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六主日
主曆2020年2月16日
最新消息
書展的驚喜不延期~
原本我們滿心喜悅,想要藉由台北國際書展向大家推薦:以文字以圖畫福傳的許書寧姊妹的手繪帆布包,卻因書展延期,這份驚喜無法於展場與您相遇。現在,這份驚喜於佳播網站呈獻,「書寧‧繪‧帆布包」歡喜上架!讓我們與您分享書寧筆下傳遞的那份寧靜與喜悅,歡迎至佳播網站細細點選觀看!
課程公告
※ 《哥羅森書》/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2/25(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長安天主堂,教堂二樓。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73號長安天主堂(近捷運淡水線中山站3號出口,板南線善導寺站1號出口,步行約九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請欲參加之「新學員」先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六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更大的義德
【福音:瑪五17-37】
17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 18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 19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裡,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裡將稱為大的。 20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
21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 22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 23所以,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 24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裡,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25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免得對頭把你交與判官,判官交給差役,把你投在獄裡。 26我實在告訴你:非到你還了最後的一文,決不能從那裡出來。
27你們一向聽說過:『不可姦淫!』 28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 29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裡,為你更好; 30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裡,為你更好。
31又說過:『誰若休妻,就該給她休書。』 32我卻給你們說: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的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並且誰若娶被休的婦人,就是犯姦淫。
33你們又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 34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天,因為天是天主的寶座; 35不可指地,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她是大王的城市; 36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37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
經文脈絡
瑪五17-48的內容在「山中聖訓」中是一個完整的單元,講論「更大的義德」。由於篇幅頗大,教會邀請信友們分別在這個主日和下個主日的感恩禮儀中聆聽,這個主日選讀瑪五17-37,下個主日則繼續瑪五38-48的內容。
耶穌在這段講話中,首先整體性地宣告自己對於法律的態度(瑪五17-19),接著連續具體地舉出六個例子,說明什麼是「更大的義德」(瑪五20-48),講述的方式則是採取一種「反論」的形式:「你們一向聽過對古人說 …… 我卻對你們說 …… 」
耶穌對法律的態度(17-19)
法律和先知並沒有因為耶穌的來到而失效,相反的,所有法律,不論大小,都必須「成全」,但是必須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之圓滿實現,這裡所強調的是具體的行動!
1.「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17)
耶穌用這句話更正人們對祂的誤解(參閱:十34)。真正的重點是「耶穌的來臨」,耶穌是決定一切的關鍵。祂告訴信仰團體,祂不但尊重法律與先知,更要使之達於成全。方法是要求人人遵守法律和先知的教導,但不只是按文字,而更是按法律原本的精神,也就是必須按照耶穌方式理解並實現「法律與先知」。
2.「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18)
這句話以更強的語氣重複前一句的肯定。此處所謂的「一撇或一畫」在希臘原文是jota,這是希臘字母中「最小的字母」!這是以一種極度生動而且誇張的方式強調,法律的有效性和這個世界一樣。由於這是耶穌說出這樣的話,顯示祂的話有一樣的效果(二四35:「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絕不會過去。」)
3.「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裡,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裡將稱為大的。」(19)
這節經文一開始的「所以」,顯示這是耶穌前兩句話的結論。耶穌用「最小者」與「最大者」這樣的鮮明對比,說明遵守與不遵守法律將導致的不同結局。這裡的「小」與「大」是生動的圖像性語言,其實就是表達被排除在天國之外與進入天國的不同情況。經文強調,在天國中「行為」與「教導」並重:誰若言行一致,遵守並教導法律,就必得進入天國;反之,便將被排拒於天國之外。
4.綜合反省
耶穌這段對比強烈的言論,反映出猶太基督徒對法律的理解。我們當然不能誤認為,耶穌贊同每一個法律細節,祂是提出警告,基督徒不可任意將古老天主子民法律從中排除。此外,由於人的緣故,很容易使遵守法律變成形式主義,因此舊約的先知們多次對法律提出批判,耶穌也一樣提出批判。接下去的經文就是更具體的表達耶穌關於法律的批判。
「更大的義德」
1.「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20)
這節經文是一個標題性的引言,說明整段經文的主題是「更大的義德」。經師和法利塞人在耶穌前後的時代,一直被視為義德的標準,耶穌卻強調進入天國的條件是,必須有超越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這句話在當時的人聽來,相當匪夷所思,於是耶穌以「反論」的方式舉出六個例子更進一步地說明(21-48)
這裡是福音中第一次出現「進入天國」這樣的表達,作者將猶太傳統中進入「福地」,以及後來進入「聖殿」的圖像,繼續引伸轉變成這個進入「天國」的概念。下面的論述都是以對比的方式說明「有分於天國」和「無分於天國」的情況或條件。
2.反論(20-48)
耶穌舉的六個例子都以相同的對比方式呈現:「你們一向聽過對古人說 …… 我卻對你們說 …… 」。前半段「對古人說」的內容根本上來自梅瑟的法律 ─ 十句話 ─ 或後人對法律的詮釋;後半段則是耶穌提出的「新」的詮釋。耶穌說話時以「我卻對你們說」的形式開始,顯示出祂「權威」(參閱:七29),而這裡的「你們」,在經文中當然是指當時的聽眾,但是在瑪竇寫作時心中所想的則更是表達一個特殊的團體,也就是門徒(基督徒)的團體。這個關係是瞭解這整段經文的基礎。
3.第一個例子:發怒與和好(21-26)
第一個例子以梅瑟法律中「不可殺人」的禁令出發,討論弟兄團體內彼此間的關係,耶穌的教導遠超過「不可殺人」,而是要求不對弟兄發怒(21-22)、與弟兄和好(23-24)、不可與弟兄興訟(25-26)。
(1)「猶太法庭」只判斷罪的嚴重性,因此絕對禁止殺人;然而,耶穌卻指出天主的審判卻更根本地指向一切可能傷害「弟兄團體」的根本因素:發怒、責罵、諷斥 …… 這些內在因素是造成一切罪惡與傷害的根本原因,因此基督徒都必須完全避免。
(2)耶穌並非只是消極的禁止發怒,而更積極地要求採取正確的行動:弟兄們必須與對手甚至仇敵和好!沒有與弟兄和好,就不可能進入與天主共融的情境。這段經文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是,耶穌在教導中根本不討論「對手」是否有錯!因此基督徒只要發現「你的弟兄有事反對你」,就有義務主動與弟兄和好。耶穌生動地舉出一個前往聖殿祭獻的情境做為例子,更凸顯祂的核心教導: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十二7)
(3)福音故事中的例子顯示出逐步升高的情境,耶穌的講話從「禮儀崇拜」提升到「法庭訴訟」,但是要求卻是一樣的,弟兄之間絕對不應彼此興訟,而且更該相互和好,因為「愛德」超越一切。
4.第二個例子:姦淫和誘惑(27-30)
(1)第二個例子是家庭關係的領域,也就是今日所謂的「兩性關係」。耶穌教導的出發點是梅瑟法律規定的「不可姦淫」,但祂卻更指出這種罪惡並非只在於外在的姦淫罪行,行為已經是「結果」,因此耶穌要求保護內心思想的潔淨,才能真正從根本杜絕罪源(27-28)。
(2)接著耶穌再次以生動的例子說明祂的教導(29-30):任何可能引發罪惡的因素,都應該立刻消除,即使造成身體的傷害亦不足為惜,因為罪惡將導致地獄永罰。耶穌以終極關懷教導人如何面對倫理抉擇:永福的價值遠勝於暫時的慾樂!
5.第三個例子:禁止「離婚」(31-32)
第三個例子討論婚姻關係。猶太傳統中婚姻關係的結束除了死亡外,就是男人給自己的妻子開立「休書」。傳統猶太社會中,並沒有「離婚」這個詞彙;今日教會的用語中,嚴格而言也不存在,只是一種直接借用自民法的通俗表達方式。
我們這裡不深入猶太人關於婚姻的細節討論!耶穌「禁止離婚」的命令建基於天主關於婚姻的神聖旨意,不考慮現世生活中具體的實踐問題。這其實是整個山中聖訓的根本基礎,也是造成今日的我們產生瞭解困難的根本「問題」。
6.第四個例子:禁止發誓(33-37)
第四個例子討論關於「發誓」的問題。
(1)整個討論的出發點「不可發虛誓」(33),並不是直接來自於「十句話」(參閱:出二十7),而更是出自肋十九12。「許願、還願」在猶太傳統中是常見的現象,而且總是和呼求雅威緊密相連,誓願在宗教意義上的基礎是雅威也指著自己發誓(創二二16;出二二13等)、祝福或詛咒。
(2)耶穌首先清楚明確地教導「絕對」禁止發誓(34-35),同時說明這個禁令所根據的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基於天主的絕對性,上天下地所有的一切都屬於祂(依六六1),因此不可指著天主發誓;第二個理由則是由於人本身的不可靠,人對自己的生命根本無能為力,當然更不能指著人發誓。最後,耶穌提出「積極的命令」作為結論:「是就說是,非就說非」(37)!
(3)綜合反省:事實上,禁止發誓的命令在實際生活中難以實現,連保祿也常以天主的名發誓(例:格後一23)。耶穌是在天國的幅度下提出教導:天國是天主以真理與信實治理的國度,在其中生活的信仰團體成員也應該如此彼此相待。
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 零落孤葉
「零落孤葉」是我繼「殘葉」和「在中國耕耘」之後的第三本書。顯然我的這些回憶,大都與我在中國那段時期有關。回顧往事,仍有助於更清楚地明瞭那些傳教問題。這是一個長久存在而又很現實的問題,需要加以徹底的研究。這些思想,是我對那些偉大的通喻—「夫至大」、「教會事件」、「傳佈福音」的研究心得,以及我個人的實際經驗成果。關於傳信部浩大的活動,只偶爾提些公開的事件,其他避而不談。(編者按:傳信部檔案近期內不可能也不允許公開,因此只得留下一些空白,期待後人補充了。本篇選自零落孤葉。)
一九三三
- 退而不休
在我養病的那些悠閒的日子裡,研究傳教學和藝術,成為我的煩惱,也是我的樂趣。
西方世界在短短三百年中,迅速皈依了基督。我們今天與當年情況相比,實有天淵之別。
我們的傳教事業,卻受到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殖民政策的帝國主義影響。加上政府給與的保護,在當地居民眼中,消減了我們最純潔的宗教光采。必須拿出使徒般的勇氣,檢討我們的傳教方法。
昨日蒙教宗碧岳十一世召見,垂詢中國傳教工作情況,他對傳教士們的苦痛和希望,表示非常關切。我很榮幸地向教宗報告,無論中外司鐸,都很敬愛教宗,也都富有使徒精神。所有修士都嚮往羅馬,也都很喜歡讀書和工作。
我認為,在中國的傳教事業,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良好的時機。中國將會改變。傳教士們,即使要付出自己血汗,也不可停止工作,應使中國跟著基督改變而「得救」,不應成為假基督—共黨的奴隸而「淪亡」。
- 認識中國人
我想,一個中國人,在毫不動容的外貌下,很會掩飾自己的情感。由於所受的教育和他原來的性格,本已很有禮貌,在與外國人交往時,自然會更客氣。可是在他的心裡,卻持有自主的思想和深藏不露的猜疑。
曾有人對我說,中國人沒有知恩心。我認為這話絕對錯誤。應徹底修正。對於這個人口眾多的民族,我寧願想他們好,也不願想他們壞。若要人感激,須先好好對待他,首先要尊重他的人格。聖方濟薩威在上川島被眾人所遺棄,連他自己同胞葡萄牙人也都離開了他,只有一個中國僕人,在那間草屋裡服事他,為他求援,後來也安葬了他。我發覺中國人有很細膩的感情和知恩心。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