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記號
圖、文 許書寧
艾殷卡陵的聖母訪親堂附近,有一座帶著伊斯蘭尖塔的建築物。石牆上掛著鑄鐵招牌,以希伯來文、英文、阿拉伯文寫著「瑪利亞水泉」。建築物底端有三個出水孔,台座下方一片烏黑,累積著長年水漬與墨綠色的苔痕。
倘若,艾殷卡陵果真是路加福音中瑪利亞急速前往的猶大山區;那麼,她為了照顧大腹便便的表親,想必經常前來這個水源地打水。我跟隨朝聖團走在通往山頂的緩坡上,想像那個兩千年前的身影。聖地隨手可汲的小小「歷史足跡」,實在令我歡喜。
說不定,瑪利亞曾經在這座山上奔波來去。
她,懷著小耶穌,匆匆往返於住家與水泉之間,為需要幫助的表親打水、洗衣、燒飯……。救主的母親總是如此,在一切事上謙遜地抽離自己。她從來不強調自我,眼中僅有天主和天主所愛之人。此時此刻,她所注視的是天使給的記號:素不生育卻老年懷胎的依撒伯爾。愛她、照顧她、服事她,是瑪利亞千里迢迢前來的原因,也是她與嬰孩耶穌最迫切的使命。
「我來,是來服事人。」
小耶穌尚未誕生,已被母親懷在胎中,一起服事人。
聖母訪親堂大門前的地板上,以不同顏色的石材拼湊出「MAGNIFICAT」,與門後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雕像遙遙呼應。福音作者路加描述,當瑪利亞聽見依撒伯爾的讚嘆後,以一段極為美麗的祈禱做回應、感謝天主。「MAGNIFICAT」,正是這首著名的「謝主曲」的頭一個字。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
對於瑪利亞而言,依撒伯爾的反應是極大的安慰。
依撒伯爾無從得知小表妹因聖神受孕的消息。因此,若非來自上天的啟示,這位久違的老表親又怎能在聽見瑪利亞請安的聲音時,立即說出「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妳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這句話,並稱她為「吾主的母親」呢?
路加在描寫這個母親與母親、胎兒與胎兒相遇的偉大瞬間時,巧妙地引用了舊約中撒慕爾母親亞納的祈禱,將之編輯修改得更符合瑪利亞溫柔、順服、謙卑的心,放入救主之母的口中。
那是福音作者在聖神感動之下的「代言」,是信仰中的真實。
只不過,隨著反覆閱讀這段經文,我卻越來越願意相信,瑪利亞與依撒伯爾的相遇是一個充滿喜悅卻靜謐的瞬間,既沒有朗朗上口的美麗詩歌,也沒有脫口而出的長篇大論。瑪利亞固然驚喜、滿懷感激,卻將一切默存於心。瑪利亞總是在沉默中聆聽。是的,救主的母親善於聆聽,從來不讓自己的情緒蓋過天主宛若微風般的細語聲。藉著聆聽,她知道此時此刻更重要的不在自己,而是服事照顧眼前這位老年懷胎的表親。
瑪利亞的心聽見了天主的聲音,她的身體實踐了祂的旨意。
幾個月後的一個夜晚,牧羊人來了……
瑪利亞與若瑟困苦貧乏、無處容身,只能將剛出生的嬰孩放在馬槽中。天主卻派遣了一群人,稍來另一個有力的記號。他們是與牲畜朝夕相處、純樸而不懂得懷疑的牧羊人,身上帶著塵土和氣味、指甲間累積著汙漬、皮膚滿布龜裂的皺紋。這樣的人,在當時的社會上並沒有公信力。他們的存在微不足道,他們的見證也不足採信。然而,他們之所以來,卻是出於純粹的信德。天使這樣說了,他們也就這樣相信。因此,他們見到馬槽中的嬰孩和祂的母親,很是歡喜;同樣,瑪利亞目睹牧羊人來到,也很歡喜,便將一切事默存心中,反覆思量。天主藉著這些微弱的記號,再一次告訴她:「瑪利亞,我一直與妳在一起。」
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
依撒伯爾是記號,牧羊人是記號,聖殿裡的西默盎與先知亞納也是記號……
上主的記號一路伴隨沉默的瑪利亞,瑪利亞藉著上主的記號一再確信祂的恩寵。
這回朝聖,我感覺自己不僅跟隨耶穌的足跡,同時也無比真實地踏在祂母親的腳印上。從納匝肋的領報瞬間開始,一路辨認、拾取瑪利亞生命中曾經有過的微弱記號,亦步亦趨地隨著她往前走。
天使說:「瑪利亞,不要害怕。」
瑪利亞如何能夠不害怕?
面對如此偉大的存在,十五歲的小女孩怎麼能夠不害怕?
藉著一次又一次的記號,天主堅定了她的信心。因此,她能夠從納匝肋一路走到十字架下,和祂一起被鞭打、被凌辱、被刺透。在那之後,還要繼續往前行,直到今世的終結。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基督徒的足跡、成長、信仰、與見證。
瑪利亞,我的母親!
求妳讓我拉著妳的衣襬,緊緊跟在妳身後,和妳一起走完這段人生的朝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