所行經的途徑、到達的地方,福音經文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資訊,連故事中兩位女主角也沒有更進一步的介紹。我們對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年紀、身世、地位以及思想觀念一無所知,至多只能推論瑪爾大應該是這個家庭的主人,瑪利亞可能是她的妹妹。
若望福音的資料
熟悉若望福音第十一和十二章故事的讀者,大概會不加思索的認為這個家庭位於「伯達尼」,而且指出這對姊妹還有一個名叫拉匝祿的兄弟;瑪利亞還曾經在一個晚宴的場合中用香液敷抹耶穌的腳。這樣的推論不能算錯,但並不恰當。因為「伯達尼」距離耶路撒冷非常近,但根據路加福音,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還非常地長。兩部福音的資料的確應該具有某種相關性,但二位作者所關心的重點則明顯不同。路加主要的關心並非具體的資訊,而是把耶穌重要的教導傳遞給他的讀者。
瑪利亞的態度
兩姊妹以不同的態度接待來訪的耶穌。福音首先敘述「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祂講話」,就一位婦女而言,瑪利亞所表現的態度在耶穌時代的社會情況中是非常不尋常的;而且這段經文中的「主」和「聽祂講話」,都是借用耶穌復活之後、教會宣講福音時慣用的語言。由此我們可以瞭解,這段經文所顯示的「瑪利亞的態度」,其實已經是教會在耶穌復活後所教導的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瑪爾大的態度
瑪爾大的表現和瑪利亞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她「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甚至因為妹妹的表現而前來向耶穌訴苦,埋怨她好像漠不關心地任她一人操勞。有趣的是,瑪爾大並沒有直接對瑪利亞表達不滿,卻要求耶穌命令瑪利亞:「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這個情況使耶穌可以發言提出教導。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耶穌回答時先兩次呼喊她的名字:「瑪爾大,瑪爾大」,這種發言方式顯示出下面的話具有特殊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參閱:路十三34;二二31)。耶穌指出「瑪爾大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為「許多」事情操心的態度和惟獨「一件」必要的事,二者形成明顯地對立,這種表達方式清楚地強調:真正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而瑪利亞正是選擇了這一件。
上主是我們的產業
最後耶穌說:「瑪利亞選擇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手裡奪去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耶穌不答應瑪爾大的請求,要求瑪利亞去幫忙她。這裏所謂的「一份」大概是引用了聖詠十六5的表達方式,意思是指有分於永遠的生命。這個結論再次回應路十25中法學士請教耶穌的問題:「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對瑪利亞的稱讚說明,為得到永生的產業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首先要專務聆聽天主聖言。
至於瑪爾大如何回應了耶穌的回答,福音又是隻字未提。再次說明路加對於許多事件的過程和細節完全不感興趣,他敘述這個故事的唯一目的是傳遞耶穌的教導。
【綜合反省】
福音作者大概是根據團體的具體情況(宗十六14),特別強調聆聽教會宣講的重要性。這個故事把瑪利亞描繪為耶穌的一位「女門徒」,一方面顯示出耶穌非常重視婦女;另一方面也強調,婦女們也必須聆聽耶穌的教導。耶穌對瑪爾大所提出的「指責」,提醒讀者們嚴肅地反省自己從事服務的態度,絕對不可由於工作而怠忽聆聽天主聖言,唯有在主內開始和完成的行動或服務才真正把人引入永生(參閱:路八21)。
《方濟精神》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十章 聖方濟怎樣愛自己的會士
在愛弟兄方面,聖方濟更是慈父,而非嚴師。他愛自己的弟兄,並以互愛為服從的基礎:長上要像慈父,而屬下應如孝子或幼弟。他常安排長上與屬下互調職位,透過這個方式使階級以平等為基礎,以謙德為支柱;並使服從由忠誠的信賴開始,而以精神的自由為終向。
聖方濟愛自己的會士,了解他們,聆聽他們的意見,安慰他們的憂苦。當最初的十二個弟兄被派遣兩個兩個外出福傳而第一次和他分離的時候,他感到非常難受,甚至用一個奇蹟使他們再聚集在他身旁。每一次離別,不論對他或對其他弟兄都是難以忍受的痛苦;每一次重聚,卻總是特別喜樂的事。會士中就算最微小的一個呼喚他時,他也一定立刻給予慈愛的答覆。一天,有兩位從外國來的弟兄,走了很遠的路想來見他,卻被幾個常在他身邊的弟兄勸阻;聖方濟一知道了,就親自祝福他們。李載理奧修士(Rizzerio)深怕自己不被聖方濟喜愛,並且認為如果聖方濟不愛他,就表示天主也不喜歡他。聖方濟遂去見他,並以比父親更大的慈愛任命他做自己的秘書,給他書面的祝福,並決定自己死後要把會衣留給他。方濟由於看見自己手創的修會日益擴大而擔心,甚至領受五傷神魂超拔時,以及病重垂危快要去世時,也掛念著自己的修會。《小花》(Fioretti)一書甚至留下這樣的傳說:每逢方濟去世週年,他都親自下到煉獄去拯救自己手創的三個修會的弟兄姊妹,以及所有恭敬他的人的靈魂。但丁則想像方濟在自己的會士臨終時,特從天上降來與惡魔爭奪亡者的靈魂。
聖方濟在世上創立一個大修會,卻從不擺架子,態度常是和善可親,慈愛無比。他想像自己猶如出身微賤的女子,卻為一位偉大君王生下許多孩子。他也想像自己好比一隻羽毛黑暗難看的母雞,小心翼翼地呵護自己的小雞。這樣的想像含意深遠。他的愛非常特別,即使對屬下也非常謙虛,只求別人的利益,不圖自己的滿足。為此,聖方濟的愛吸引了許多性格和地位迥異的人:有溫良多情的良修士、也有出身貴顯的魯斐諾修士、天真而頑固的季乃勃勞修士(Ginepro)、心地單純的若望修士(Giovanni)、有愛基底奧修士和伯爾納鐸修士(Bernardo)等神祕靈修者,也有充滿騎士精神的安其勞黨客來底修士(Angelo Tancredi),具有行吟詩人作風、被稱為「詩王」的巴其非哥修士(Pacifico),以及夢想著建樹大事的厄里亞修士(Elia)。方濟會中那些嚴格靈修派(Spirituales)的作者,沒有提起他們的會祖對待不同的弟子時,所表示的寬容和氣的態度(也許是因為他們自己缺少這種美德)。聖方濟清楚知道厄里亞修士的性格,卻仍選立他為總會長,並至死常把他留在自己身邊。聖方濟認為學識只是工作的利器而已,但他尊敬那些富有學問的人,稱聖安多尼(St. Anthony)為他的「主教」。他輕視富貴的出身;然而有一天,一個修士牽著聖方濟騎的驢子,心裡想道:「這人究竟也只不過是伯多祿伯爾納道乃的兒子而已。」聖方濟立刻從鞍上下來,對那個修士說:「兄弟!你有道理:應由你,而不是我來騎才對!」
因為聖方濟懷有這種實在而具體的愛,所以他創立了三個修會,以適合各種不同聖召的男女;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因而在靈修方面的需要也不一樣。
再者,聖方濟超性的愛就是他的力量,說明他全部的生活,也說明方濟會不斷發展的理由。他這種上愛天主,下愛一切受造物的愛,建基於超性的動機上。因著這愛,他對許多人發揮了強大的吸引力。他又用自己的榜樣,使許多人跟隨他。別人看到了聖方濟愛的表現,知道他實行耶穌的誡命:「你們要彼此相愛如同兄弟,世人就可以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由於人人都覺得聖方濟愛他如同兄弟,因此人人也都愛他。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