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
主曆2024年2月25日
最新消息
佳播折扣優惠!
思高聖經與佳播各類書籍皆八折免運,只到 2/25(日)為止喔!
敬請把握機會,到書展佳播攤位逛逛,或來電、來信我們聯繫,享書展折扣優惠!
課程公告
※【聖經講座】《瑪竇福音》課程已結束。2/27暫停一次。
新課程【聖經講座】《雅各伯書》3/5開始上課。
時間: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四旬期第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耶穌顯容
【福音:谷九2-10】
那時, 2六天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前變了容貌: 3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 4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 5伯多祿遂開口對耶穌說:「師傅,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張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 6他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都嚇呆了。 7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 8他們忽然向四周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同他們在一起。9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將他們所見的告訴任何人。 10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麼意思。
【經文分析】
馬爾谷福音第八章27節到第十章52節,敘述耶穌由加里肋亞前往耶路撒冷的過程。一路上耶穌不斷地教導門徒,使他們明白到底「跟隨祂」的意義是什麼。因此,這一大段經文中,仍是以不同的事件來說明「基督論」這個主題,其中一個高峰事件,就是教會安排信仰團體在四旬期第二主日一起聆聽的「耶穌顯容」故事 (谷九2-10)。
第七天
耶穌顯容事件發生在「六天後」,也就是在這段敘述的前面,報導的「斐理伯的凱撒勒雅」事件(八27-九1)以後的「第七天」。這個時間的提示含有一個更深的意義:以前梅瑟領受天主的法律和誡命時,曾在西乃山上停留了四十天。在「第七天」上主從雲彩中召叫了他(參閱:出二四16),因此,在舊約的傳統中第七天就是神顯現的日子。
光榮的顯現
馬爾谷將山上發生的事件描寫為「耶穌容貌改變」,三位門徒看見的外在變化是耶穌的「衣服發光」,變成無比潔白。因此耶穌改變容貌的意思,大概並不是預先顯示祂復活後的身體,而更是祂在末日光榮顯現時的光華形象(八38),亦即祂在天父內本來就具有的光榮(參閱:若十七5)。
顯現的見證人
整個事件出自耶穌的主動,祂帶領三位最親密的門徒(參閱:五37,十三3,十四33)一起「上了一座高山」。基督信仰傳統認為這座山就是「大博爾山」,在猶太傳統中,大博爾山一直被視為「聖山」。耶穌「僅僅」帶了三位門徒上山,目的大概和當年梅瑟只帶了若蘇厄一人上西乃山一樣,主要是使他們三人成為神性顯現的見證人。
厄里亞和梅瑟
此時,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出來,他們二位之所以能顯現,乃是因為他們未曾死亡。根據列下二11,厄里亞並沒有死,而是被火馬車接升到天上;雖然聖經中記載梅瑟逝世(申三四1-7),然而根據猶太民間信仰,梅瑟並未死去,而是和厄里亞一樣被接升天。由於他們過去被提上天,使他們在這時候能夠顯現。
厄里亞代表舊約中關於末世來臨預言的實現(九11),梅瑟曾預言在他以後天主要興起一位像他一樣的先知。他們和耶穌的交談,就是為耶穌做了先知性的見證,說明耶穌的確是末世性的先知,帶來決定性救恩的默西亞。
門徒們不了解
伯多祿建議搭建「帳棚」,使人憶起天主最初在人間居住的「會幕」,這也是後來猶太教帳棚節所慶祝的主題。但是伯多祿的建議完全不恰當,他只是希望給予目前所經歷的「轉化的世界」,加上一個制度框架而使之固定下來。
福音作者清楚指出伯多祿(和門徒們)根本不明瞭眼前所發生的事,這個「門徒的不了解」也是整部福音書的重要主題之一。而門徒們之所以害怕得嚇呆了,也是猶太傳統中,人們看見神顯現時的「正常」反應。
耶穌是天主子
天上出現的雲彩,顯示天主具體的臨在,在出二四16也可看到相同的主題。由雲彩中所發出的聲音是以門徒們為對象,告訴他們眼前的「這一位」到底是誰:「這是我的愛子」(一11),因此「你們應該聽從他」。
「天主子」的頭銜使這段經文之前所提到的「默西亞」稱號(八29)更為精確;這段話也反映詠二7的經文,藉此而使人更能看清耶穌和天主之間的關係。祂和天主之間的獨特關係,決定祂的一切生活與工作,也建立祂權威的基礎。
事實上,「天主子」這個頭銜不只在此(福音的中間部分)出現;在福音的一開始,耶穌受洗時,就有天上的聲音對祂說:「『你』是我的愛子」(谷一11);而在最後耶穌被釘死後,一位羅馬百夫長也承認:「『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由此可知,馬爾谷福音的主要目的就在見證「耶穌真是天主子」!
【結語】
顯現結束後,一切恢復原初的「平靜」,除了耶穌以外,門徒剛才所見的一切都消失了。他們的眼光只能集中在耶穌身上,只能聆聽祂的教導,耶穌是他們生命方向的唯一指引。
下山時,耶穌囑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透露任何事情。意思是要直到耶穌被釘死並且復活以後,門徒才會明白,默西亞耶穌不只是大能的「天主子」,而且也是必須受許多苦、被殺害的「人子」(八31)。耶穌面對苦難時完全信賴的態度,更清楚地表現出天主子的身分。門徒(以及後世一切基督徒)必須如此認識、信從並宣講耶穌基督。
第十一章 清靜孤獨
方濟應著不少的要求,擔負起責任把一二二一年的會規減縮了三分之二。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大功告成,因為「當他下山後將會規授與副總會長,但不幾日後副總會長說:因不慎而遺失了。」(文大四11)。所以,方濟便得一切從頭開始。
同時,修會在那期間在進行著改革的工作,直到那時候,弟兄們仍居住在簡單的「地方」,而且常是自己動手所造的「處所」。雖然尚未正式起用「會院」這名稱,但現在人們為他們建造起真正的會院。在那之前,弟兄們沒有任何教堂為接待人們及給他們宣講,而現在,人們為他們建起聖堂了。另一方面,初學院也建了起來,使那些年輕弟兄能研讀神學,修會越來越成為一個神職團體。羅馬教廷也鼓勵這種發展,並需要弟兄們成為有資格的宣講者,為了教會的革新,要弟兄們成為可信賴且熱忱的工具。在那較高級的教會階層裡,已經論及任命弟兄們為主教或高級神長,也藉著弟兄們的德行及智力才能,盡可能替換那些封建制度的主教們,而成為真正的牧者。
方濟必得認知某些事實,即人們正使他的修會走向不同的趨勢。方濟為此而感到心焦,因為這並不是他所願意的。的確,方濟本人並不反對學問的追求,尤其是神學的研究,他說:「凡是神學家和那些給我們傳播天主至聖聖言的人,我們應當尊敬他們,就好像他們是將神和生命傳給我們的人一般。」(遺囑)但在他的時代,學習研究仍只保留給那些在社會有特權的人,必使他們在社會裡有其優越性;而方濟害怕他的弟兄們在成為有學問的人時,再也不是微末的人們,卻成為有權勢的人,並使自己高於他人之上,尤其高於那些貧窮人之上。
一天,一位年輕的弟兄前來找方濟,方濟這時正坐在火旁,這位弟兄希望能擁有一本聖詠集,「我雖然有總會長給了我許可,但我仍然希望也有你的贊同。」他對方濟如此說道。方濟聽了便注視著他,在這位年輕的弟兄身上,他看見了其他已在修會內,以及那些將要進入修會的弟兄們;方濟看得更遠,他想到了未來。書本在當時是稀少貴重的物品,不過這件事原本不是問題之所在。擁有書本便是躋身於神職界中,在那些有學問且向人表示自己是有學問的人們中間,它能使某些人成為重要人物。方濟回答這位弟兄說:「有了聖詠集後,你將要求日課經;一有了日課經,你便要高坐在椅子上,猶如一位大人,然後對你的弟兄說:給我取來日課。」(成德4)這位年輕弟兄能否了解方濟看似幽默式的回答的箇中含義?這個答覆已超過它的情形,這個答覆看見了弟兄團體發展的悲劇。方濟所擔憂的不是研究學習本身,而是人們與弟兄們之間的關係,方濟能看出後者將會如何被歪曲、破壞,且使弟兄關係成為主僕的關係。因著書本上的學識被如同財務占為己有,而成為對他人握有權利的根源。
這便是何以在會規中,方濟說:「凡不通文字者無須費心去學習。」(會二10)他願意他的弟兄們能如同他自己,都是「微末」及「小弟兄」,也就是說,在他們身上不應有任何優越於他人、管理他人的特權,而能向世人啟示出一個真正弟兄友愛的道路。除此之外,他還要再說什麼呢?圍繞著他的弟兄友愛生活是答覆了該時代的召喚,及福音的聖召;而這弟兄友愛團體也是主所祝福的,是為了再次轉變那以權力及特權為主的階級性社會。這個階級性的社會只是如同一部機械在製造著宣講者,有學問者、教長,誰能料到未來還產生了宗教裁判所的法官呢!
方濟不願讓這種改變任由發展下去,在他的眼裡,這是一種背叛、不忠的行為。他向那些願意聽他忠告的說:「有些會長們標榜著前人的表樣,引導弟兄們走向它處,而不甚在乎我的勸告。」(薛二188)有一天,他實在不忍地喊道:「由我手中奪去我的修會及弟兄們的究竟是誰呢?如果我參加總會議,我將向他們表明我的意思。」(薛二188)
方濟果真參加上總會議,胡高林樞機也在場,許多弟兄便告訴這位教會的高級教長,請求他勸告方濟能採納一些有學問弟兄的建議,並讓他們來引導修會。他們提到聖奧斯丁,聖本篤,以及聖博納德的會規與教導,方濟聽了樞機主教告知他關於這方面的意見,他帶著胡高林站在大會全體弟兄前,提高了聲調宣稱:「我的弟兄們,天主曾召喚了我走單純和謙虛的路子,祂也真的將這條路啟示了我,和有意追隨我的人們。故此,我不願意你們援引其它會規,不拘是聖本篤或聖奧斯丁及聖博納德的……。」(成德68、看路集114)沒有彼此種宣告來得更清楚、更堅定了。最後,他必須在他所有弟兄及樞機主教面前表明弟兄們說的,無論會有何事發生,也不會輕易地使他的決心受到鬆動。他把注意力全置於全心信任教會上,同時也忠實於他的原始召叫,方濟要全體弟兄了解這一點。
表明了他的立場後,方濟完全感到筋疲力竭。重病在身,眼睛幾乎全瞎,並且因弟兄的挑戰使之更加嚴重,方濟感覺到自己深受憂愁的侵襲。他也看到了某些弟兄因他的簡樸如今感到羞愧,而之道自己太過於自以為是。「他(方濟)為某些人放棄了原初的善行,並為他們因了新的際遇而忘掉了早先的樸實而痛心。」(薛一104)「他們(某些弟兄)以利劍刺傷我,並整天穿透我五內。」(薛二157)
(第十一章未完 敬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