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主曆2024年9月22日
課程公告
※ 【聖經講座】《耶穌的臨別贈言》/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權力與服務
【福音:谷九30-37】
那時候,耶穌和門徒們 30從那裡起身,經過加里肋亞;耶穌卻不願叫人知道。 31因為那時他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 32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他。 33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裡,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 34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 35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 36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 37「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谷九30-37,經文的內容可分成二個部分,首先是耶穌第二次苦難預言,講述祂將受難、死亡、復活(30-32),接著是耶穌對門徒的一段關於團體生活的教導,談論基督徒應有的生活秩序(33-37)。
第二次苦難預言
耶穌和門徒們由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出發往南行走(谷八27),途經加里肋亞,在這裡祂第二次對門徒們預言自己將要受難和復活。這次預言的內容和第一次苦難預言(八31)一樣,仍然是人子的受難、死亡和祂的復活。但是這裡所強調的並不是「人子將要受許多苦,被長老和司祭長棄絕」(八31),而是「人子將要被交到人手中」(九31)。
對耶穌死亡的詮釋
第二次苦難預言的主題和語言形式,使人特別想起依撒意亞先知書五三章所記載的第四首受苦的「上主僕人」詩歌,特別是第6節「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歸到他身上」,和第12節「他為了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為罪犯之中。」耶穌的死亡對初期基督徒而言也是一個奧秘,他們努力嘗試去了解並且解釋主的死亡,而在舊約中受苦的「上主僕人」圖像的光照下,發現耶穌的死亡在救援歷史中的意義,確信這一切完全符合天主的旨意。
遲鈍的門徒
這次苦難預言還有一點和第一次苦難預言一樣,耶穌和門徒們首先離開了圍繞祂身旁的群眾(30)。關於自己苦難的教導,耶穌只單獨保留給門徒們,而不願向整個群眾公開。但是門徒們仍然不瞭解耶穌所說的話,而且又害怕詢問祂,顯示他們的心仍然遲鈍(參閱:谷八17)。經文的第二段故事,更強化了他們需要更進一步教導的事實(33-37)。
門徒爭奪高位
當耶穌和門徒們到了葛法翁,進到(伯多祿的)家裡之後(33),繼續教導門徒,只不過形式和主題有所更換。教導的出發點是因為門徒們在路上爭論他們中誰的地位最高(34),門徒們之間相同的爭論在谷十35-45又發生了一次,而耶穌所給的教導也非常相似(比較:九35和十43-44)。
耶穌看透人心
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以一句問話開始,祂詢問門徒們在路上爭論的焦點問題是什麼。門徒「都默不作聲」,沒有回答耶穌;但是福音作者在這裡告訴讀者:「他們在路上爭論誰最大」(34)。雖然門徒沈默無語,但是耶穌的教導完全切中他們的爭論,由此顯露出耶穌和舊約中的天主一樣,具有看透人心的能力。
門徒團體的領導者
耶穌的話預設了門徒團體當中的確有一個居首位者,耶穌並沒有否認團體領導者的地位,但是耶穌卻教導他應該是「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且進一步的解釋「最後一個」的意思就是「要作眾人的僕役」(35)。因此,在門徒團體中佔有高位者,並不表示他相對於其他的門徒享有特權,而是應該居於其他門徒之下,時時準備為他們服務。
在弱小者身上和耶穌相遇
接著耶穌領過一個小孩子放在門徒們當中(36),從經文脈絡來看,耶穌似乎是要以這個小孩做比喻,進一步闡明在團體中居高位的意義。事實上,耶穌教導的方向和主題卻已改變,祂說話的內容不再是對於門徒們爭奪權位的野心提出批判,而是要求門徒接納團體中最微末的成員,為他們提供服務和照顧。耶穌自己和最微末者認同,因此也要求門徒在最弱小者的身上認出祂來。福音中耶穌和小孩子認同的話,其目的並不是「倫理性」的,而是「基督論」,因為最後提到「收留耶穌的,就是收留那派遣祂來的」(37),因此在這個小孩子身上,人們是和天主所派遣的子相遇。
這段教導的主題和瑪二五31-46的「公審判的比喻」相似,對基督徒而言,服侍耶穌基督並非抽象的言語,而是具體的在每一個小兄弟姊妹身上,和耶穌相遇並事奉祂。
【綜合反省】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這個令人害怕的預言,其實是使全人類得救的許諾。但這個救援的希望,非等到人子真的死亡以後,沒有人能夠明白。人類生命中有許多苦難,一時之間也令人難以明瞭,這段故事也教導我們,即使我們不了解也應相信天主的慈善帶領。
門徒們希望成為團體中「最大者」,這個期望表達出最深層的人性渴望,這個渴望存在於任何宗教團體之中,但是基督徒團體有其獨特的方法滿全這個渴望。毫無保留的收留一個小孩子,使人從權力競爭和成就競賽中得到釋放,也讓人準備好服務他人,並從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和耶穌相遇。
梅瑟的腳印
第一章 主張革命的廷臣
第三節 法郎的宮廷(續)
不過,對各位王子來說,比偶而參加那樣的集會更為重要的,是與法郎的那些卿相大臣,以及其他政府的重要官員,時常來往,多次交談;因為從那些人物的口中,可以探悉向黃上稟告的各種事務的實況和背景。
再者,譬如說,如有一位將領,要向法郎作私人的報告,說明一次軍事行動的經過情形,或是提供情報,說有一個強敵,正在威脅著國家的安全,其時在外室等候的裨將,就會很得意地把同樣的實際情況,向一個好奇心切,急想探聽消息的王子──也許就是未來的法郎,完全透露無遺。關於其他的消息,例如在奴隸群中所發生的問題,以及怎樣加以處理等,各位王子也可以同樣探聽得到。
為此,我們可以設想,青年梅瑟已經熟悉權力的形成、掌權和運用的方法。或許他也曾眼看見過,政府最高當局,怎樣處理國家大事,怎樣接待外國使者,以及怎樣決定重大政策。關於各種技術問題,他或許可以從那些高級將領,或從那些負責管理奴隸,進行各項建築工程的官員等方面,得到許多有關軍事後勤、組織和調動大批人員的知識。
我們可以想像,譬如說,以他那樣聰明的資質和出眾的個性,儘可詢問當時那位「太子阿梅能哈特……工部大臣」的助手:怎樣才能調動「十萬名奴隸」,強使他們走那麼漫長的路程?每天他們能走多少哩路?怎樣供應糧食和清水?怎樣和在什麼地方露營過宿?用什麼工具,搬運那麼沉重的東西?
他們這樣詢問各級官員,的確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的資料,增加不少實用的知識。但是,梅瑟當時幾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日後將怎樣利用這些資料和知識,去完成一件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事。
從以後發生的事,可以顯然推想得到,梅瑟猶如一位年輕的王子,生活在法郎的宮廷裡,必定不時與他自己的家人,偷偷地交接來往。居間的媒介,非常可能就是他的姊姊米黎盎。這位少女早已為梅瑟的養母──法郎的公主所熟悉,她也深知公主的秘密。到了某個時期,她與公主之間,可能已有親密的情誼,她就向公主說明,自己原是梅瑟的長姊。她在揭露自己的身分時,也許會觸怒公主,而招致殺身之禍;可是,那位公主顯然很體諒她的苦衷,從寬對待了她。
後來等到梅瑟已經相當成熟時,米黎盎可能受到自己的母親約革貝特的指示──從聖經的記載看來,在一家之中,約革貝特似乎是一個性格最堅強的人──把梅瑟的真實身分,以及他怎樣進入法郎宮中的經過情形,告訴了她的弟弟梅瑟。她大概是當著公主的面,把事實真相完全給梅瑟吐露了。梅瑟一知道了這件事,覺得非常驚奇,立刻奔去見他生身的母親,以得到一個確實的佐證。不管怎樣,那位公主確是一位氣度恢宏,舉止穩重的女性。
(敬請待續)