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主曆2023年11月19日
瑪竇年專題
瑪竇福音第二十六章音檔(請點選聆聽)
課程公告
※ 【聖經講座】《瑪竇福音》/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善用才能爭取天國
【福音:瑪二五14-30】
那時候,耶穌給門徒講了這個比喻說: 14「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 15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16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 17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 18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 19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 20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 21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 22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 23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 24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 25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 26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 27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裡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 28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 29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 30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瑪二五14-30,亦即著名的「塔冷通」的比喻。如果撇開福音中有關苦難和復活的敘述不談,這個比喻是瑪竇福音最後第二個故事。塔冷通比喻的內容和緊接在它之前的三個比喻一樣,都在於教導信仰團體如何在耶穌離去(升天)和再來的這段時間正確地生活。不同的是,前面的比喻著重於呼籲大家醒寤等待主的再臨,而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則更注重現世的生活,鼓勵人以具體行為實踐天主旨意。
由於瑪竇福音的整體教導,特別強調滿全天主所要求的義德,並且具有相當的急迫性,因此在福音結尾處安置了這個有關「託付財寶(才能)」的比喻,顯得特別恰當,它同時也為下一段經文所報導的末世審判(下主日的福音內容)做好準備。
比喻的原始對象
路十九12-27提供一個類似的故事,但是敘述表達的方式和瑪竇的版本很不一樣,因此我們已無法確知耶穌講述比喻的原始情形。很可能這個比喻原本也是耶穌針對猶太領導者說的(參閱管家的比喻:瑪二四45-51),但也同時呼籲一切聆聽耶穌福音訊息的人,按著天主賞賜的才能,結出相稱的果實。
塔冷通
思高聖經中的經文「塔冷通」是直接由希臘文按發音直譯而來,「塔冷通」是一種重量單位,也是一種幣值單位。其所代表的價值或重量,隨著不同的朝代而有不同的數值,但基本上是一個極大的數目(參閱:瑪十八24)。在我們的經文中,毫無疑問地,瑪竇是把塔冷通視為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我們的主日感恩祭典將此譯為「金元寶」,大概是一種文化適應的嘗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塔冷通」的希臘文字根被接納成為英文,其意義就是「才能」;轉換到神修幅度上,「塔冷通」毫無疑問就是代表天主賞賜的「恩寵」。
立即行動
這個比喻的結構相當簡單,基本上可分為兩段:首先是即將遠行的主人,按照僕人的才能,把財產託付給他們(14-18),後段則敘述主人返回後和僕人們算帳,並施以賞罰的情形(19-30)。第一部分固然是第二部分的準備,但其本身就是一個單元,重點在於表現每一個僕人面對託付給他的錢財的態度。
主人按才能分給僕人不同數目的塔冷通,那得了五個的,立刻賺了五個;得了兩個的,也同樣賺了兩個。這裡的重點不只是說出他們都善用了財富(能力)獲得利益;第16節的經文說,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僕人「立刻」採取行動,這個積極行動的態度更是比喻所欲強調的重點。
論功行賞
比喻的第二部分亦有其獨自的重點:一方面強調託付給人的財物必須被用來生利,另一方面則表達認真工作者必有賞報。主人回來後,前二位僕人都得到獎賞,得以進到「主人的福樂」中,這裡是暗示末世的天國喜宴,而主人另外一句讚賞的話「你既在小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便是許諾給信友的天主無限恩寵賞報了。
消極的例子
第三位僕人只得了一個塔冷通,他沒有拿所得的財富去做任何事,卻去把它藏了起來。雖然這是當時一般人認為最安全的保管方式,但是主人卻把這位僕人的解釋,看為他懶惰的藉口。這個僕人口中的「刻薄」的主人,遂按他的話語懲罰了懶惰的僕人。
這僕人的塔冷通被主人拿去,賞給了那已有了十個塔冷通的僕人。這句經文可能反應出「智慧文學」的思想,強調天主的賞報超過好人所求所想的,而有罪的人則將被剝奪殆盡。
這位無用的僕人最後所受的處罰和那位「未穿禮服的婚宴客人」一樣(瑪二二13),他被「丟到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這段對話反映出一個嚴厲的天主的圖像,但其重點並不在於說明天主是不顧情面的,而是在於揭露僕人的懶惰。對一切基督徒讀者或聽眾而言,這當然是一個警告。
【綜合反省】
這個比喻藉著一句話「過了多時,主人回來了,並和僕人們算帳」清楚地表達出,末世審判的必然性。而整個故事則用敘述的方式,說明天主審判的原則。天主審判是絕對公平的,祂要求的並不多,只要求人結出與恩寵相稱的果實。人與人之間不必比較,誰也不用抱怨自己由天主所得的恩寵太少,因為每人只須按天主所賞的財富(才能)交帳。
第七章 貧窮之歌
如果方濟的回歸福音,是不顧及、關切他那時代的憂慮,並和那些問題有所連接,而只一味地試圖解決它們,那麼,方濟回歸福音的生活就不會自革新事物的思考中引發出來。這樣的結果,使得它的成效如同春天再臨的清澈,且唯有在他的福音生活中才能找到。正如Fr. Lippert所注意到的,「一個獨特及美好的計劃,幾乎時常在生活上會產生戰鬥,並使之較爲不純。當一個人不計所有代價,決心要完成一個既定目標,革新某些事物,去抗議這個或爭鬥那個時,他的意志是很少免於自私及自愛的,或免於暴力及心硬的。這便是為什麼已定下的決心會削減或污染了一個人的生活,而由這個原因,人們會宣稱要戰鬥到底。相反地,無論何處,只要一個人的真實及自然不造作的生活能存留,保持其原來的初衷,只要是這樣的生活是其所肯定、建設、祝福及給予的,他都是喜樂於難以置信的自由。」(La Bont’e, Paris, 1946, P.115-116)
這個觀念引發我們去問:「那麼,什麼是方濟福音生活的隱秘動力呢?是什麼賜予他這種自由、喜樂及輕鬆愉快?」小說家Emile Zola說:「爲作家只有兩條路:諷刺作品或讚美作品。」對那些試圖回歸福音者也的確是如此。他的步調可以是一種抨擊性文學作品,即以發現了純潔之名否認及不信任「根深蒂固」的教會;或是,如同詩人,頌揚使人驚訝的經驗。第二條路線便是亞西西的方濟所採取的。小窮人方濟的特殊恩典,不在於他發現了福音貧窮的秘密,因為在那時代已有不少人發現了;而是在同一時代裡,他發現了讚頌感恩的福音。對方濟而言,貧窮的福音也是讚頌的表達。方濟是位詠唱貧窮者。
人們在閱讀初期的傳記時,没有不爲方濟充滿歌頌的生活所衝擊,在他離開與父親斷絕關係的主教法庭不久後,他「在樹林裡唱著法語歌曲讚美天主」(薛一16),因而方濟以歌唱及讚頌的記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這歌聲自此以後常隨著他,並以各種方式催迫著他。薛拉諾寫道:「這種讚頌之歌在其口中的言語無非其內心的滿盈所洋溢,無非充斥於其五內的、光明聖愛之泉所噴出的泡沫……」(薛一116)看看他多次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當他內在的心神洋溢著極其甘貽的旋律時,便以法語表露於外。當他暗中聽到天主的耳語時,便爆發爲歡樂的法語歌曲。一如我親眼所看到者,有時他由地上撿起一塊木頭放在左臂上,右手拿著一根以繩子彎成的小弓,在木頭上拉來拉去,好似在拉小提琴,並以這種姿勢用法語頌揚上主。」(薛二127)「更有甚者,多次在行路時,因為默想並歌頌耶穌而忘掉了行路,並促請一切元素來頌揚耶穌……」(薛一115)。
(第七章未完 敬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