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11月25日 聖女加大利納(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童貞殉道,日期不詳

聖女加大利納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聖女。她是閨女、女學生、哲學家、講道員、磨坊工人的主保。

加大利納出身亞力山大里亞貴族,才貌雙全,學問淵博。青年時,目睹聖母聖嬰顯現,遂皈依真教。馬希明迫害聖教,加大利納親往皇宮,痛斥皇帝的暴行。皇帝無言自辯,召外教哲學士五十人與聖女辯道,聖女舌戰群儒,語驚四座,哲學士頓口無言,甘拜下風,當場表示信奉聖教,皇帝老羞成怒,將哲學士以烈火焚斃,聖女還押監獄。

皇帝離城巡視軍營。皇后聽說有這樣一位年輕貌美的才女,出於好奇心,到監獄觀看,被聖女說服,領洗奉教。同時入教者,有御林軍二百名。皇帝回來,將這批兵士一併處死。聖女被判在車輪下輾死,車軸折裂,聖女改判斬刑。遺體葬在西乃山。

 

11月2日 追思已亡(All Souls)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基督的教會分為三部分:勝利的教會(天國諸聖),戰鬥的教會(在現世生活的眾教友),受苦的教會(煉獄的靈魂)。基於諸聖相通功的道理,我們和天國諸聖和煉獄亡靈都保持聯繫。在上一天(十一月一日)的諸聖瞻禮,我們感謝和讚美天主,賞賜天國得了勝利和完成成聖任務之恩,獲得永生的真福,我們求天國諸聖代我們轉禱。在今天的追思已亡節日,我們特別為煉獄亡靈求天主賞賜他們早日脫離煉獄,升天享福。

煉獄亡靈的受苦,是暫時的事,他們的名字已登錄在永生的名冊上。一旦受苦期滿,立即升天享福。煉獄亡靈一面渴望勝利教會的功勞和有力的轉達,同時也需要戰爭教會的祈禱,和有效的援助。

援助煉靈最有效的方法,是彌撒聖祭。我們根據教會古老的習慣,教友去世,就為他舉行個別的追思彌撒,求天主賜他早登天國。對煉獄亡靈,舉行一般性的追思彌撒,起源於主曆第九世紀,克呂尼的本篤會修院於每年十一月二日為全體煉獄亡靈,奉獻彌撒。不久這個習俗迅速發展,普及整個教會。

主曆十五世紀,西班牙的多明我會會士在追思已亡日,可舉行三台彌撒。一七四八年起,班國各地聖堂,均獲准在追思已亡日舉行三台彌撒。主曆一九一五年,教宗本篤十五世,特准普世神父在追思已亡日舉行三台彌撒。

11月30日 聖安德肋(St. Andrew the Apostle)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宗徒,公元第一世紀

聖安德肋原籍加利肋亞,父親名叫約納,聖伯多祿是他的弟兄。

洗者若翰在曠野講道,安德肋拜他為師。耶穌在若翰手中受洗後第二天,若翰和兩位門徒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就是安德肋。耶穌走過,若翰道:「看呀,天主的羔羊。」那兩位門徒聽了,便隨着耶穌走。耶穌轉過身來,就向他們道:「你們找什麼?」二人道:「老師,你住在那裡?」他答道:「你們來看看吧」。二人隨着耶穌去了。

 第二天,安德肋一清早找到他的弟兄伯多祿,對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安德肋就領伯多祿到耶穌那裡。耶穌對伯多祿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今後叫刻法(意即磐石)。」

基於上段福音的文字,安德肋是耶穌召選的第一位門徒,所以希臘人稱他為「首召者」。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在加利肋亞,遇見安德肋和伯多祿在湖上打魚,就對他們說:「你們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立刻丟下了網,跟隨耶穌。

第二年,耶穌遴選十二人為宗徒,安德肋的名字赫然列在前四名。

耶穌顯奇蹟以五餅二魚飽食五千人的時候,安德肋也在場。他對耶穌說:「這裡有一個孩童,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可是這一些為這麼多的人有什麼用呢?」

耶穌受難前,到聖京度逾越節的希臘人想訪謁耶穌,請斐理伯引見。聖斐理伯將他們的來意告知安德肋,斐理伯和安德肋一同去見耶穌,請老師定奪。

耶穌升天後,依據聖傳的記載,聖安德肋在小亞細亞和黑海一帶傳教,凡二十餘年之久。德多祿記述安德肋曾往希臘。聖額我略納齊盎說安德肋曾往愛比呂。聖熱羅尼莫說安德肋曾在亞戛雅傳教。畢拉德說安德肋由本都往希臘。第四世紀時,西諾彼的教友,還保藏著聖安德肋的畫像。

聖安德肋平生最尊敬與喜愛的,是吾主耶穌的十字聖架。所以最後就在他所切望的十字架上,為主捨生致命。後人稱安德肋為「十字架的宗徒」。聖人的圖像上,身旁常有一個斜形交叉的十字架。相傳聖人身懸十字架上,尚向教友講道,二日後方才氣絶。

11月3日 真福瑪爾定(Bd. Martin de Porres)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主曆一五七九年,瑪爾定生於秘魯里馬。青年時,入多明我第三會為輔理修士。

瑪爾定在修院裡兼任理髮師、外科醫師、護士,忠勤盡職,刻苦耐勞。他熱心參加慈善事業,協助修院創設孤兒院。

瑪爾定每日負責分施食物給貧民。他渴望赴遠地傳教,獲取致命的榮冠,可是他的志願未能實現,所以每天添加苦行,磨折自己的身體。

瑪爾定的謙遜克苦精神,為眾人所欽佩。聖女羅撒和真福若望馬西亞,對他稱頌備至。

瑪爾定於主曆一六三九年十一月三日逝世。主曆一八三七年榮列真福品。

 

12月03日 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主曆一五五二年

「向普世萬民傳揚福音」是基督頒與宗徒的訓令。聖教二千年歷史上,無數男女教友響應天主的聖召,獻身參加這項神聖偉大的任務,接受聖教會的委派,向世界各地撒播福音的種子。這些名垂不朽,偉大的傳教士中,有一位是我們中國人家喻戶曉的,那就是本日瞻禮紀念的聖方濟各沙勿略。教宗聖庇護十世敕封聖人為傳教區和傳教事業的主保。

方濟沙勿略生於主曆一五零六年,原籍西班牙北部諾華省。年十八歲,赴巴黎讀書,入巴巴拉學校。一五二八年考取學士學位。在那一段時期,他結識了聖依納爵。

主曆一五三四年,以依納爵為首的第一批耶穌會士七人在蒙馬德集合,許願獻身事主。這七人中,聖方濟各也在內。三年後,方濟各在威尼斯領受鐸品。

主曆一五四零年,聖依納爵派方濟各隨洛德利神父往東印度傳教。方濟各奉命赴里斯本與洛德利會合出發。洛德利那時候寄宿在一座醫院,給病人講解要理。方濟各到了里斯本,也住在這醫院裡。二人往城內各區講道。國王若瑟三世很欽佩二位傳教士的聖德,每星期日召他們入宮聽告解。結果洛德利被國王苦苦挽留,無法成行。

主曆一五四一年四月七日(那一天是方濟各的生日)方濟各以教宗特使的身份,揚帆啟程,往東印度傳教。國君臨別依依,送了許多禮物給他。方濟各原璧奉還,只收了幾本書。人們勸他帶一個傭人去,路上方便一些。方濟各不肯,他說道:「一個人必須親手洗衣服,煮飯燒菜,方能受眾人的尊敬。」

與方濟各同船赴東印度傳教的司鐸有二位:義大利籍的保祿神父和葡萄牙籍的馬希拉神父。

方濟各搭的那艘船,是東印度總督蘇沙的船。蘇沙赴東印度接任,船上有許多船員、旅客、兵士。方濟各絶不肯放過傳教的機會,他給眾人講解要理,每主日在甲板講道,侍候病人,將自己的臥室改成診療室。同時我們不要忘記:海上風浪甚大,方濟各常患暈船病,所以他的工作,加倍吃力。船上的人形形色色俱全,每天有爭吵發生,方濟各給他們排解,勸他們戒絶發虛誓和賭博的惡習。

在漫長的航程中,幾乎全體旅客都患壞血病。三位耶穌會會士一天到晚忙著侍候病人。經過五個月的海上生活,船舶繞過了好望角,在馬桑比靠岸過冬,接著繞東非洲海岸,經過馬林田和沙各大,一五四二年五月六日到達果亞。總計這次的海上航程,歷時十三個月。

果亞自主曆一五一零年起由葡萄牙管理,當地教務很發達,有教堂、有修院。可是許多人對宗教,沒有深刻的認識,領聖事不大踴躍。方濟各到了果亞,第一件工作是灌輸宗教知識,激勵教徒熱心敬主,度標準的教友生活。他每天上午往醫院監獄探視病人囚犯,下午在街頭召集兒童和奴僕,給他們講解要理。他手裡拿了一隻鈴,大家一聽見鈴聲,就出來圍繞著他。方濟各給他們解釋信德道理,教他們誦唸經文。每主日召集痲瘋病人,舉行彌撒聖祭。他也向印度人傳揚福音。除了分開講道外,並往他們家中作個別訪問。

為了使不識字的文盲易於記憶聖教基本教理起見,他將要理用通俗的文字編成詩賦體的歌曲,教大家唱。這種新的教要理方法,非常成功。在街頭、在家庭內、在田野、在工廠,到處聽到方濟各編的「要理歌」。

方濟各在果亞住了五個月,移轉目標,向巴拉華族傳教。巴拉華族在錫蘭附近的寶魚海岸,大部分都已領洗入教,但對教義一無所知,保持舊日的迷信習慣。方濟各開始學巴拉華的方言,搭船出發,到了寶魚海岸,一面給已領洗的土人講道,一面勸化異教徒歸正。異教徒聽了他的講道,紛紛領洗入教,數目龐大,每次方濟各付完了洗,手臂都酸得提不起來。方濟各在那裡顯了許多靈蹟。

方濟各每到一個地方,和當地的人度同樣的生活。他吃的食物和貧人完全相同,清水和粗米,夜間睡在地上。天主厚賜他豐富的神慰神樂,酬報他的辛勞。他說:「我常常聽見在這葡萄園工作的人(指他自己而言)說道:主呀!請你不要在現世賞賜我這麼多快樂!」

方濟各對巴拉華族傳教,收穫的豐富,超出一般的想像。不久就感到人手不敷,必須增添工作人員。他到果亞去請來了兩位印度籍司鐸,一位輔理修士,還有那位和他同船到遠東的馬希拉神父。

方濟各順利地對巴拉華族展開傳教工作,足跡所到之處,人民成群結隊聽他講道,領洗入教。方濟各常用已領洗的兒童作他的助手,這些兒童將他們所學習的要理轉講給別人聽,這樣輾轉傳述,一般人都普遍認識教義的內容。

方濟各最痛心的是:在高木林和杜田,那些接受福音真光的巴拉華人,被鄰族攻襲,除了財產被洗劫一空外,一部份人被擄為奴。有一次,方濟各手持苦像,單身喝退暴徒。信德的種子深深地種入巴拉華人的心田,任何暴行,任何打擊,不能動搖他們的信仰。

方濟各一面勸化異教徒接受信德的真光,一面勉勵冷淡的教徒悔罪改過。他的態度溫和而誠懇,很容易感動罪人的心靈。

方濟各寫信給葡萄牙國王道:「我已準備死在印度,今世不會與陛下見面。請你為我求天主,賞賜我們將來在天國相會。」

主曆一五四五年春季,方濟各啟程往馬來亞海峽的馬六甲,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全力傳揚福音。他又到安波諾、德諾帝、祁六祿等地去傳教,一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可是方濟各有的是勇氣,和救靈的熱火,他勇往直前,什麼都不怕。他寫信給聖依納爵道:「這幾個月來我遭遇的危險,執行的工作,給予我很大的神慰神樂。我到了這些島上,不禁狂喜流淚,身體越疲勞,越覺得快樂。」

十八個月後,方濟各回到馬六甲。他第一次聽到日本的名字。有幾個葡國商人到日本去過,他們講起在海洋的另一端,有這樣一個國家,福音的真光還沒有傳到。方濟各的腦海中已浮現著遠涉重洋、在這塊肥沃的土壤,撒播福音種子的計劃。

主曆一五四八年一月,方濟各回到印度。以後十五個月,他在果亞、錫蘭、高木林海灣來往,鞏固他的傳教事業,進行往日本傳教的準備工作(直到那時候,還沒有一個歐洲人到過日本)。

主曆一五四九年四月,方濟各啟程向日本進發,帶了一位耶穌會司鐸(多列神父),一位輔理修士(佛南田修士),和三個日本籍的教徒(其中有一個名叫保祿)。是年聖母升天瞻禮,方濟各在日本九洲登陸。

方濟各學習日語,編了一本日文的要理書。十二個月內,在日本加果地方勸化了一百日本人。當局對傳教士開始注意,禁止他們的活動。方濟各將新奉教的人托日籍教徒保祿照管,自己帶了別的傳教工作人員往長崎一帶傳揚福音。方濟各臨行時,往依喜堡屋,勸化了男爵夫人,男爵府的總管,和當地居民若干人。十二年後,耶穌會輔理修士到依喜探視那些孤獨的教徒,雖然一天到晚在外教圈子內生活,還是熱心保守信德,和十二年前一點也沒有變更。

方濟各在喜拉多受到知府的歡迎,傳教工作順利展開。一星期內的收穫比加果一年內的收穫還要多。方濟各將本區教務委託多列神父管理,自己帶了佛南田輔理修士和一個日本人到洪洲的斯木。當地的人對方濟各講道的反應很冷淡,他決定向京都進發。

方濟各在十二月裡動身,一路上風雪交加,道路泥濘難行,經過了兩個月的旅程,才抵達京都。可是京都的人民對福音並不表示熱烈的歡迎,方濟各改變計劃,回到野木,和知府商談。知府特許他在城內傳教,並撥了一座神廟給他作宿舍。方濟各在野木勸化了許多人領洗入教。

那時候,有一艘葡國商船到了日本九洲,方濟各決定搭這艘船回印度視察教務,同時準備往中國傳教。他將日本的教務委託多列神父和佛南田輔理修士管理(其時,日本教徒的總數達二千人,後來日本大教難期內的殉道烈士就是他們的後裔)。

方濟各在印度住了四個月,擬訂方策,整頓教務。一五五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他又踏上旅程,帶了一名耶穌會司鐸,一名修士,一名中國譯員到馬六甲。總督選派了畢萊托為駐中國欽使,方濟各隨同欽使往中國,入境方面可以獲得便利。不料馬六甲的海港司令和畢萊托有宿怨,不准畢萊托搭船出發。方濟各一再解釋,海軍司令堅決維持他的決定,最後畢萊托決定放棄赴中國報聘的計劃,將自己的船借給方濟各。可是畢萊托既然不去,方濟各只能以普通外僑身份往中國。依照當時法例,中國當局嚴禁普通外橋入境。方濟各決定在中國附近的島嶼上岸,候機會偷渡入境。為了減少入境時的困難,方濟各將那位耶穌會司鐸送往日本,自己帶了中國譯員到了上川島(上川島距中國大陸海岸僅六哩之遠,距香港約一百哩),那是一五五二年八月的事。

在這個荒涼的上川島上,方濟各寫信給畢萊托說:「這次我能夠成行,完全靠你的幫忙。天主一定要重重地賞報你。」他和一隻中國商船商量好,在黑夜帶他入境。方濟各立誓保守秘密,決不向任何人洩露那人的姓名。十一月二十一日,方濟各突發寒熱,島上還有一艘葡國商船,方濟各到船上去睡了一夜,可是風浪太強烈,第二天早晨方濟各又回到岸上。那艘船是馬六甲海港司令的,司令和方濟各的感情不大融合,船員不敢和方濟各太接近,以免司令不悅,所以他們就揚帆他往,讓方濟各孤零零地躺在海灘上。時值冬季,逆風怒號,發高熱的方濟各躺在海灘上發抖。後來有一個葡國商人將聖人接到他的茅屋裡去。方濟各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放了幾次血,一點也沒有效果,有時熱度太高,失去知覺。可是一清醒,他就唸經祈禱。這樣一直到了十二月三日,那一天是星期六,方濟各的中國譯員安多尼見他已達臨終的階段,點了一支蠟燭,放在他手裡。方濟各口誦耶穌的聖名,瞑目安逝,享壽四十六歲,在遠東傳教共十一年。星期日下午安葬。

十星期後,方濟各的棺柩從土中掘出,迎往別處安葬。啟棺檢視,遺體完整不腐。人們將方濟各的遺體迎往馬六甲,數日後,迎往果亞耶穌堂。經過數百年來多次的檢視,方濟各的遺體尚未腐爛。

方濟各沙勿略於主曆一六二二年與聖依納爵、聖女德肋撒、聖斐理伯內利、聖依西多祿等同時榮列聖品。

 

 

12月04日 聖若望達瑪瑟聖師(St. John Damascene)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主曆七四九年

聖若望達瑪瑟原籍大馬士革,所以就以「達瑪瑟」為名。他是東方教會的最後一位聖師。也是東方教會最著名兩位詩人之一(另一位著名詩人是聖羅麥納)。聖若望與聖刁多祿兩人是保衛聖教正統教義,攻斥「禁供聖像」派異端的中堅人物。聖若望也是東方教會的神學權威,他的不朽名著《論正統教義》在東方教會所佔的地位,與聖多瑪斯的《神學概要》在西方教會所佔的地位,不相上下。

聖若望於主曆六九零年誕生。父親也名叫若望,是當地的一位官吏。他替兒子請有名的良師,將各種學問教授給他;並又請一位有聖德的修士擔任訓導小孩的德育。父親自己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精通文學、論理學、算術、幾何,他親自教授神學給小若望和一個名叫葛斯默的養子。後來葛斯默也隨若望同入修院。

若望雖然接受了良好的神學訓練,最初他並沒有出家修道的意思。學業完成,就接他父親的職位,在朝廷為官。那時大馬士革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若望的才德,不久就很出名,他的謙虛精神,更受到眾人一致的推崇。

若望的仕途生活,雖很順利,青雲直上,指日可待。可是他早已視富貴如敝屣,所以過了一個時期,就辭去官職,前往耶路撒冷附近聖沙巴修院。

若望最早的幾篇攻擊「禁供聖像派」異端的論文,大約就是在聖沙巴修院發表的。若望和葛斯默兩人,在修院裡,一有餘暇,就寫論文,編歌詞,以文字筆墨傳揚聖教。

不幸,曲高和寡,若望的這種作風,受到一部分修士的不諒解和反對。他們覺得寫文章,編聖歌,是一種太大膽的嘗試。有一天,同院某修士的兄弟死了。若望循這位修士的請求,寫了一首以死亡為題材的詩歌,用優美的樂調譜出。他的老師聽見了,怒氣沖沖,跑來質問他道:「人家遭了喪事,你居然還坐著唱歌作樂。」他罰若望把院內全部垃圾掃清,在沒有掃清以前,不准回臥室。若望一言不發,很謙遜地接受懲戒處分。當天晚上,聖母顯現給老師,囑他不可干涉若望寫文章,編聖歌,自該時起,若望獲准自由寫作。

若望兄弟二人的才學,不久就家喻戶曉。耶路撒冷宗主教,召兩人入主教府服務。聖葛斯默(按:葛斯默死後,也榮列聖品)祝聖為默如木主教,若望晉陞鐸品。葛斯默在默如木治理教務,成績斐然。若望在耶路撒冷住了一個時期,重返修院,把自己舊日的著作,重新校訂。他也在聖沙巴修院寫了許多有關神學的著作。主曆七四九年逝世,主曆一八九零年聖教會敕封他為聖教會聖師。

在今天聖若望達瑪瑟瞻禮的彌撒經中,福音摘自耶穌治癒枯手病人的靈蹟,這事有一段來歷的。相傳若望在大馬士革任稅吏,尚未棄俗修道的時候,羅馬皇帝痛恨若望常用文字的武器攻擊「禁供聖像派」異端,但是大馬士革不屬羅馬管轄,無法對若望下毒手,就用借刀殺人之計,模仿若望的筆跡,捏造書信一封,信內說大馬士革防衛空虛,勸羅馬乘機進攻,定可一戰而下。這封信的措詞,完全是通敵叛國的口氣。羅馬皇帝託人送給大馬士革總督拆看,總督大怒,下令將若望的右臂斬下。若望請求將斷臂發還給他。他拿了斷臂跪在聖母像前祈禱片刻,將斷臂重接上去,照常可以使用。若望立即揮臂寫感謝經一篇。

 

12月06日 聖尼各老(St. Nicholas of Myra)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米辣主教,主曆第四世紀

聖尼各老生於小亞細亞的李西亞省。父母都是熱心的教友。尼各老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聰敏好學,熱心敬主。父母去世後,尼各老將家產用在慈善事業上。

相傳巴德拉城有一戶貧窮的人家,有三個女兒,已屆及笄之年,無錢購買妝奩,無法成婚。父親焦急萬分。尼各老知道了這件事,裝滿了一袋金子,黑夜從窗口投入,父親用那袋金子給長女買了妝奩。過了幾天,尼各老用同樣的方法,暗中幫助那家人家的次女和幼女,每人獲得一袋金子,購買妝奩。當他第三次拋投金子的時候,三個女孩的父親伺伏在窗口旁邊窺視,他認出了恩人就是尼各老,連忙上前道謝。

小亞細亞米辣城主教出缺,尼各老當選繼任。不久教難爆發,尼各老是本城的主教,自難倖免,鋃鐺入獄,飽受酷刑。君士坦丁大帝執政,教難平息,尼各老恢復自由,重返米辣。

尼各老在主教任內,全力保衛正統教義,攻斥亞略異端。米辣城未受亞略異端毒素的侵蝕,應該歸功於尼各老的領導有方。

尼各老對本區教徒愛護備至,常為教徒仗義執言。有一次,總督受賄,將三個無罪的人判處死刑。尼各老聞訊,趕往刑場,高呼「刀下留人」,轉身斥責總督草菅人命,天理難容。總督認罪,下令將死囚釋放。那時候,君士坦丁大帝的三個官吏也在場,目睹尼各老保衛正義的英勇態度,他們回到京城,被知府誣陷,判處死刑,定期執行。三人想起米辣的死囚,有主教代他們主張公道,生命得以保全,就求天主看在尼各老的份上,顯靈蹟保護他們。當夜君士坦丁大帝在睡夢中看見尼各老責問他為什麼將三個無辜的官吏判死刑。到了第二天早晨,皇帝召三人入宮審訊,才知道他們真的求了尼各老代禱,就將他們釋放。

尼各老一生顯了許多靈蹟,死後葬在米辣。主曆第五世紀以來,敬禮在東方和西方都非常普遍。米辣被撒拉遜人佔據後,義大利威尼斯和伯利二城都要迎聖人的遺骸前往,結果伯利獲勝,尼各老的遺骸於一零八七年五月九日迎往伯利。

聖尼各老是歐洲最著名的聖人之一。中古時代,僅英國一個國家,奉尼各老為主保的聖堂達四百座之多。除聖母外,尼各老的圖像在宗教藝術作品上最為普遍。在東方,尼各老是海員的主保。在西方,尼各老是兒童的主保。尼各老為海員主保聖人,來歷是這樣的:有一艘船在呂西亞海岸遇險,呼求尼各老援助。聖人顯現,援救他們出險。愛琴海和約尼海的船,啟碇出發時,海員都用「願聖尼各老把好船舵」一語,互祝旅途平安。

過去歐洲國家,聖誕節用尼各老的名義送禮物給兒童,後來蛻變為白髮紅袍的聖誕老人(西文稱聖誕老人為「聖達各老斯」,脫胎於「聖尼各老」一語)。此外,由於聖尼各老生前曾救助三名死囚(見上文),他是囚犯和俘虜的主保聖人。

12月07日 聖盎博羅削(St. Ambrose)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米蘭主教聖師,主曆三九七年

聖盎博羅削為教會四大聖師之一,生於主曆三四零年,出身羅馬貴族。父親是高盧知府,在任內病卒。寡母攜子女返羅馬。盎博羅削的卓越聖德,一部分應歸功於母親和胞姐聖女馬賽利納的教導。

盎博羅削聰敏好學,精通希臘文,成為著名的演說家和詩人。執行律師業務,在法律界服務了一個時期。華倫丁寧皇帝遴選他為李古里亞和愛米里亞兩省總督(總督府在米蘭)。上任前,一個人對他說:「你管理人民,要像主教一樣,不要像普通的總督一樣」,想不到這句話到後來真的應驗。

李古里亞和愛米里亞兩總督的職位,在當時西羅馬帝國是非常重要的。盎博羅削應選總督時還只有三十二歲。

主曆三七四年,米蘭主教出缺,關於繼任人選,發生紛爭,一部份人想推選一位擁護正統教義的主教,一部份人想推選亞略異端徒為主教。為了維持會場秩序,盎博羅削以總督的身份親往教堂向選舉人致訓,勸大家以和平的精神進行選舉,切勿造成糾紛。盎博羅削正在說話的時候,會場有一個人高呼:「選盎博羅削為主教!選盎博羅削為主教!」盎博羅削的才德早為眾人所欽佩。聽了這突然的提議,大家一想,盎博羅削的確是最理想的人選。頓時一呼百應,一致要求盎博羅削出任米蘭主教。盎博羅削因眾望所歸,便由米蘭總督一變而為米蘭主教。當然,盎博羅削一再努力,拒絶接受是項任命,他上書皇帝,報告經過情形。皇帝覆書勸他以教會利益為重,出任主教。盎博羅削一再藏匿在朋友家中,每次都被人發現。最後,他無法擺脫,接受任命,主曆三七四年十二月七日舉行祝聖禮;那時候,他只有三十四歲。

自該時起,盎博羅削與世俗完全斷絶關係。他把自己所有的傢俱、動產捐送給慈善機構,田產房屋捐送給教會。只保留一小部分錢供胞姐聖女馬賽利納使用。他將自己的爵位讓給胞弟聖沙弟洛。

盎博羅削一接任,就寫信給皇帝,譴責若干官吏的不法行為。皇帝修書答覆道:「我很感謝你直言無忌,糾正我們的錯誤,我很希望你隨時指正。」

聖巴西略獲悉盎博羅削當選米蘭主教,深慶得人,修書道賀,並勸他全力攻斥亞略異端。

盎博羅削過去對神學缺乏研究,他當選了主教,潛心研究聖經和聖教權威學者的著作。

盎博羅削對亞略異端,攻斥不遺餘力。米蘭城內,除少數岳特人和宮廷官吏外,沒有一人盲從亞略異端。

他的生活異常刻苦,一切宴會都謝絶參加,一天到晚,為本區教友工作。教友有事,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去看他,和他商量,所以人人都愛他如父母一般。聖奧斯定每次去看盎博羅削,滿室都是賓客,有時等得不耐煩,悄悄地溜走了。

盎博羅削稱讚教友為了獻身事主而守貞。教區內有許多貞女。盎博羅削應胞姐聖女馬賽利納之請,將有關守貞問題的論文,彙輯成書。由於盎博羅削常常在講道中鼓吹守貞,許多母親不許女兒們聽米蘭主教的講道,怕她們聽了,不肯出嫁。盎博羅削知道了,反唇相譏道:「哪一個青年想結婚,而找不到妻子呢?哪一個城市,因為守貞的女子太多,而人口減少呢?」

加拉星皇帝對亞略異端的內容,不大明瞭,請盎博羅削解釋。盎博羅削編寫了一本《有關信德的問題》,詳細剖解亞略異端的錯誤。

岳特人侵略羅馬領土,士兵平民被俘者,不計其數。盎博羅削徵集款項,贖回俘虜,並將教堂金銀器皿熔化變賣充贖金。他認為贖回俘虜,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為了贖回俘虜而變賣金銀器皿是合理的。

主曆三八三年,加拉星皇帝被暗殺,馬西默篡奪帝位,儒斯蒂納皇太后(加拉星的妻子)怕馬西默殺害她的兒子華倫蒂寧,以實現擴充領土的野心,請盎博羅削主持公道,代為說情。馬西默接受盎博羅削的請求,放棄擴充領土的計劃。

那時候,羅馬有一部份參議員企圖恢復崇拜「勝利女神」的敬禮。這批參議員的領袖是羅馬知府的兒子西馬古。西馬古是一位有名的學者,他上書皇帝,要求在羅馬參院重建神像。這封書信,雖然強詞奪理,可是文字寫得非常優美,很容易煽惑人。盎博羅削知道了這消息,請皇帝將這封信的副本抄一份給他,他以如椽大筆,將西馬古似是而非的理由,逐點駁斥,而且文字寫得比西馬古更好。皇帝開會,將這兩封信同時宣讀,讀完了,皇帝發表意見道:「我的父親沒有重建神像,我也學他的樣,一切維持原狀;我決定不重建神像。」

儒斯蒂納皇太后信從亞略異端,她忘記了過去盎博羅削救她兒子生命的恩,妄圖搶奪米蘭大堂。主曆三八五年耶穌復活瞻禮,儒斯蒂納要求盎博羅削交出大堂,供亞略派異端教徒使用。盎博羅削嚴詞拒絶。儒斯蒂納又要求盎博羅削交出新建的宗徒大堂,聖人表示決不交出。皇太后派官吏準備用武力接收。這事激起教友的公憤,群情激昂。一個亞略派司鐸在路上被群眾包圍,盎博羅削知道了,祈禱上主,不要發生流血的慘劇,同時派神職人員援救亞略派司鐸脫險。

在這場強佔聖堂的事件中,盎博羅削雖有民眾和士兵做他的後盾,但他竭力約束眾人,避免發生爭紛。他堅決拒絶交出聖堂。有一天,他在某小堂講道,華倫蒂寧皇帝派了一隊兵士用武力接收上述兩座聖堂。士兵們深明大義,拒絶服從皇帝的命令,到小堂去聽聖人講道,並參加祈禱。教徒立刻在附近大堂集合,遊行示威,響應兵士的正義行動。皇帝見眾怒難犯,知難而退,撤銷接收聖堂的詔令。群眾舉行慶祝大會,當然這件事華倫蒂寧皇帝是不甘的。他的侍衛含怒對盎博羅削說:「你不服從皇帝的詔令,我一定把你的頭割下。」盎博羅削道:「很好,但願如此。你給我殉職捐軀的機會,我非常歡迎。」

第二年正月,皇后教唆兒子頒佈法令,准許亞略派異端教徒在聖堂舉行宗教集會,實際上等於阻止公教的宗教集會。詔令規定,任何人如反對將聖堂交給異端教徒,立處死刑。盎博羅削對這條法令置之不理,維持過去的成例,拒絶將聖堂交給異端教徒舉行集會。人們也不敢觸犯他。他說道:「我說的話是一個主教應說的話,我做的事是一個主教應做的事。皇帝愛怎樣對付我,就怎樣對付我好了。納巴不肯將祖傳的葡萄園交出,我豈肯將耶穌基督的財產交出。」

聖枝主日,盎博羅削講道,號召眾人切勿將聖堂交給亞略派異端教徒。皇帝派兵包圍聖堂,教徒怕他們的主教的生命發生危險,大家就留在堂裡,把大門關上,嚴陣以待。兵士將出入的道路封鎖,企圖將教友活活餓死。七天後,到了復活瞻禮,教友們還是精神飽滿地留在聖堂裡。這七天內,盎博羅削教教友唱聖詠和他自己編製的聖歌。教友們分成兩班,互相唱和。

皇帝派代表通知盎博羅削,到法庭與亞略派異端徒對質,由法官裁判,何方有理由;假如盎博羅削拒絶出庭,應將主教的職權讓給亞略派異端教徒。

盎博羅削回信答覆皇帝,拒絶出庭,並嚴正表示:非神職人員不能干涉宗教事務。他將一年來皇帝無理壓迫教會的經過情形,寫了一篇報告,洋洋千言,最後用一句傳揚後世的名言結束:「皇帝在教會之內,並不在教會之上。」

華倫蒂寧皇帝的死敵馬西默利用華倫蒂寧迫害聖教的機會,出兵進攻義大利。皇帝和他的母親儒斯蒂納太后大驚失色,想起上次馬西默撤兵,放棄侵略義大利的計劃,全靠盎博羅削之功,為了保全半壁河山,只好請盎博羅削再作一次魯仲連。聖人不念舊惡,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欣然接受這項艱鉅的任務。

馬西默的兵營在德利愛。盎博羅削到了那裡,馬西默不肯以欽使的禮節招待他。盎博羅削勸諫馬西默不應妄動干戈,侵犯別國的領土。馬西默不聽盎博羅削的忠告,繼續進兵。儒斯蒂納太后和華倫蒂寧皇帝,倉皇逃出京城,向東羅馬德多撒乞援。德多撒率大軍西征,擊潰馬西默。華倫蒂寧收復失地,但是實際統治權,落在德多撒手中。

主曆三九零年,德撒洛尼有一個著名駕車員犯罪,被總督逮捕。到了競技場表演的日子,觀眾見那個駕車員不出場,群起鼓噪,要求總督釋放。總督不肯,在紛爭中,眾人將總督和若干官吏毆斃。德多撒皇帝聞訊,派軍隊執行恐怖的報復處分,軍隊衝入競技場,見人就殺。統計遇難者達七千人之多。消息傳出,全國嘩然。盎博羅削和其他主教會商後,發表嚴正的抗議,譴責皇帝的野蠻行動,要求他做公開補贖,否則不准他進入聖堂。皇帝服從聖人的命令,在堂裡做公開補贖。盎博羅削不畏權貴,主持正義的英勇精神,博得眾人的讚揚。「在聖教會的法律前,人人平等」,這原則又一次獲得顯著的證明。

主曆三九三年,華倫蒂寧被亞巴佳暗殺。亞巴佳擬篡奪帝位,他請求盎博羅削予以支持。盎博羅削嚴詞拒絶,號召人民反抗。德多撒皇帝興兵擊潰亞巴佳。數日後,德多撒駕崩,舉行葬禮時,盎博羅削讚揚皇帝勇於改過的精神。

盎博羅削執行主教聖職,共二十三年。公務繁劇,百忙中還編寫了書籍多種。內容包羅萬象,有聖經考證、神哲學、神修學、聖歌。

主曆三九七年,盎博羅削突患重病,自知離死不遠,照常處理公務,註釋聖詠。有一天,他正在註釋聖詠第四十三篇,他的秘書保利諾將他口述的文字筆錄下來,突見聖人的頭上,有一個火焰形的盾牌籠罩;那火盾漸漸下降,到了他口裡,隱沒不見。盎博羅削的面容皎白如雪,保利諾異常驚慌,擱筆呆視。從那時候起,盎博羅削停止註釋聖詠的工作。他的聖詠第四十三篇註釋,到第二十四節止,沒有全部結束。

主教病重的消息傳出,全城震動,史蒂洛伯爵去探視他,希望他多活幾年,為教會服務。盎博羅削道:「人的生死,都是天主聖意決定的。我不怕死,因為吾主耶穌是仁慈的。」

臨終前,聖人舉手做十字形,口唇微動,念經祈禱,歷數小時之久。聖奧諾拉多在鄰室休息,突然聽見一個聲音道:「快快起來,他就要去了!」奧諾拉多趕到盎博羅削房裡,送聖體給他領。過了片刻,盎博羅削瞑目安逝,那是主曆三九七年四月四日耶穌受難日,聖人享壽五十四歲。

盎博羅削於耶穌復活節大殮,棺柩停放在大堂祭台下面,八三五年舉行葬禮。

盎博羅削瞻禮的日期,是他祝聖為主教的日子。

 

12月08聖母無原罪始胎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主曆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教宗庇護九世頒布欽定聖母始孕無玷信道的通諭,用他不能錯誤的宗座神權,隆重宣佈:至聖童貞瑪利亞在她始孕的第一瞬息,因著全能天主的殊異的恩寵,仗賴著人類救主耶穌基督的功勛,免染原罪的諸般玷污:這道理是天主所啟示的,為此一總教友應當堅信。那就是說:童貞聖母瑪利亞從她在母胎受孕的最初一剎那起,靈魂上已有了天主的寵愛。

在聖教會未欽定「聖母始孕無玷」為信德道理以前,這端道理已為普世教會一致公認。

開始慶祝聖母無原罪始胎瞻禮的時期,在東方是第八世紀,在西方是九世紀。聖安瑟爾莫和其他本篤會士、鄧斯各脫和其他方濟各會會士都一致強調人類中惟有聖母獨得這個特恩。主曆一七O八年,教宗格肋孟十一世通令普世教會,慶祝聖母無原罪始胎瞻禮。庇護九世於一八五四年將這端教義定為信德道理。

四年後,至聖童貞瑪利亞,似乎願意親自用奇特的事蹟,來證實這端信德道理。在法國比肋奈山麓的一個小鎮,在露德的山洞中,童貞聖母顯現給一個女孩(聖女伯爾納德)。這女孩誠懇地詢問她的名字,她舉目向天,微笑著回答說:「我是始孕無玷者(摘自教宗庇護第十二世於聖母年的通諭)。」

這端信德道理的基礎,在聖經中已可找到。聖經告訴我們:創造萬物的天主,在人類原祖墮落犯罪之後,便向那蛇-那誘惑人類、敗壞人類的魔鬼-責斥說:「我要把敵對放在你和婦女之間,你的子孫和她的子孫之間」(創世紀第三章第十五節)。這位婦女,不少的教父們、聖師們、以及許多權威的聖經註釋家,認為係指童貞聖母而言。假如天主聖母瑪利亞,在一個時期,即使是一個短促的瞬息,為著受孕時受到了原罪的玷污,而沒有天主的寵愛,那麼,在她和「蛇」之間,只有一種屈服,而聖經所說的「永久的敵對」也無法存在了。

此外,聖母瑪利亞曾受到天神的祝賀,她是「滿被聖寵者」,是「婦女中應當受到讚美的」。天主教自古以來,認為這些話明顯地指出「因著這個特殊的、隆重的、在別處從未聽到的祝賀,我們可以明白知道:天主聖母瑪利亞是天主的一切恩寵的寶庫,裝飾著天主聖神的一種奇特神恩。她是這些奇特神恩的幾乎無窮的寶庫,不盡不竭的深淵,為此,她不能有一瞬息向那被詛咒者(魔鬼)屈服。」(欽定聖母始孕無玷信道通諭。)

12月11日聖達瑪穌一世(St. Damasus)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教宗,主曆三八四年

聖達瑪穌原籍西班牙,在羅馬出生。主曆三六六年,教宗呂伯略逝世,達瑪穌當選繼任。

達瑪穌在教宗任內,全力攻斥馬則道尼和亞略異端。主曆三八一年,舉行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教宗派御使代表出席。

達瑪穌對教會最大的貢獻是:委派聖熱羅尼莫校對和翻譯聖經,使聖熱羅尼莫的拉丁聖經譯本得以完稿問世。達瑪穌本人對聖經也有深邃的研究。

達瑪穌對於殉道烈士的墓穴,加以裝飾,或以誌銘標彰,以激勵教友師法先賢。他在羅馬建立聖堂二座,規定公誦聖詠,分兩班輪唱,每篇以聖三光榮頌結束。

達瑪穌於主曆三八四年駕崩,遺體葬於聖老愣佐堂。

 

訂閱「主日福音釋義」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主日福音釋義」
每星期四寄發

訂閱電子報 / 變更電子郵件 / 取消訂閱

訂閱Youtube頻道
連結至iTune
銀行轉帳捐款

 

銀行轉帳捐款 (此處捐款由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開立抵稅收據)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 012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台北富邦銀行 南崁分行)

轉帳後請聯絡我們提供以下資訊,以便寄出捐款收據:
[捐款人姓名、日期、帳號末五碼、金額、收據抬頭、地址、電話、捐款用途
(為聖地捐款、為方濟會捐款、為思高中心捐款...等等)]

或填寫google表單登錄捐款資料:請點選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電話:02-23112042 電郵:read.bible@hibox.biz

加入思高中心粉絲專頁
加入Line官方帳號

 

LINE logo.svgLine官方帳號搜尋「@ccreadbible」

下載手機App
Paypal線上捐款

 

Paypal線上捐款
(此處捐款由北美地區開立抵稅收據)

 (非美國地區請登入Paypal,使用Send 功能 to John Duns Scotus Bible Reading Promotion Center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108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96巷8號 位置圖
電話:02-23112042 傳真:02-23754439
郵件請寄: 108-99 台北郵局2-10號信箱
Email: read.bible@hibox.biz

***捐款方式***
郵政劃撥帳號:1797003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012(台北富邦銀行)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捐款後請填寫google表單(請點選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相關連結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首頁

聖地在華辦事處

思高中心Youtube頻道

友站連結:佳播圖書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課程

《智慧篇》 / 林思川神父 導讀

時間:2024/10/01 開始 週二晚上7:15~8:30上課 (6:40一樓聖堂晚禱日課)
地點:
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
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請準時入場。
           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read.bible@hibox.biz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