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主曆2023年6月18日
瑪竇年專題
瑪竇福音第十五章音檔(請點選聆聽)
課程公告
※ 【聖經講座】《瑪竇福音》/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 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基督徒的福傳使命
【福音:瑪九36-十8】
35【耶穌周遊各城各村,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災殃。】 36他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 37於是對自己的門徒說:「莊稼固多,工人卻少, 38 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他的莊稼。」
1耶穌將他的十二門徒叫來,授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可以驅逐邪魔,醫治各種病症,各種疾苦。 2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第一個是稱為伯多祿的西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 3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阿爾斐的兒子雅各伯和達陡, 4熱誠者西滿和負賣耶穌的猶達斯依斯加略。 5耶穌派遣這十二人,囑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6你們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裏去。 7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 8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五~七章報導耶穌的宣講,一般俗稱為「山中聖訓」;八~九34則敘述耶穌救援性的行動。瑪九35~十一1則是另一個單元,內容是耶穌派遣門徒去宣揚福音時對門徒們的教導,這一大段經文可稱為耶穌的「福傳言論」。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的福音選自瑪九36~十8。筆者建議在感恩禮儀中加上瑪九35的經文:「耶穌周遊各城各村,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災殃。」這節經文是瞭解瑪竇福音的關鍵:它一方面綜合了截至目前為止耶穌的公開生活的宣講及作為(瑪五~九34),另一方面也展望耶穌救援工程的新階段:派遣門徒加入耶穌的福傳工作(瑪九36~十一1)。
要求門徒參與福傳
「耶穌看見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好像沒有牧人的羊。」舊約中常常用「沒有牧人的羊」比喻以色列子民陷於危難的處境。耶穌在公開生活中經驗到,當時猶太領導者並未妥善照顧以色列子民,使他們猶如被牧人遺棄的羊群一般。因此耶穌一方面對猶太領導階層提出批判,另一方面也安慰人們不要害怕,因為天主自己是人民的善牧(參閱:則三四11-24)。
耶穌同時也發現,自己撒下的福傳種子,已大量發芽滋長成為豐美的「莊稼」,現在就是收成時期。天國的喜訊業已宣佈,天主的子民將再被聚集。天主自己是莊稼的主人,人們應求祂派遣更多的工人,來收割福傳的果實。
為了繼續推展福傳工作,耶穌需要同工,一方面收割業已成熟的莊稼,另一方面照顧更多流離失所的羊群。首先蒙召成為耶穌福傳助手的就是十二位宗徒。
派遣十二宗徒
瑪竇福音作者在這段經文之前,已預設了一個「十二人的團體」,其意義是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瑪十九28)。在這裡他們特別被稱為是「宗徒」,耶穌賦予他們驅魔和治病的權柄。在我們眼前的經文中,他們被召選是為成為耶穌在世上福傳工作的助手;但對整部瑪竇福音而言,他們更是復活的主派遣到普世傳播福音的使者(瑪二八16)。因此,他們是耶穌在世上救援工程的見證,在耶穌復活升天後,他們更是福音喜訊正確無誤的保證。
耶穌不僅給予宗徒們驅魔和治病的權柄,同時在派遣他們出去工作之前,給予他們必要的教導。從瑪十5開始一直到十章結束,都是耶穌的「福傳教導」言論。在今日福音經文中(瑪十5-8)有兩個重點,首先是指出福傳工作的對象,其次是福傳工作的具體作為。
福傳的對象
耶穌禁止宗徒們前往外邦人或撒瑪黎雅人居住的地方,這個嚴格的禁令,大概是來自於初期教會中猶太基督徒的觀點,並非出於耶穌自己。但把福傳工作限制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的範圍內,倒是符合耶穌在世時公開生活的實際情況(瑪四23-25,十五26)。「以色列家」是一個天主子民的傳統表達方式(參閱:出十六31;宗二36);而「迷失的羊」則回應到今天福音開始的經文(瑪九35),耶穌看見群眾有如無牧之羊而動了憐憫的心,因而派遣門徒們去照顧他們。
雖然歷史中的耶穌的福傳工作只限於「以色列境內」,然而,瑪竇福音整體的福傳視野卻是「普世性」的。復活的主派遣宗徒往訓普世萬民(瑪二八19),便清楚的說明了這個觀點。但具體而言,普世性的福傳是在復活事件之後才要成就的;對歷史中的耶穌而言,以色列子民在救恩史中,畢竟具有某種程度的優先性。
宗徒的使命
宗徒們的宣講和耶穌的宣講是一樣的:「天國臨近了!」(瑪四17)宗徒們在福傳過程中所完成的救援性事工就是天國臨近的記號:「病人得到治癒、死人復活、癩病人被潔淨、魔鬼遭驅逐」。耶穌在召集宗徒們時,就把實現這一切的權柄授與宗徒,但是,這些權柄並非為了宗徒們自身的好處,而是為服務普世萬民。宗徒們也不可因著服務而要求任何報酬,他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的分施。」此外,天主給予的權柄並非神奇的法術能力,而是必須在堅強的信仰中施行(瑪十七16-20)。
【綜合反省】
今日的福音含有明顯的牧靈幅度,每一位基督徒都蒙召傳播福音,而且由自己身邊做起,逐步擴展至普世。教會的各級服務人員,應該在信德之中善用天主透過教會所賦予他們的權柄,為天主子民(一切人)服務,用具體的生活見證,把自己白白領受的,慷慨的分施與人,以促成天國的來臨。
第三章 聖神的探訪
公社世界的真正主人是金錢,一位不可替代的主人。儘管有著平等的誓約及弟兄友愛似的保證,在這新的社會裡,財富很快便造成了社會上的裂縫。公社便被分成兩大社會範疇:其一為人所稱的「顯貴人」(majores; popolo grosso);它們聯合兼併都市土地的所有權。財富、經濟生活的控制權,政治生活的治理權,壟斷了行政的職務;他們是真正的「貴族」。另一個範疇是「小民」(minorespopolo minuto),而在這群人內,還有兩種區分,即一方面是那些手工業者及工會組織的雇工,另方面是那些貧窮、以雙手工作,卻沒有任何工會保護,靠薪金生活的人。
「小民」的處境是夠可憐的了,在織工之間,能發現到受到更為不利的一群。近一一八零年,Chr’etien de Troyes中道盡這些織工的悲歌,使人發現他們處境的艱難:
「我們是整日地紡織著絲綢,
但我們仍將未有任何更好的衣服。
我們將永遠是貧窮及裸露的,
並忍受著饑餓及口渴的痛苦。
我們從未賺得足夠,未能飲用更好的食物,
早晨是稀少的,晚上則是更少的一點。
為了我們手中所生產的,我們每個人必須維持自己所需;
我們只得到微薄的收入,而它尚不足提供我們所需的食物及衣服。
因為誰在一週內沒有賺到廿,是不足解決困難的。
我們生活在極為可憐中,但我們為他工作的那位,靠我們的工作而致富。
我們用了大半的夜晚及白晝,工作只為了賺取微薄收入。
如果我們想休息一會,他們用棍杖來打擊我們以示恐嚇。
所以,我們不敢停止工作。
(Chr’eten de Troyes: Oule Chevalier au Loin)
(第三章未完 敬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